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68家藥企裁員(附名單)

作者:慧眼速遞

本文轉自作者 | 陳芋 顔色

01

168家藥企精簡人員管線

已達去年的1.4倍

綜合Fierce Biotech等行業媒體報道,截至11月13日,今年有至少168家藥企公布了人員及管線精簡情況或計劃(文末附完整名單,每月按次統計後累加,未去重,下同),數量達到去年全年的1.4倍左右。

分時間段來看,2月和8月均出現了人員與管線調整的小高峰,進入第四季度後,各家藥企人員與管線精簡又有上升趨勢,目前11月未過半,宣布裁撤的企業已達到11家。

168家藥企裁員(附名單)

11月,今年最火熱賽道之一ADC領域的一家藥企,Pyxis Oncology宣布裁員40%,精簡項目以削減成本。

Pyxis Oncology曾在2021年與輝瑞,就PYX-201——一款靶向細胞外基質(ECM)中表達的纖連蛋白外域-B(EDB-FN)的非内化型ADC,達成合作,輝瑞将該藥物的開發權益授權給了Pyxis。

據悉,這已經不是Pyxis第一次削減成本。去年8月,其暫停了一個抗cd123療法(PYX-203)和一個抗klrg1藥物(PYX-102)的研發;2021年其也終止了一項項目。多項舉措将其現金跑道延長至2024年下半年。

2024年将至,Pyxis的CEO表示,新一輪減員等系列舉措可以使其現金流延長至2026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PYX-201和PYX-106的成功機會”。

從進行調整的具體企業來看,除了資金緊張、瀕臨破産的中小型biotech們正通過削減人員與管線延長現金跑道,不少大型跨國藥企也持續在精簡優化組織架構。

近日,吉利德在加州福斯特市裁減約45名員工,其中大部分将于下月中旬生效,吉利德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雖然吉利德業務表現良好,臨床發展勢頭加快,但我們正在采取措施進一步調整業務,包括精簡組織,優化營運效率,以适應未來增長”。

到明年2月,輝瑞的新一輪人員調整也将生效。

日前,輝瑞一發言人在郵件中表示,輝瑞計劃在2024年初關閉其位于紐澤西州的一家工廠,名單顯示約有791個職位受到影響,在過渡期間,絕大多數員工将被重新配置設定到輝瑞紐約總部,另外一小部分将前往紐澤西州的另一家工廠,輝瑞暫未針對此次工廠關閉預計具體的裁撤人數。

02

降本增效、聚焦優勢業務

轉型仍将持續

綜合來看,各大藥企減員的原因包括項目研發失敗、臨床效果不佳、業務整改剝離非核心業務等。

11月8日,拜耳首席執行官Bill Anderson在電話會議上表示,拜耳将在2024年年底前,剝離多個管理和協調層。Anderson強調,重組管理層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成本削減計劃。

本次減員在今年9月已有風聲。Anderson認為,盡管拜耳的收入接近500億歐元,但現金流幾乎為零,是以重組拜耳管理團隊是扭轉現階段困境的第一步。

同樣整改的還有晖緻,在今年第二季度業績電話會議上,其宣布,下半年将繼續執行剝離資産計劃,第三季度至少完成一項重大資産剝離。目前來看,晖緻正按計劃快速前進。接下來,晖緻将進入下一個戰略階段,其第二階段目标包括擴大晖緻的眼科業務,并通過其複雜注射仿制藥管線來抵消基礎業務的沖擊。

在眼科領域,晖緻早有動作。今年1月,晖緻收購了Oyster Point Pharma和Famy Life Sciences兩家公司來建立領先的眼科專營權,交易總額高達7.5億美元。其曾預計,到2028年,這些收購可以給晖緻帶來至少10億美元的銷售額。

而在仿制藥領域,随着仿制藥市場的逐漸衰退,2022年晖緻品牌仿制藥和生物仿制藥銷售額13.13億美元,同比下降2%,通用仿制藥50.15億美元,同比下降11%。

作為仿制藥領域同樣出色的Teva公司,近年來受全球市場環境影響,也在調整戰略,如剝離低價值資産、并購拓寬産品組合整合供應鍊等。選擇通過“剝離”發展的還有諾華,10月4日,其旗下跨國公司山德士正式作為一家獨立公司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

從業績來看,諾華“放棄”山德士在意料之中。2022年諾華創新藥的收入為412.96億美元,占其總收入的82%;山德士的收入為92.49億美元,同比下降4%。諾華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因山德士一直未能達到業績預期,其開始對山德士進行戰略評估并最終決定将該業務剝離出來。

在分拆之後,諾華獨立發展的能力得到增強,這也是諾華轉移戰略重心的重要舉措。除此之外,諾華還進行了全球組織架構調整,整合制藥和惡性良性腫瘤業務部門,并建立美國創新藥部門和國際創新藥部門。同時,諾華裁撤員工近8000人。

基于目前的市場發展,跨國藥企們正紛紛調整戰略——剝離成本業務、尋找有前景的标的等。不過,剝離并不是跨國藥企調整的終點,跨國藥企需要将資源集中到更産生高附加值的領域,調整或将繼續。

168家藥企裁員(附名單)
168家藥企裁員(附名單)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