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千人排隊等待植入馬斯克大腦晶片 2030年将為2.2萬人手術

數千人排隊等待植入馬斯克大腦晶片 2030年将為2.2萬人手術

劃重點

1、傳記作家萬斯透露,目前有數千人正排隊等候植入馬斯克腦機接口公司的大腦晶片。

2、在過去兩年間,Neuralink的機器人已經在動物身上完成了400多次植入試驗。

3、該公司預計,明年将進行11次人體植入手術,到2030年則進行超過2.2萬次手術。

4、馬斯克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實作人類與人工智能的共生。

騰訊科技訊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傳記作者阿什利·萬斯(Ashlee Vance)周二撰文,宣稱有數千人正在排隊等待植入腦機接口創企Neuralink的大腦晶片。據悉,Neuralink已經在包括豬和猴子在内的各種動物實驗對象上進行了400多次植入手術,但尚未将其裝置植入人體。不過,馬斯克希望加快進度,計劃明年為11人進行手術,到2030年将為超過2.2萬人進行植入手術。

數千人排隊等待植入馬斯克大腦晶片 2030年将為2.2萬人手術

不能像特斯拉和SpaceX那樣搞砸人體試驗

Neuralink正在為其首次人體臨床試驗尋找志願者,這意味着該公司正在尋找願意讓外科醫生切除他們一塊頭骨的人,這樣大型機器人就可以将一系列電極和超細電線插入他們的大腦中。當機器人完成手術後,切掉的頭骨碎片将被硬币大小的計算機取代。這台機器的工作将是閱讀和分析人的大腦活動,然後将資訊通過無線方式轉發到附近的筆記本電腦或平闆電腦上。

就此次人體試驗而言,理想的候選人是四肢癱瘓的40歲以下成年人。這樣的患者可能會将Neuralink的植入物插入到他們大腦的運動前皮質手旋鈕區域,該區域控制着手、手腕和前臂。Neuralink的目标是證明該裝置可以安全地從患者大腦的這一部位收集有用的資料,這是Neuralink努力将人的思維轉換為計算機可以了解的指令的關鍵一步。

按照Neuralink的設想,任何人都将可以接受15分鐘的機器人手術,然後稱為人機混合體。這些半機械人将能夠像基努·裡維斯(Keanu Reeves)在《黑客帝國》中所做的那樣下載下傳知識,或者将他們的思維上傳到存儲器中,甚至上傳到其他人的大腦中。馬斯克在2019年的第一次示範中表示:“這聽起來會很奇怪,但最終我們将實作與人工智能的共生。”

數千人排隊等待植入馬斯克大腦晶片 2030年将為2.2萬人手術

Neuralink的試驗令人興奮不已。如果該公司産品如預期的那樣發揮作用,以後的疊代可以幫助改善數百萬患有癱瘓、中風以及聽力和視力喪失患者的生活。與此同時,Neuralink的高調已經吸引投資者開始尋找下一個Neuralink。馬斯克再一次重塑了整個行業,而這一次可能是最具變革性的。

在過去的三年裡,Neuralink在矽谷和奧斯汀的設施及業務不斷增長。但随着他們為人體試驗做準備,成功的壓力是連馬斯克以前都沒有見過的。畢竟,特斯拉花了很多年才實作汽車的批量生産,而SpaceX的最初三枚火箭也發生了爆炸。Neuralink特别項目主管希馮·齊利斯(Shivon Zilis)表示,說到大腦,“我們不能搞砸前三個。在這個領域,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力!”

