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观众席|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深情诠释时代战歌

作者:文汇网
观众席|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深情诠释时代战歌

今晚,以革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为蓝本,著名作曲家孟卫东担纲作曲,剧作家游暐之操刀改编,文学顾问吴海勇、导演廖向红、舞美设计丁丁、服装设计徐家华、多媒体设计胡天骥等知名艺术家携手打造的上海歌剧院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结束连续三天的首轮演出,在上海大剧院成功谢幕。

在著名指挥家许忠的执棒下,上海歌剧院的艺术家们用雄浑壮阔的歌声、强烈的舞台感染力追忆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致敬革命英烈,深情诠释这首作为国家形象、展现民族精神的时代战歌。

观众席|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深情诠释时代战歌

这是一首歌的故事

原创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一部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历程的作品,首先让我产生好奇的是作曲家如何用“歌剧音乐”来讲述这首“经典音乐”。作为一部民族歌剧,作曲家孟卫东坚持“板腔体”核心作曲思维,紧紧抓住进行曲体裁风格与歌曲的核心动机进行创作,展现出守正创新的理念。

观众席|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深情诠释时代战歌
观众席|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深情诠释时代战歌

作品开场序曲即以激昂人心的进行曲风格的合唱引入,强烈的节奏感和行进感贯穿全剧,让听众为之振奋和激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作曲家以《义勇军进行曲》核心动机“前进”“sol-do”和“我们万众一心”的三度模进的素材为中心开展创作,通过不断变化、发展,形成了丰富合唱、咏叹调唱段,配合着器乐不断强化音乐主题,致敬经典。

这是一群人的故事

在观剧前,对于这部作品所要讲述的故事笔者内心有些许预设。这部作品不出其右应当以两位创作者田汉、聂耳为主。出乎意料的是,故事的主人公不仅仅围绕两位创作者,而是扩大到以二人为代表的进步青年。

观众席|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深情诠释时代战歌
观众席|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深情诠释时代战歌
观众席|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深情诠释时代战歌

司徒慧敏,夏衍、聂耳、许幸之、王人美、特务等一众人物的塑造丰富了整部作品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戏剧冲突。其中令人印象深刻有第一幕第3场特务冲入摄影棚打砸、第二幕第1场司徒慧敏家过年中的两段戏,特务的蛮横与晓月悲惨遭遇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强烈的“敌我矛盾”,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情感体验。

这是一段往事的回忆

这部作品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新故事情节融入和已有故事的创新表达。其全面、丰富地展现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依据时间脉络对淞沪会战、东北抗联、十里洋场、左联小组、电影公司等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述与铺垫。特别是通过司徒慧敏“三友录音机”发布的段落,向观众展示出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进步青年艰难的创举;也通过这一段落传递出“历史的”声音,通过在场的多媒体播放当时录制的《毕业歌》,同时安排合唱队同步演唱,将观众带入历史,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观众席|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深情诠释时代战歌
观众席|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深情诠释时代战歌

另一方面,在讲述田汉、聂耳合作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这一段情节中,创新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在歌剧的最后一幕,田汉于狱中、聂耳于海外进行了一段“异时空并置”的安排。这种“跨空间”手法源于中国传统戏剧,同时传承于自《白毛女》以来的民族歌剧。

结语

“前进、前进、前进进”,作为一部新时代原创民族歌剧,这部作品在创作上秉持了“守正创新”这一根本理念,尊重民族歌剧创演规律的同时,通过基于歌剧舞台的新技术和新发展,进一步开拓创新,丰富舞台呈现增强剧场感染力。不过,作为一种以“音乐承载戏剧”的艺术题材,这部作品在音乐与戏剧结合上还有着一定的提高空间。比如剧中“进行曲”风格的唱段安排过于密集,剧中反派角色或可以使用男高音或男低音来增加其戏剧性。

观众席|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深情诠释时代战歌

文:华伟康(上海音乐学院在站博士后)

图:叶辰亮 (部分图片为演出方供图)

编辑:姜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