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楫為筆,描繪山海。以海為詩,禮贊新時代。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斷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增進詩歌國際交流,促進“閩派詩歌”建設,總結“閩東詩群”海洋詩歌創作經驗,弘揚“閩東之光”,持續擴大霞浦地域詩歌文化品牌影響力,續寫新時代海洋詩歌繁榮發展新篇章,10月24日,第二屆中國•霞浦海洋詩會在霞浦縣長春鎮下尾島舉辦。
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原副主任李文朝,《詩刊》社主編李少君,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偉澤,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王秋梅,省文聯副主席、省作協主席陳毅達,甯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葉其發,甯德市政協副主席鐘梅允,霞浦縣委書記郭文勝等上司嘉賓出席,“一帶一路”國家詩人代表,台港澳詩人代表,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代表,閩東詩群詩人代表以及中央、省、市、縣級媒體記者等120多人參加。
本次活動由中國作家協會、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中共甯德市委指導,《詩刊》社、中國詩歌網、福建省文聯、中共甯德市委宣傳部、中共霞浦縣委、霞浦縣人民政府主辦,福建省作家協會、甯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霞浦縣委宣傳部承辦,閩東日報社、甯德市廣播電視台、甯德市旅發集團有限公司協辦。
向海而歌,對話蔚藍。開幕式在海天與詩歌、音樂的奇妙交織中拉開了序幕,潮起潮落間,踏着波浪起舞,成陣的詩行閃耀着閩東之光的璀璨。現場,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原副主任李文朝,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王秋梅,甯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葉其發分别為開幕式緻辭。霞浦縣委書記郭文勝緻歡迎辭,并介紹了霞浦詩歌創作背景。
李文朝在緻辭中表示,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征途上,兩屆中國·霞浦海洋詩會的舉辦,讓大家留下了對福建、對閩東、對霞浦美好的記憶。我們要進一步堅定海洋文化的自信,在海洋詩歌創作中厚植文化根脈,凝聚精神力量,把握新時代脈搏,強化詩人的文化擔當;海洋詩歌創作更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守人民立場,深入人民群衆的火熱生活,才能創作出反映新時代精神風貌的精品力作!
王秋梅表示,期待廣大作家、藝術家們緊跟時代步伐、赓續曆史文脈,常來福建,讴歌福建,宣傳福建,以詩會友,創作更多反映海洋文化的福建元素、中國精神的優秀作品,講好福建故事、中國故事,勇擔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葉其發表示,希望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文藝家、詩人朋友們,進一步走進閩東、認識閩東、愛上閩東,多為甯德文藝事業發展、“閩東詩群”發展獻計獻策,在閩東這片熱土上,激發創作源泉、成就更多詩歌經典。
郭文勝表示,我們衷心祝願詩人朋友們在霞浦這片詩歌海岸,乘風而上、踏歌而行,妙筆生花抒寫錦繡詩文,海闊天空暢響時代贊歌,與大海共度一段美好的“藍色時光”。
開幕式特别為著名詩人姚風、江非、葉玉琳頒發了“第二屆中國·霞浦海洋詩歌成就獎”。在與會上司嘉賓的共同見證下,“第二屆中國·霞浦海洋詩會”正式啟動,一群飽含兩岸思念的白鴿展翅翺翔,寫有27首相思詩的飄帶随着氣球飄向海天。
與往屆不同,本屆詩會在推動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以詩歌為媒介,以“相思”為主題,從往屆主打的“自然的海”提升為“情牽兩岸人文的海”,旨在激活海洋詩歌創作中的“鄉愁”脈動,促進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打造一場“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當代中國詩歌盛會。
海因詩而浪漫,詩因海而深情。活動期間,霞浦還聯合漳浦、浦城,啟動“三浦并臻”福建特色文化品牌,推進三縣文化藝術交流互鑒、融合發展。參會的詩人、嘉賓還将參加下尾島、大京沙灘、“山海交響”号遊輪、楊家溪榕楓公園、“愉村半舍”民宿、半月裡等地的采風活動,沿線體驗閩東(霞浦)詩歌文化品牌對當地的影響,領略詩歌海岸風情,探尋霞浦人文曆史。期間還将舉辦“抒寫時代 奔向蔚藍”詩歌主題研讨會和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霞浦籍詩人湯養宗的詩集《偉大的藍色》首發式。
霞浦地處福建東北部,有着優秀的海洋文明基因傳承、濃厚的海洋文化積澱和豐富的海洋精神底蘊。借由千年傳承的海洋文化滋養,霞浦詩歌因海而興,因海成名。
近年來,霞浦縣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堅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揚“閩東之光”,大念“山海經”,以積極主動的姿态,力推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依托三沙光影小鎮、“東海1号”觀光道等載體,将霞浦的詩歌文化、海洋文化、山海資源串點成線、串珠成鍊,打造海洋詩歌文化地标,繪就詩與遠方新畫卷。
千年古城、文脈綿長。擁有1741年建縣曆史的霞浦,因海而更有詩意,詩歌也因海而更具魅力。獨特的海洋文明與文化基因,賦予了霞浦詩歌開闊的視野、旺盛的生命力,造就了“閩派詩歌”“閩東詩群”“霞浦海洋詩歌”等文化品牌。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湯養宗、葉玉琳、謝宜興、劉偉雄為代表的霞浦詩人,創作了數以千計的優秀詩作,以他們為核心的“閩東詩群”創作的海洋詩,成為中國當代詩壇地域寫作的典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19日,中國詩歌學會授予霞浦縣“中國詩歌之鄉”的美譽。
來源: 霞浦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