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作者:烏托邦很忙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文丨鐵骨铮铮李福貴兒

編輯丨烏托邦很忙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與李元吉兄弟雙雙陣亡。士兵聞訊四散逃竄,隻有三名勇猛的大将志在報主公之仇,誓要将李世民擒獲。他們殊死抵抗,先後斬殺李世民麾下兩員大将,險些生擒李世民本人。

三人之勇猛無人可擋,為太子鑄就一段悲壯的守衛傳說。他們雖最後難逃一死,卻以己身獻出至忠至節,其精神永世難忘。

這三名大将究竟何人?他們為太子殉難的過程又如何?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反目的始末

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在起義戰争中,次子李世民立下赫赫戰功,李淵當着文武百官的面許諾日後立他為太子。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李世民十分的欣喜,然而李淵最後聽信長子李建成的勸說,還是冊立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雖感失望,但想父親兄長畢竟是自己人,也就沒有過多計較。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可李建成卻嚴重誤判李世民的想法,認為李世民隐忍不發,定是在謀劃什麼。為排除後顧之憂,李建成對李世民處心積慮,多方設法迫害李世民,分化李世民的親信,離間他與李淵的關系。

李淵也逐漸聽信讒言,認為李世民心懷不軌,對他日益疏遠。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接下來李建成和另一兄弟李元吉對李淵進一步勸說,他們二人撒謊聲稱李世民已暗中串聯力量,準備在次年發動叛亂奪權。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李淵竟也信以為真,大怒之下決意除去李世民。李元吉建議設宴把李世民鸩殺,李建成表示贊同。這種陰謀很快被李世民所知,意識到性命堪憂的他隻能先發制人。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後來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率親信将士殺死李建成、李元吉。事後李世民前去哀告李淵,稱自己所為出于無奈,并無謀反之心。李淵知道自己已經大勢已去,隻能宣布立李世民為太子。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這場兄弟阋牆導緻的慘劇成為唐朝立國初期的一大變故。李氏父子兄弟原本情同手足,轉眼卻反目成仇,兵戎相見,手足之情已然消逝。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謀奪皇位的關鍵一步,也成了李世民與李建成兄弟恩怨的集中展現。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當年李世民在起義中立下的赫赫戰功,本該讓他體面地成為太子。可最終他不得不以兄弟之争的殘忍手段換取本該屬于他的地位。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李建成自恃嫡長子地位,不将李世民放在眼中,反被李世民所害。更令人唏噓的是,李淵這位父親最終未能化解兄弟之間的沖突,反被兒子們利用,導緻悲劇命運的降臨。玄武門之變揭開了唐朝建立後李氏家族恩怨糾葛的序幕。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然而還有一點我們不知道的是,在這場變故之中,有三個大将,即便是知道大勢已去,還是誓死效忠李建成,甚至在窮驽之末的時候,斬獲李世民兩員大将!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三勇将誓死效忠,李世民秦王府陷危機

626年7月,李世民在長安城發動政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作為太子的李建成在朝中勢力強大,麾下猛将衆多。李元吉作為諸王之長,也擁有不少親信部曲。這兩人的随從得知主公遇難的噩耗,個個憤慨痛心,誓要為之報仇。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李建成麾下的馮立和李元吉麾下的謝叔方。馮立祖上世代為北魏外戚,是正兒八經的貴族世家,資質卓絕,又善于用兵,深得太子李建成的信任。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他被提拔為翊衛車騎将軍,是李建成最得力的心腹。謝叔方則是李元吉的舊部,兩人關系十分密切。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當天玄武門之變剛剛爆發,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在箭下斃命。為確定政變成功,李世民派心腹尉遲恭持李建成的首級在城中巡視,意圖動搖李建成麾下将士的軍心。

然而這招對馮立完全沒用,他看到李建成的頭顱,悲憤交加,誓不向李世民投降。當着尉遲恭的面大喝:“區區秦王走狗,竟用毒計害太子殒命,我等太子之臣,定要為主公報仇!”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說罷舉起兵刃,帶領部曲百餘人殺向尉遲恭。尉遲恭見馮立來勢洶洶,隻得護駕李世民向秦王府撤退。

