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濟舞台上,工業的繁榮一直是國家強大的關鍵。曆史上,西方國家的崛起與工業革命和強大的工業力量密不可分。如今,美國迫切希望制造業回流,因為工業支援是實作國家強大的關鍵。盡管金融業和服務業發達,但如果沒有工業的支撐,繁榮也會顯得脆弱。一些開發中國家,如中東阿拉伯國家,依賴資源交換的繁榮最終也是虛弱的,這在五次中東戰争五戰五敗中得以展現。
在這個背景下,印度和越南作為相對快速發展的開發中國家備受矚目。然而,要想在工業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它們面臨着一系列嚴峻的挑戰。
首先,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需要強大的電力支援。以廣東為例,去年的用電量高達7870.34億千瓦時,其中制造業用電占據了半壁江山。電力作為工業的支柱,對于制造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然而,越南在這方面面臨着不小的困境。越南國内電力供應不足,主要依賴水電,而水電的最大缺陷在于不穩定,幹旱季節更是導緻大規模停電。今年六月以來,越南因高溫幹旱,外資企業紛紛受到停電的困擾,使得越南的工業發展面臨嚴重挑戰。
開發中國家中,火電被認為是最穩定、成本效益最高的發電方式。然而,越南缺乏火電技術和建設資金,這使得國内制造業一直受到電力瓶頸的困擾。越南國内電力技術不成熟,失去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援助,甚至中國也宣布不再在境外建立煤電項目。越南一旦缺電停電,隻能依賴中國輸電,這也為中國帶來了一定的收益。越南的工業化願望遭遇技術和資金的雙重困境,使得其在成為“世界工廠”的道路上黯然無奈。
印度,号稱要成為“下一個中國”,同樣面臨着一系列的挑戰。印度對外企的不友好政策讓知名跨國企業在印度遇到了巨大困難,諸如小米、谷歌等都紛紛選擇“逃離”印度,使得當地建廠的願望成為奢望。此外,印度本土的電力和交通問題同樣嚴重,老化的電路、混亂無序的電力系統,頻繁的停電事件,以及交通事故屢見不鮮,都是制約印度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相較之下,中國憑借着豐富的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已經在5G、新能源、飛機、航天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中國擁有龐大而完善的工業産業鍊,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在電力供應方面,中國的火電技術和建設資金雄厚,為工業提供了強大的支援。中國不僅在國内實作了工業化,還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工業發展的支援和合作機會。
綜上所述,一個國家的強大在于其工業的強大。印度和越南雖然在開發中國家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面臨着電力和其他基礎設施的嚴重問題,使得其工業化的道路充滿了阻礙。相比之下,中國憑借着綜合實力的提升,已經在世界工業舞台上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