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藥明合聯下周五上市,景順、泛大西洋、卡達投資局、紅杉等基石

作者:獨角獸早知道
藥明合聯下周五上市,景順、泛大西洋、卡達投資局、紅杉等基石

藥明合聯(02268.HK)釋出公告,公司拟全球發售約1.78億股股份,中國香港發售股份1784.5萬股,國際發售股份約1.61億股;2023年11月7日至11月10日招股,預期定價日為11月10日;發售價将為每股發售股份19.90-20.60港元,Morgan Stanley、Goldman Sachs及J.P. Morgan為聯席保薦人;預期股份将于2023年11月17日于聯交所主機闆挂牌上市。

本次香港IPO,藥明合聯引入基石投資者包括Invesco Advisers, Inc.、General Atlantic Singapore SPV 64 Pte. Ltd.、Al-Rayyan Holding LLC、UBS Asset Management (Singapore) Ltd.、HongShan Funds、Novo Holdings A/S、以及Lake Bleu Funds。

基石投資者已同意在遵守若幹情況下按發售價認購,或促使彼等的指定實體按發售價認購合共約23.466億港元可認購的有關數目發售股份。假設超額配股權未獲行使,緊随全球發售完成後:按發售價每股發售股份20.25港元(即本招股章程所載訓示性發售價範圍的中位數)計算,基石投資者将予認購的發售股份總數将為約1.16億股發售股份。

綜合 | 公司公告 招股書 編輯 | Echo

本文僅為資訊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藥明合聯下周五上市,景順、泛大西洋、卡達投資局、紅杉等基石

藥明合聯是專注于全球ADC及更廣泛生物偶聯藥物市場的領先CRDMO(端到端一體化小分子藥物醫藥外包,包含了從藥物研發至藥物上市的全周期服務),亦是唯一一家緻力于提供綜合性端到端服務的公司。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2年的收益計,藥明合聯是全球第二大從事ADC等生物偶聯藥物的CRDMO,而按截至2022年年底的項目總數計,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偶聯藥物CRDMO。

憑借在生物藥和小分子藥物方面的專業知識,藥明合聯提供跨學科綜合服務,涵蓋生物偶聯藥物的發現、研究、開發及制造。公司設立位置鄰近的最先進實驗室及生産基地提供該等服務,進而大幅縮短開發時間及成本。作為一個綜合性的一站式生物偶聯藥物研究、開發及制造平台,公司的使命是不斷加強公司的平台,推動和改變生物偶聯藥物行業的發展,賦能全球生物制藥合作夥伴,造福全球患者。

ADC等生物偶聯藥物是差別于小分子藥或生物藥的一個獨特藥物模式。

以ADC為例,通過一個化學連接配接子将具有細胞毒性的小分子藥物(即有效載荷)共價連接配接(亦稱為偶聯)至生物成份(即抗體)上。是以,ADC被設計為兼具抗體的特異性靶向作用和高效細胞毒性小分子藥物的細胞殺傷力。這種組合設計可能會降低傳統化療的脫靶毒性,同時提高藥效,進而改善安全性和療效。

近期,數款ADC已顯示出對各種癌症的良好療效,并迅速獲得市場佔有率。2022年,ADC藥物的全球銷售額達約79億美元,自2018年以來的複合年增長率超過40%。随着偶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不斷擴大的生物偶聯藥物元件庫,目前正在開發的生物偶聯藥物除用于治療惡性良性腫瘤外,還不斷擴充治療領域至自身免疫性疾病、傳染病、代謝紊亂疾病等。

随着近期藥物設計及偶聯技術的變革性進展,ADC等生物偶聯藥物市場正處于增長拐點。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全球ADC藥物市場規模預計将從2022年的79億美元增至2030年的647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0.0%。全球ADC藥物市場的預期增長遠高于全球生物藥物市場(不包括生物偶聯藥物)的增長,後者預計同期按9.2%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全球已獲準許的ADC藥物有15款,其中自2018年以來獲準許11款,自2021年以來獲準許4款。ADC藥物的産品管線亦儲備豐富。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球有231款ADC候選藥物已進入臨床階段,分别有134款、79款及18款處于I、II及III期臨床試驗,全球于2022年有57款ADC候選藥物進入臨床階段。

ADC等生物偶聯藥物的潛力亦從該領域備受矚目的收購及授權交易可見一斑。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自2022年以來,已有100多宗涉及ADC的交易,包括最近公布的輝瑞公司以總價約430億美元收購SeagenInc.(一家專門開發用于治療癌症的ADC的領先生物技術公司)的交易。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中國生物技術公司一直處于ADC對外授權交易的領先位置。根據相同資料來源,自2022年以來及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有10家中國醫藥及生物技術公司與海外合作夥伴達成共14項ADC對外授權交易,合共達220億美元。在這10家中國公司中,有八家是藥明合聯的客戶。

