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子強,是我綁架了你的兒子……”
1996年5月,一則錄音在香港的大小媒體上披露,掀起不少風雲。而原因,則是這名叫張子強的綁架犯,綁架了李嘉誠的兒子李澤钜,并索要十億贖金。
要知道,富豪被綁架勒索已成常事,但一般人都唯恐真面目暴露,而張子強卻直接現身李嘉誠的家中,與其面對面交易。
就是這樣一名膽大包天的劫匪,卻不止一次地警告手下人:不許動霍英東及家人。
究其原因,與霍英東死後能獲得“國葬規格”離不開關系。
雙向奔赴的愛國
1950年末,毛主席以一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口号,拉開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而在新中國百廢待興的情況下,豪派近萬人的志願軍出征,并非易事。
首當其沖地,便是資源匮乏的問題。
時間緊、任務重,很多志願軍入朝後都沒有過冬的衣物,更别提軍備、醫療等物資。是以,國家号召各界捐錢捐物,支援抗戰勝利。
在這時,有人動起了歪心思,竟然想要發“國難财”。
與此相反的,則是真正有愛國心的人。其中,霍英東堪稱榜上有名。
那時,英國臣服于美國的淫威,宣布“禁止13類物品從英國或所屬地(租借的香港)運往内地”。
霍英東得知後,不顧境外人士的暗殺,接過這擔重任。
他憑借自己的影響力與大手筆,籌集了止血藥棉、汽油、輪胎等物資,然後組建船隊,秘密運輸至深圳的一個小農村——蛇口,交由中國共産黨。
單從字面上來看,已是兇險萬分,而實際操作則更是險象環生。
那時,關于霍英東的流言蜚語頗多,而他也從不辯解,隻在後來吐露真言。
“你知道,與内地做生意、打交道,如果有些東西不公道,就會有人說你發‘國難财’、‘搶購物資’——罪名可以由人講。我有我的原則。當時,有些人賣西藥,有些是假藥,有些是過期藥,或者沒有消毒膜,這是傷天害理的。”
不過,周總理的話“患難之交”,卻力摒外界對霍英東的質疑,也肯定了他對抗美援朝做出的不小貢獻。
而霍英東也确實沒有辜負國家的信賴,全身心地投入到促進國家發展的行列中。
比如是最早參與改革開放的港商之一,還成立“霍英東基金會”,助力内地發展,并且在香港回歸後堅決支援“一國兩制”思想,在内地的體育、慈善事業上都有涉足。
霍英東對祖國做出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是以被譽為“紅色商人”。而他這些行為,也開啟了霍家家風的延續與傳承。
一脈相承的未來發展
“投資、捐贈,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希望國家興旺,民族富強。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我願盡我之所能,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多辦些實事。”
這是霍英東曾說過的話,也是他從内到外的言行一緻。
1923年5月,霍英東在香港的貧窮人家出生,早年喪父失兄,與母親艱苦度日,也曆經那段關乎于中國命運的艱難時期。
霍英東牢記那段屈辱曆史,也走上了逆天改命的反抗道路。
正所謂“曆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他能成功,除了不俗的經商頭腦外,也有自己堅定不移的初心。
那就是一顆純真的愛國心。
1964年,霍英東受邀參加“國慶之夜”,1984年,參加35周年閱兵儀式,還登上天安門廣場。
這足以見國家層面對他的認可。
也是以,若有心懷不軌之人想要動霍英東,勢必要掂量一下站在他背後的國家。
霍英東在2006年10月28日病逝後,其靈柩被披上“五星紅旗”,更是被譽為“傑出的社會活動家,香港知名實業家,著名的愛國人士,中國共産黨的親密朋友”。
可以說,沒有一個商人的葬禮,以及沒有任何國家對一個商人的評價,能抵得上他。
這之後,霍家延續了霍英東的傳統,一直是祖國的堅定守護者與愛國商人。雖然被人說“家道中落”,極少進行商業活動,但後人霍啟剛從政,也算是一定意義上繼承爺爺的衣缽。
“商人重利”,人之常情,但應有國籍之分,要知道國力興旺才是個人發展的前提。
沒有國家的安定,哪來小家的穩定與富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