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莊月明的最後一夜,樹林裡有沙沙的怪響,李嘉誠為啥修鎮魂樓?

一見鐘情

莊月明是在香港和澳門赫赫有名的大家閨秀,她的父親莊靜庵是中南鐘表公司的創始人,家境富裕,地位顯赫。莊月明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多國語言,舉止優雅得體,美麗大方。

1940年代,戰火紛飛。李嘉誠的父母帶着年幼的他,從廣東潮州逃難到了香港。李家是莊靜庵的親戚,莊靜庵慷慨地收留了他們。就這樣,李嘉誠和莊月明在莊家相識了。

李嘉誠本是一個寒門子弟,雖然長相平平,但他聰明好學,待人真誠。莊月明不僅沒有嫌棄他的出身,反而對這個勤奮上進的表弟印象深刻。她常帶李嘉誠四處遊玩,幫他熟悉環境;她教他英語,指導他學習,幫他改掉鄉音口音。兩個年輕人朝夕相處,不知不覺中,愛情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發芽了。

1943年,李嘉誠的父親因病去世。李嘉誠不得不放棄學業,到莊家的鐘表公司當學徒。由于生活條件差,他的身體瘦弱,面黃肌瘦,經常被人嘲笑。但莊月明從未嫌棄他,反而成了他最堅強的後盾,給予他無盡的關懷和鼓勵。

在莊月明的悉心照料下,李嘉誠漸漸褪去了青澀和自卑,變得成熟穩重。他對莊月明充滿感激,決心奮發圖強,給她一個幸福的未來。于是,他開始利用業餘時間自學,虛心向師傅請教手表維修技術,很快成了師傅最得意的徒弟。

轉眼間,李嘉誠長大成人。為了能給莊月明更好的生活,他毅然決定離開莊家的公司,自己闖蕩世界。憑借過硬的手表維修技術和出色的銷售能力,他很快在一家塑膠廠謀得了一官半職,成為了銷售經理。

事業蒸蒸日上的李嘉誠并沒有忘記莊月明。無論工作多麼忙碌,他都會抽空去看望心上人。兩人相見時總有說不完的情話,道不盡的甜蜜。他們的愛情之路并不平坦。莊靜庵堅決反對女兒嫁給一個窮小子,一心想把莊月明嫁到門當戶對的豪門。莊月明卻對李嘉誠不離不棄,一次次力排衆議,誓要與他厮守終生。

面對種種阻礙,李嘉誠愈發明白,唯有事業有成,才能獲得莊家的認可。于是,他更加努力工作,很快便在塑膠制品行業嶄露頭角。慢慢地,他攢下了第一桶金,決定自主創業。

一晃數年過去,兩個戀人的愛情更加深沉,但婚事卻遙遙無期。為了拆散他們,莊家甚至想把莊月明送到日本留學。絕望中,莊月明差點與父親斷絕關系。

李嘉誠心疼不已,為了讓心愛的女人不再受苦,他當機立斷,在半山區斥巨資蓋了一幢别墅,作為兩人将來的愛巢。這一舉動打動了莊靜庵的心,他終于松口,答應了這樁婚事。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中,李嘉誠和莊月明喜結連理,踏上了紅地毯。

攜手共創

婚後,李嘉誠和莊月明的生活如同一首甜蜜的戀曲。他們彼此深愛,互相扶持,共同打拼事業,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

李嘉誠白手起家,創業之初舉步維艱。為了支援丈夫的事業,莊月明經常給李嘉誠出謀劃策。她不僅幫他分析市場行情,還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為他牽線搭橋。在莊月明的悉心協助下,李嘉誠的事業如日中天,很快便在香港塑膠制品行業占據了一席之地。

塑膠花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但李嘉誠并不滿足于此。他看準了房地産行業的發展前景,決定進軍地産界。然而,由于資金不足,他的計劃屢屢受阻。莊月明二話不說,又一次伸出援手,帶頭投資,并動員娘家支援。在妻子和舅家的鼎力相助下,李嘉誠的地産生意漸漸走上正軌。幾年後,他一躍成為香港首屈一指的地産大亨。

事業的迅速發展,離不開莊月明的全力支援。為了幫助丈夫打理公司,她親自上陣,擔任公司的高管。憑借出衆的語言能力和娴熟的社交技巧,莊月明為公司開拓了不少海外市場,為李嘉誠的事業錦上添花。夫妻二人同心協力,工作上配合默契,生活中恩愛有加,令旁人羨慕不已。