ADC等生物偶聯藥物的開發需要擁有在生物藥和小分子藥物方面的一系列跨學科能力,而大多數生物制藥公司不具備相關能力。是以,生物偶聯藥物開發的外包率達到約70%,遠高于其他生物制劑34%的外包率。

全球ADC外包服務市場于2022年達到15億美元,2018年至2022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34.5%,預計到2030年将大幅增長至110億美元,2022年至2030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8.4%。

此外,運輸不同生物偶聯藥物元件的物流困難、細胞毒素安全制造及處理的嚴格要求以及對加速開發時間表的需求不斷增加,對這一領域絕大多數外包服務提供商構成了重大挑戰。藥明合聯認為,這些挑戰最好通過像公司一樣具有綜合性服務能力及鄰近設施的端到端CRDMO來解決。

藥明合聯的全面一站式生物偶聯藥物平台提供端對端CRDMO服務,包括生物偶聯藥物、單克隆抗體中間體及生物偶聯藥物相關連接配接子及有效載荷的發現、工藝開發及GMP生産。

公司的發現服務涉及發現化學、偶聯發現、體外和體内表征及可開發性研究以挑選臨床前候選藥物。公司亦通過生物偶聯原液工藝開發、生物偶聯制劑開發、分析方法開發及後期開發及工藝驗證,賦能臨床前及臨床研究。

此外,藥明合聯通過公司的專用及專業設施提供非GMP及GMP合規的生物偶聯成分、原液及藥品生産。公司亦預期于不久的将來實作ADC産品的商業化GMP生産。

藥明合聯在生物偶聯藥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公司的客戶提供7,000多個生物偶聯藥物分子(包含500多個蛋白質載體及600多個連接配接子及有效載荷)。

公司已完成CMC開發,并采用10多項先進的ADC及其他生物偶聯藥物偶聯技術啟動GMP生産,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這令公司的偶聯技術組合成為業内最豐富的組合之一。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2年的收益計,藥明合聯在ADC等生物偶聯藥物CRDMO中排名全球第二及中國第一。憑借公司全方位的一站式生物偶聯藥物平台下,公司按收益計的全球市場佔有率由2020年的1.8%上升至2021年的4.6%,并進一步上升至2022年的9.8%。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截至2022年底,公司有94個進行中的整體項目,占同年全球生物偶聯藥物外包整體項目總數的35%以上。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末以及2023年6月30日,由于「賦能」政策的成果,藥明合聯分别共有9款、12款、24款及30款ADC候選藥物從發現階段進入CMC開發階段。

藥明合聯的客戶數量從2020年的49名大幅增加至2021年的115名,進一步增加至2022年的167名。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計為304名客戶提供服務,包括全球ADC及生物偶聯藥物市場的大多數主要從業者。截至同日,公司已在中國赢得所有在中國和美國雙重送出IND及/或BLA的ADC候選藥物的ADC開發合同,自2022年起,10家就其ADC管線進行海外對外授權的中國公司中,有八家為公司的客戶。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藥明合聯于2022年擁有全球最多的ADC等生物偶聯藥物項目。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110個進行中的整體項目,并幫助客戶送出47款ADC候選藥物的IND申請,僅于2022年,公司已在全球幫助客戶送出18款ADC候選藥物的IND申請。自成立以來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執行350個發現項目。

藥明合聯于往績記錄期間錄得強勁的收益增長。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的收益分别為人民币(下同)9640萬元、3.11億元、9.90億元及9.94億元。同期,公司分别錄得淨利潤2630萬元、5490萬元、1.56億元及1.77億元。同期,公司的經調整淨利潤(非國際财務報告準則計量)分别為3280萬元、7710萬元、1.94億元及2.16億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藥明合聯的未完成訂單金額為4.11億美元。截至同日,公司有67個正在進行的臨床前生物偶聯藥物項目及43個正在進行的IND後生物偶聯藥物項目。随着IND前項目推進至IND後階段以及IND後項目在臨床和商業化階段的進展,預計項目合同價值的一般範圍也将增加,收益增勢喜人。

藥明合聯的總部位于中國無錫。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公司在無錫、上海及常州經營三個基地。該等基地位于方圓200公裡或約兩小時車程的範圍内,有利于物流協調及管理,提高效率,進而可能降低整體成本。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藥明生物技術直接擁有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的60%權益,而藥明康德的間接附屬公司合全藥業在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中直接擁有40%權益。合全藥業由上海合全直接全資擁有,而上海合全由藥明康德(上海)持有98.56%權益,而藥明康德(上海)由藥明康德直接全資擁有。緊随IPO後,藥明生物技術、合全藥業、上海合全、藥明康德(上海)及藥明康德将仍為公司的控股股東,而本公司将仍為藥明生物技術的附屬公司。

藥明合聯本次香港IPO募資金額拟用作以下用途:将用于在新加坡興建公司的生産設施及擴大公司在中國的抗體中間體産能,以進一步擴大公司的生産能力;用于有選擇地尋求戰略聯盟、投資及收購機會,以擴大公司的技術平台及服務類型;及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