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衆席|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深情诠釋時代戰歌

作者:文彙網
觀衆席|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深情诠釋時代戰歌

今晚,以革命歌曲《義勇軍進行曲》為藍本,著名作曲家孟衛東擔綱作曲,劇作家遊暐之操刀改編,文學顧問吳海勇、導演廖向紅、舞美設計丁丁、服裝設計徐家華、多媒體設計胡天骥等知名藝術家攜手打造的上海歌劇院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結束連續三天的首輪演出,在上海大劇院成功謝幕。

在著名指揮家許忠的執棒下,上海歌劇院的藝術家們用雄渾壯闊的歌聲、強烈的舞台感染力追憶紅色曆史,傳承革命精神、緻敬革命英烈,深情诠釋這首作為國家形象、展現民族精神的時代戰歌。

觀衆席|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深情诠釋時代戰歌

這是一首歌的故事

原創歌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一部展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誕生曆程的作品,首先讓我産生好奇的是作曲家如何用“歌劇音樂”來講述這首“經典音樂”。作為一部民族歌劇,作曲家孟衛東堅持“闆腔體”核心作曲思維,緊緊抓住進行曲體裁風格與歌曲的核心動機進行創作,展現出守正創新的理念。

觀衆席|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深情诠釋時代戰歌
觀衆席|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深情诠釋時代戰歌

作品開場序曲即以激昂人心的進行曲風格的合唱引入,強烈的節奏感和行進感貫穿全劇,讓聽衆為之振奮和激動,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作曲家以《義勇軍進行曲》核心動機“前進”“sol-do”和“我們萬衆一心”的三度模進的素材為中心開展創作,通過不斷變化、發展,形成了豐富合唱、詠歎調唱段,配合着器樂不斷強化音樂主題,緻敬經典。

這是一群人的故事

在觀劇前,對于這部作品所要講述的故事筆者内心有些許預設。這部作品不出其右應當以兩位創作者田漢、聶耳為主。出乎意料的是,故事的主人公不僅僅圍繞兩位創作者,而是擴大到以二人為代表的進步青年。

觀衆席|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深情诠釋時代戰歌
觀衆席|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深情诠釋時代戰歌
觀衆席|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深情诠釋時代戰歌

司徒慧敏,夏衍、聶耳、許幸之、王人美、特務等一衆人物的塑造豐富了整部作品的情節,增強了故事的戲劇沖突。其中令人印象深刻有第一幕第3場特務沖入攝影棚打砸、第二幕第1場司徒慧敏家過年中的兩段戲,特務的蠻橫與曉月悲慘遭遇深刻地反映出當時社會強烈的“敵我沖突”,激發觀衆的情感共鳴與情感體驗。

這是一段往事的回憶

這部作品的另一個成功之處就在于新故事情節融入和已有故事的創新表達。其全面、豐富地展現出《義勇軍進行曲》創作的時代背景。作品依據時間脈絡對淞滬會戰、東北抗聯、十裡洋場、左聯小組、電影公司等時代背景與社會現實進行了生動、細緻的描述與鋪墊。特别是通過司徒慧敏“三友錄音機”釋出的段落,向觀衆展示出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進步青年艱難的創舉;也通過這一段落傳遞出“曆史的”聲音,通過在場的多媒體播放當時錄制的《畢業歌》,同時安排合唱隊同步演唱,将觀衆帶入曆史,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

觀衆席|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深情诠釋時代戰歌
觀衆席|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深情诠釋時代戰歌

另一方面,在講述田漢、聶耳合作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這一段情節中,創新采用了“虛實相生”的手法。在歌劇的最後一幕,田漢于獄中、聶耳于海外進行了一段“異時空并置”的安排。這種“跨空間”手法源于中國傳統戲劇,同時傳承于自《白毛女》以來的民族歌劇。

結語

“前進、前進、前進進”,作為一部新時代原創民族歌劇,這部作品在創作上秉持了“守正創新”這一根本理念,尊重民族歌劇創演規律的同時,通過基于歌劇舞台的新技術和新發展,進一步開拓創新,豐富舞台呈現增強劇場感染力。不過,作為一種以“音樂承載戲劇”的藝術題材,這部作品在音樂與戲劇結合上還有着一定的提高空間。比如劇中“進行曲”風格的唱段安排過于密集,劇中反派角色或可以使用男高音或男低音來增加其戲劇性。

觀衆席|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深情诠釋時代戰歌

文:華偉康(上海音樂學院在站博士後)

圖:葉辰亮 (部分圖檔為演出方供圖)

編輯:姜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