幾年後,莊月明先後生下了兩個兒子,李澤钜和李澤楷。從此,這個家庭更添幾分溫馨與幸福。盡管事業繁忙,但李嘉誠和莊月明始終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随着子女漸漸長大,李嘉誠和莊月明決定送他們出國深造,開闊眼界。為了讓兒子們安心讀書,夫妻二人更加賣力工作,寸步不離公司。莊月明對公司業務了如指掌,處理起棘手問題來得心應手。在她的運籌帷幄下,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利潤連年攀升。

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李嘉誠的公司終于成功上市。從此,莊月明功成身退,決定回歸家庭,專心操持家務。夫妻二人攜手走過了創業的艱辛歲月,共同見證了事業的輝煌成就,他們的感情也日益深厚,情比金堅。

婚姻破裂

李嘉誠的事業如日中天,但莊月明的身體狀況卻每況愈下。起初,莊月明隻是偶爾感到身體不适,但漸漸地,她開始經常頭暈目眩、呼吸困難。李嘉誠見狀,心急如焚,連忙帶妻子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莊月明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症,必須立即停止工作,好好休養。

莊月明不忍心給丈夫和公司添麻煩,硬撐着上班。李嘉誠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好言相勸,希望妻子能夠辭去公司的職務,安心養病。莊月明經過一番思想鬥争,最終還是同意了丈夫的建議,正式向公司提出辭職。

從此,莊月明開始專心在家修養。她嘗試各種方法來改善失眠症狀,但收效甚微。為了入睡,她不得不長期服用安眠藥。雖然藥物能暫時緩解失眠,但莊月明的身心狀态卻每況愈下。

李嘉誠見妻子的情緒低落,十分心疼。但由于公司業務繁忙,李嘉誠很少有時間陪伴妻子。漸漸地,兩人開始疏遠,婚姻出現了裂痕。

為了緩解莊月明的病情,李嘉誠決定把兒子們接回香港。他希望兒子們能夠多陪伴母親,讓她重拾生活的樂趣。然而,李澤钜和李澤楷在國外生活多年,對母親的病情缺乏了解,無法給予她足夠的關懷和安慰。

随着時間的推移,莊月明的病情愈發嚴重。她開始依賴安眠藥物,但藥效越來越差。為了入睡,她不得不加大藥量,但這樣做無異于飲鸩止渴。久而久之,莊月明的身體遭受了嚴重的損害,她變得憔悴不堪,身心俱疲。

無論李嘉誠如何勸說,莊月明都不願意戒掉安眠藥。她認為隻有藥物才能帶給自己片刻的安甯。漸漸地,莊月明開始變得敏感多疑,經常無緣無故地發脾氣。

莊月明的病情時好時壞,起起伏伏。她時而精神煥發,時而郁郁寡歡。這種反複無常的狀态,讓李嘉誠備受折磨。他既要忙于公司的事務,又要照顧妻子的起居,身心俱疲。漸漸地,他也變得暴躁易怒,經常與妻子發生争執。

夫妻間的沖突日益加深,婚姻瀕臨破裂的邊緣。李嘉誠感到十分無力,不知該如何挽救這段婚姻。他開始埋怨妻子的病情,認為她是在拖累自己。而莊月明則認為丈夫不夠關心自己,對他心生怨恨。兩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感情逐漸降到冰點……

謎團重重

1990年元旦淩晨,莊月明在家中突然昏倒,送醫後不治身亡,有傳言她去世的前一夜,樹林裡有沙沙的怪響,仿佛預示着什麼。她的離世,猶如晴天霹靂,震驚了整個香港上流社會。

對于妻子的死因,李嘉誠對外宣稱是心髒病突發。但是,許多港媒對此表示質疑,李嘉誠拒絕接受任何采訪。他在莊月明的葬禮上表現得十分低調,神情肅穆。不過,有記者無意中拍到,李嘉誠在葬禮結束後,獨自回到靈堂,在妻子的遺像前久久伫立,淚流滿面。

莊月明的骨灰最後安放在李嘉誠捐建的教學樓内。這棟大樓外形酷似棺材,内部裝潢詭異,疑點重重。傳說李嘉誠是為了鎮壓亡妻的在天之靈,才設計了如此奇特的建築。一時間引得人們議論紛紛,他為什麼修鎮魂樓?世人不得而知。

在妻子去世後,李嘉誠并未續弦。他全身心投入到事業中,将哀悼之情化為動力。此後的幾十年間,李嘉誠的事業蒸蒸日上,成為了香港首屈一指的商界巨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