天天看點

民辦教育發展堅持三項原則 校外科學和體育教育成新增長點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北京報道 近日,由中國民辦教育協會主辦的第十三屆(2023)中國民辦教育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一年一度民辦教育行業的重要會議,今年的會議又是近年來一次規格高、代表性強的會議。

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朱永新在講話中表示,希望民辦學校秉承公益屬性,做到依法、規範、誠信辦學,不斷優化辦學定位,不斷凝練教學特色,不斷提升教育品質。

他還指出,希望各級政府和全社會進一步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保護民辦學校的合法權益,支援民辦教育的改革發展。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孫堯在講話中指出,希望在實作教育強國的征程中,各級民辦學校要确立好自身目标和規劃,為豐富區域教育生态、建構區域高品質教育體系努力做出新貢獻。

民辦教育在規範健康發展過程中應該秉持哪些原則,随着教育強國建設和教育資源市場化配置發展,又出現了哪些新機會?

目前民辦教育市場還在演變之中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劉林對民辦教育的下一步發展建議了應堅持的三項原則。

首先,應堅持長期主義,以全面認清形勢、真正明确方向。他表示,堅持長期主義,才能從中國民辦教育的曆史貢獻中堅定自信,并從發展教訓中找出不足;堅持長期主義,才能從民辦教育的現實價值中識認方位,并從發展邏輯中找到路徑;堅持長期主義,才能從民辦教育的未來趨勢中明确方向,并從發展差距中找準目标。

第二,民辦教育要堅持穩健原則,以謀劃事業,推動發展。他表示,目前的市場發展還在演變之中,仍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還在民辦教育與外部互動中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民辦學校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保持定力,要堅持安全發展、适度發展和高品質發展。

第三,要堅持開放戰略,以擁抱變革、赢得未來。他表示,在目前民辦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下,特别是為應對多變的市場環境,建議要以開放的心态去識機遇、謀發展。

劉林建議要重視四個新發展機遇,一是從“産教融合”走向“産教科社資融合”;二是在建構新的教育生态過程中和新規則之下的公辦學校、民辦學校重新合作;三是在新開放戰略之下的國際市場對未來民辦學校發展的“補水”作用;四是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在教育領域中積極應用之下學習模式之變。

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作為第十三屆(2023)中國民辦教育發展大會的平行論壇之一,首屆科學教育大會和2023科學教育博覽會同期召開。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教育室原主任、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兼教育訓練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葉齊煉表示,科學教育是提升國家科技競争力、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基礎。

他強調,科學教育要從青少年抓起,要幫助他們培養科學的認知方式,了解和逐漸掌握科學發現的過程和方法;同時,做好科學教育加法,不是簡單“增加科學課程”,而是教育觀念和方式方法的轉變更新;實施科學教育,要讓科技的力量服務于科學教育,賦能教育和社會發展。

民進中央原副主席、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名譽會長王佐書指出,在科學教育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全人格培養,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實踐教學,同時也需要鼓勵他們有實踐經驗。學校應主動承擔科學普及的責任,努力變革教育模式,提高教育品質,并充分發掘社會資源及利用科技創新這一國家發展的重大助力。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科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北京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院院長鄭永和表示,教師是改善教育要素中的最根本因素,無論教育改革采取何種形式,最終都指向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對教師跨學科教學實踐能力的提升,不隻是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還包括教學訓練、教學知識和教學實施等多個方面的能力。

他強調,推動科學教育的發展,須重視師資力量的建設和提升,尤其是提升教師的跨學科教學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才能真正提升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

促進校内外體育教育協調發展

在第十三屆(2023)中國民辦教育發展大會上,還舉行了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校外體育教育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校外體育教育專業委員會執行理事長梁孟強表示,專委會将聯合釋出《青少年體育類校外教育訓練機構服務管理規範》。針對校外體育教育主體的場地安全性、管理制度化、營運合理性、課程科學性、教練專業性和學員保障性等方面,形成标準建設,確定校外體育教育發展的服務品質。

近年來,《關于促進和規範社會體育俱樂部發展的意見》《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等檔案相繼出台,不斷健全學校與社會體育俱樂部的溝通合作機制,推動各方在師資教學、訓練裝置等方面優勢互補,協同促進競賽體系深度融合。

十二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名譽會長李連甯指出,要結合體育教育實際,促進學校體育和校外體育教育的協調發展,推動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的規範管理與創新。

“校外體育行業的規範發展、合規自律是實作體育教育高品質發展的根本保障。校外體育工作的開展,還給大陸廣大優秀教練員、運動員退役轉業後充分發揮作用提供了寬闊的舞台和空間。”李連甯說。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