可馮立如影随形,一路緊追不放。李世民心急如焚,隻想趕快回到自己府第,便催促尉遲恭速戰速決。尉遲恭也在極力支撐,可馮立步步逼近,讓他陷入苦戰。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這時齊王府忽傳來慘烈厮殺之聲,原來謝叔方也帶兵來了。謝叔方得知李元吉被殺,悲痛欲絕,立誓為主報仇。

他集結李元吉的親兵百餘人,一路殺到秦王府門口,正見馮立在攻打尉遲恭,兩軍交彙,同仇敵忾。于是雙方部曲立即聯手,向李世民發動猛攻。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眼看大軍壓境,李世民心裡焦急,左右心腹紛紛請命出戰。右屯衛大将軍呂世衡和左武衛大将軍敬君弘二人向李世民請纓,要去迎戰馮立和謝叔方。李世民勉強點頭,二人即刻帶領衛兵百餘人出戰。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可惜呂世衡和敬君弘終是不敵馮立、謝叔方,率領的衛兵也都戰死沙場。就在這危急時刻,李世民的心腹大将程咬金及時趕到。他看到呂敬二人戰死,勃然大怒,立即調轉馬頭,向馮立和謝叔方發起瘋狂反擊。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程咬金在戰場上殺紅了眼,他手下也個個士氣高昂,漸漸擊退了馮立和謝叔方的部隊。這才保住了李世民的秦王府。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雖然馮立和謝叔方報仇不遂,但他們之死也讓李世民意識到,太子和諸王的心腹不容小觑。此後他對待李建成、李元吉的舊部也格外寬容,以免生更大禍患。三勇将的曆史雖已成過眼雲煙,卻留下不朽的忠誠與膽識。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當然事實證明,李世民成為太子或許才是大勢所歸!因為在他的帶領之下,唐朝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繁盛時期!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李世民:從失敗中成長,帶領唐朝走向繁榮與強盛

童年的李世民聰慧過人,勇猛好武,深得父親李淵的寵愛。但他也目睹了隋朝的腐朽衰敗,看到百姓在戰亂中飽受苦難。這為日後李世民報效天下立下了決心。長大之後的李世民與李淵諸子争奪太子之位,最終功敗垂成。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621年,李世民讨伐割據河北的王世充也未能成功。這些挫折讓還年輕的李世民認識到,奪取權力需要更穩健積極的政策,才能真正實作理想。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626年,在義父王威的輔佐下,李世民終于登基為帝。面臨的内憂外患令新帝心懷惶恐。北方突厥虎視眈眈,東北高麗蠢蠢欲動,西域各國紛紛稱霸,内政經濟亟待重建。但李世民并未氣餒,而是果斷采取行動鞏固國防。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對東北方高麗,李世民采取懷柔政策。他封其國王為渤海郡王,兩國保持友好關系。同時,他親率大軍征讨北方強敵突厥,生擒其可汗,将其勢力驅逐出塞外。

西北吐谷渾、西域高昌等國也接連攻克。通過對外用兵,李世民為唐朝赢得了寶貴的和平發展時期。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然而李世民不僅是出色的軍事家,也是一位明君。他采取開明的用人政策,重用像魏征、王珪等昔日政敵,他推行科舉取士,廣納人才,他賦予三省六部權力制衡皇權,避免君主專制,這為唐朝的政治繁榮奠定了基礎。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李世民也關注百姓疾苦。他實施均田制,使農民有地可耕,他減輕賦稅,設定倉廪救荒,他鼓勵商業發展,使得長安城内可以購得天下珍異。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在他的治理下,文學藝術大為繁榮,詩歌、書畫、音樂、舞蹈等空前發達。李世民廣納人才,讓賢者盡展所長,使唐朝成為一個文化藝術極盛的朝代。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盡管李世民有些作為如弑兄奪嫂至今存在争議,但他對唐朝乃至中華文明的巨大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一個剛剛脫離戰亂的帝國,在李世民英明治理下迅速強盛,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燦爛的國家之一。李世民與唐朝的偉大,是兩者良性互動的結果,也是中國曆史上一段璀璨輝煌的篇章。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華麗轉身,赦免了曾與他勢不兩立的薛萬徹等人。這一寬容與團結的舉動,堪稱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典範。然而曆史往往離奇,我們難免要問,李世民的寬容背後,是否還隐藏着更深層的政治考量?這一曆史懸念,亦令人深思。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有三位猛将依舊激戰玄武門,殺李世民兩員大将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