長期目标是讓數十億人使用腦機接口技術釋放人類潛力

2016年,馬斯克與七名科學家利用1億美元資金共同創立了Neuralink,這個項目引來了風險資本家的密切關注。自那以後,Neuralink已經籌集了超過5億美元資金,其中今年籌資2.8億美元。這種關注也幫助吸引了投資者對其他腦機接口努力的關注,包括長期存在的大學項目以及較新的初創公司。研究公司PitchBook的資料顯示,去年有37家類似公司共籌集了超過5.6億美元的資金。

這些企業中的大多數都有相同的首要目标,即制造一種可以離開實驗室的大腦掃描裝置。理想的植入物應該有足夠的計算能力來記錄和輸入大量資料,并通過強大的無線信号傳輸資料。這一切都必須在使用盡可能少的電池電量的情況下完成,并且不能讓裝置運作過熱,否則可能會刺激或傷害患者。除了硬體,腦機接口公司還需要機器學習軟體技能支援,以執行成千上萬的測試。

數千人排隊等待植入馬斯克大腦晶片 2030年将為2.2萬人手術

Neuralink的植入物隐于頭皮之下,與頭骨齊平。它配備了足夠的計算能力,不僅僅可以處理思維和點選等任務。在不久的将來,這個想法将使高速打字和無縫使用光标成為可能。Neuralink還在研究一種輔助脊柱植入物,旨在恢複癱瘓患者的運動和感覺。Neuralink的聯合創始人兼工程副總裁DJ Seo說:“公司的短期目标是建立通用的大腦接口,幫助那些患有嚴重神經疾病和未得到醫療需求的人的自主能力。而長期目标是讓數十億人可以使用這項技術,并釋放人類的潛力,超越我們的生物能力。”

軟硬體被打造到完美,真正植入隻需25分鐘

盡管有些競争對手在人體試驗中領先于Neuralink,但該公司的原始技術最接近于大腦中的通用計算機。該植入物有1000多個電極來收集大腦資料,而競争對手的裝置隻有16個左右。Neuralink硬體內建了處理、通信和充電系統,包括電池和信号放大系統。而競争對手仍然必須通過電線将植入物連接配接笨重的電池和放大器單元,這些元件通常通過手術植入患者的胸部。Neuralink的電池可以持續使用幾個小時,并可通過定制的棒球帽在幾個小時内完成無線充電。

馬斯克另一個深受歡迎的舉措是将關鍵的制造業務内部化,這顯然增加了财務風險,但卻節省了時間。Neuralink甚至自己生産半導體晶片,這在醫療裝置行業極其罕見。它專門為其低功耗、低熱量的需求量身定做晶片。在奧斯汀,它把一個老酒吧改造成植入物生産線和測試中心。除了普通的磨床、車床和雷射切割機,這裡還包括更奇特的裝置,比如冰箱大小的櫃子,裡面裝滿了一種合成腦液,它可以加熱、冷卻和推擠植入物,以模拟多年的磨損。

數千人排隊等待植入馬斯克大腦晶片 2030年将為2.2萬人手術

手術期間的首要任務是,避免在患者的大腦中産生任何出血或疤痕組織。為此,Neuralink還制造了自己的手術機器人。當人類外科醫生在病人的頭骨上切出一個洞時,機器人就會執行一項極其精細的任務,将電極綁紮的電線插入大腦。每根線粗約5微米,大約是人類頭發直徑的1/14,是以任何人類都不被允許嘗試這種方法。

Neuralink的十幾個機器人2021年在羊、豬和猴子身上進行了155次植入手術,去年完成了294年次手術。對于人類受試者,手術準備和開顱手術預計需要幾個小時,然後大約25分鐘才是真正的植入時間。

Neuralink已經收到了數千名潛在患者的申請,FDA最近準許它在2024年進行額外的植入試驗,而不需要一年的評估期。該公司估計,每一次植入物手術的費用約為10500美元,其中包括檢查、部件和人工費用,并向保險公司收取約4萬美元。該公司預計,五年内年收入将高達1億美元。Neuralink還表示,計劃在2024年進行11次手術,2025年進行27次,2026年進行79次。然後,從2027年的499次猛增到到2030年的22204次。

與之前以學術為主的漸進式研究相比,Neuralink獲得了更多的關注,盡管并非總是贊揚。有些神經學家表示,Neuralink正在炒作這項技術。動物權利組織指責它虐待猴子、豬和其他哺乳動物。關鍵在于馬斯克,他日益狂躁和反動的網絡形象表明,他可能不是大規模生産精神控制裝置的理想人選。(文/金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