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騰訊少兒圍棋平台上,一堂主題為“點三·三定式演變”的圍棋公開課,吸引到全國各地衆多棋友湧入課堂。直播授課的是世界冠軍陳耀烨九段,這是首次有世界冠軍棋手通過網絡公益課的形式,系統地講授圍棋。下了26年棋的陳耀烨解釋,自己笃愛圍棋,想為它做更多的事,“我對圍棋有很多自己的見解,越來越多地想要與棋友和小朋友們分享。”
圖說:世界冠軍陳耀烨九段在騰訊少兒圍棋平台上舉辦公開課 網絡圖(下同)
戴着頸枕戰圍甲
國内頂尖棋手的代際越來越短。世界冠軍獎台頻現“98後”的面孔,而謝科闖入應氏杯和夢百合杯兩項世界大賽的決賽,很快,接力棒要交到“00後”手裡。新一季的圍甲賽場,20歲上下的棋手非常活躍,不少出任隊伍的主将,跟他們相比,1989年出生的陳耀烨,已經是“古董級”棋手了。
一輪比賽下完,“00後”的廖元赫、李維清轉身就捧起籃球,天色将暗,球場上的歡笑聲傳出去老遠,此刻,場邊的步道上,陳耀烨則提着兩個礦泉水瓶,快步如飛。賽地在山腳下,離開棋枰、融入大自然的陳耀烨走得暢快,“快走一小時,這裡生态好。”這個季節,圍甲賽地長興時有陣雨,有時陳耀烨查了天氣預報,就搶在下雨前完成當天的功課,從不落下。這麼做,于他,實質是一名老棋手的執着。
圍甲實行快節奏的封閉賽會制,第一階段6天裡下5輪比賽,和過去主客場制時每周一賽相比,棋手需要更主動地調整。年齡較長的棋手,更需要及時調節。北京棋院隊升回圍甲後,陳耀烨歸隊征戰今年的賽季,首輪對陣衢州爛柯隊南韓外援金志錫九段,他一個大個子戴着頸枕端坐電腦前,整個賽場裡特别引人注目。
圖說:陳耀烨戴着頸枕端坐電腦前
“我頸椎是老毛病了。”陳耀烨解釋,這跟自己之前網絡訓練棋下得多有關。那段時間,他一年在網上的訓練棋超過2000局,是最用功的冠軍棋手。“之前盯電腦盯得太久了,現在脖子支撐不住。”為此,有時他不得不放棄網棋,改由韓一洲等年輕隊友上陣。不過,面對面的比賽,他絕不含糊,一連下五六個小時也是常有的事。“98後”的世界冠軍楊鼎新九段說:“耀烨哥是我非常佩服的棋手,一個簡單、純粹、特别愛下棋的人。”
圍甲首階段,在前兩輪失利的情況下,後三輪陳耀烨先後取勝伊淩濤八段、王春晖初段和丁浩七段三名“00後”新銳,助北京棋院隊取得4個積分,暫列積分榜第13位。他透露,骨科大夫的父親跟自己講,頸椎得慢慢養急不來,但慶幸還能全身心地投入圍棋中,“能有比賽下,一定珍惜。”
圍棋教室籌辦忙
去年的疫情,讓棋手們一度遠離賽場,競技狀态受到很大影響,盼望着棋賽重新開機的同時,“30+”的陳耀烨也有時間靜下來,思考自己的未來。“我下了20多年棋,對圍棋感情特别深。”他說,那段日子,在家人的支援下,對未來的職業生涯有了新的規劃。
圍甲開戰前,陳耀烨為開辦自己的圍棋教室,忙着在北京找地方,“找一個合适的場所并不容易。”他解釋,希望這個教室條件好一點,也離自己家近一些,然後可以安心為國小員們授課。
講到這,他想起自己的學棋之路,慶幸都遇見了好老師。“我5歲學棋,最初跟着翟燕生老師,他是職業棋手,後來被推薦到譚炎午老師那裡,然後是汪見虹的道場,北京少年隊組建後,我進了隊,老師是金茜倩。高水準的老師對你學棋是非常重要的,他們會在很多地方避免你走彎路,迅速提升對圍棋的了解。”
到了如今的年紀,擁有世界冠軍的閱曆,陳耀烨不囿于棋枰上的那番天地,想為圍棋做更多的事。他說,家裡人都非常贊成,“平時我有比賽,孩子都靠妻子照顧,她為這個家付出很多。在外面比賽,每天最高興的就是跟孩子、妻子視訊。”家人支援他轉型,從單純的棋手逐漸向多元的角色發展。是以,他有一件大事在做,于網絡上開設圍棋公益課。
圖說:陳耀烨在比賽中
開設圍棋公益課
這是首次有世界冠軍棋手通過網絡系統地講授圍棋。從一名國少隊棋手到世界冠軍,陳耀烨覺得是時候把自己的所學所得拿出來分享了,“與圍棋緊密相連的這26年裡,我将全部精力投入于圍棋的探索,取得很多國家與個人的榮譽。随着年紀的增長,結合疫情期間的思考,我産生要為圍棋事業盡自己一份微薄之力的想法。”他說,開設網絡公益課是合适的形式,拉近與棋友的距離,把自己對圍棋的獨到見解分享給大家。
這門公益課向所有棋友開放,首期課程就是如今話題最熱的“點三·三定式演變”,從傳統時代被放棄到如今ai時代遭熱捧,圍棋布局的颠覆,世界冠軍陳耀烨有許多真切的體會要分享。為此準備比賽之際,陳耀烨還要騰出時間備課,“我希望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呈現出不一樣的課程。”
這個課題值得講的内容很多,陳耀烨計劃講述ai在點三·三的下法中改變了大家哪些看法,後續變化會如何,并跟“老布局”“老下法”進行對照講解,此外,還會講解如何在點三·三定式中規避複雜變化的手段、如何根據配合去選擇,“讓級位到高段的棋迷們都能從中擷取有用的知識。”課後一天,陳老師就在公衆号“陳耀烨圍棋”上“複盤”,“以後每節公益課結束後,我都會給大家進行回顧。”
描繪圍棋新夢想時,陳耀烨的臉上不見賽後的疲憊,而是滿心的期待。他将這些夢想與相熟的棋手分享,比如比自己年長的胡耀宇八段。後者已在棋手之外成功開拓新的角色,微信公衆号“耀宇圍棋”每期的棋評,均有近萬的閱讀量。家裡一雙兒女也在學棋的胡耀宇八段積極回應:“樹立圍棋正确的慣性思維很重要,我會帶着兩個娃搬好闆凳,一起學習陳耀烨的圍棋公開課。”更多棋界人士為陳耀烨推動圍棋普及發展的這股勁頭點贊。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國家圍棋隊領隊華學明表示:“希望能發揚光大。”
當然,下棋和講棋,是兩碼事,棋下得好不一定講得好,“耀宇棋評”流暢又帶懸念的閱讀體驗是廣大棋友追捧的原因之一,如今面對更多的棋友直播講棋,陳耀烨對自己的表達有信心嗎?
“我雖然平時話不多,但一說到圍棋,就不一樣了。”他舉了個例子,在北京少年隊時,金茜倩教練給隊員們複盤,這個時候,自己是底下話最多的,“後來,金老師索性說:‘現在我們請陳耀烨老師上來講棋。’”(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金雷)
記者手記|慣性思維
棋手三十,是一道坎。在不少人的經曆中,随着年紀的增長,成立了家庭,有了妻兒,分心的事多了,花在棋上的精力和時間減少,棋力也難免出現下滑。不過,32歲的陳耀烨九段依舊是各項大賽中活躍的身影,因為圍甲首輪的“滑标”事件,他再度成為熱點人物,也在更多棋友的心目中,刻上一名摯愛圍棋的棋手印象。
職業棋手的比賽和訓練強度,遠非常人可以想象。有研究表明,下一盤棋對身體和心理的消耗,甚至超過一場足球比賽。年齡增長,對棋手的影響顯而易見。陳耀烨自己解釋,過了25歲,職業棋手的訓練強度就下降了,因為不可能再像20歲時那樣,每天能高度集中10個小時的注意力,但對圍棋的熱愛,卻随着生涯的延續,刻入骨髓。這也是他在這個年紀認真規劃、積極開拓多元角色的原因。
身為冠軍棋手無償講授圍棋公開課,陳耀烨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就是孩子學棋應該得到正确的指點。他抛出教學理念“慣性思維”,指的是下棋過程中碰到某一個棋型時,下意識的第一反應即是慣性思維,這在圍棋中很重要,對于棋型的看法會伴随棋友一生,“這也是我想帶給學棋小朋友的重要理念。”(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