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作者:滄州常青樹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日期在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進制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重陽節在曆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托着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節日溯源

“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于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九”為老陽,是陽極數,兩個陽極數重在一起,九九歸一,一進制肇始,萬象更新。是以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飲宴祈壽之俗。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明代張岱著《夜航船》雲:“九為陽數,其日與月并應,故曰‘重陽’。”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關于重陽習俗活動的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于《呂氏春秋·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的宴會發展來的。拜神祭祖及求長壽、飲宴等,構成了重陽節的基本内容。

曆史演變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内容有關,蘊含着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内涵。重陽節有着久遠的曆史源頭。古時南北各地風俗各異,先秦時期,各地習俗尚未融合流傳,重陽節習俗活動鮮見于文字記載。現存有關重陽節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于《呂氏春秋》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豐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動。據考證,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禮俗活動。

重陽節

重陽習俗普及于漢代,漢代是中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漢代作品《西京雜記》中收錄了古時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在文字資料上關于重陽節求壽之俗的最早記錄,據說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

“重陽節”名稱文字記載始見于三國時期。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曾這樣描述當時的重陽節:“歲往月來,忽複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在魏晉時,節日氣氛漸濃,倍受文人墨客吟詠。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餘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裡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習俗的文字記載。

南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

唐朝時,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并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據記載,正式将農曆九月九日列為國家認定的節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間(780年—785年),将重陽節列為“三令節”之一。

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曾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南宋宮廷“于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

明清,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清代,風俗依舊盛行,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發展至近代,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中國政府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将傳統與現代和諧地結合起來,使這一傳統佳節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新式節日。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确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在傳承發展中,重陽節以富有生命意蘊的節慶活動世代流傳,設宴敬老、飲宴祈壽主題逐漸和中國傳統孝道倫理相融合,成為當今重陽節日活動重要主題之一。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民間習俗

重陽節在曆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衆多民俗事項,也融合了衆多文化内涵,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藥、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藥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于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項。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陽節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内涵豐富。

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隻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台屋頂架曬、挂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漸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九皇會

古時在中國廣東、江蘇、浙江、雲南等地,均于農曆九月一日至九日連續九天盛行禮鬥之俗,謂之九皇會。九皇會源于對星鬥崇拜。老話講:“重陽九皇會,北鬥延壽辰”。北鬥九皇由北鬥七星和左輔、右弼構成。《玉匣記》說:九月初一至初九日,北鬥九星隆世之辰,世人齋戒,此日勝常日,有無量功德。九皇信仰的影響很大,這種崇拜在民間逐漸演變為禮鬥之俗。據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載:廣東地區于九月九日,多建九皇會以禮鬥。在雲南,禮鬥已為滇俗,九月朔至九日舉辦。

享宴祈壽

重陽節這天有享宴祈壽的習俗,寄托着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57]重陽享宴祈壽習俗古代在各地流傳甚廣,在一些文學著作中也有相關的記載,如漢代《西京雜記》:“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又《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飲宴。”重陽時節的大型飲宴活動,其實是由時節慶豐收祭祀宴飲發展而來,在祭天祭祖的基礎上加入了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發展至今,擺敬老宴、飲宴祈壽風俗仍在中國南方一些地方流行。

放紙鸢

放紙鸢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鸢(風筝)為主要特征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鸢也是一個特色。至于人們為何要在重陽時放紙鸢(風筝),除了重陽天高雲淡,風輕日明,紙鸢可輕松乘風而上的氣候原因外,還有些介于巫蓍之間的說法,于不經中頗為有趣。傳說,重陽時放紙鸢是為了“放晦氣”,紙鸢飛得越高越遠,則晦氣也随之高飛遠離,更有甚者,還要專門将線弄斷,讓風筝消失于雲天之外。另有一種解釋則說重陽放紙鸢是“放吉祥”、“放福氣”,紙鸢飛得越好,則福氣越濃,放紙鸢者不僅不能弄斷絲線,還要千方百計保護之,因為若是絲線斷了,則“吉祥”、“福氣”也随之飄向遠方。

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曆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辭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登高所到之處大抵分為登高山、登高樓、抑或是登高台。登高風俗其由來大緻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嶽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其三是登往高處乘清氣升天。

遠古時古人對山嶽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習俗。西漢戴聖《禮記·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文獻記載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

按照天地日月運作規律,重陽這天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于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間争相趨之的重要民俗事項。

重陽節的重要習俗“登高”與道教九月初九日“升天成仙”也有内在的聯系。因為相信九月九日是神仙升天的日子,先民們就選擇九月初九日登高,意圖能向那些得道成仙的人一樣,升入天宮,這種對升天的渴望,溯其源頭,是人們對長壽的一種企盼。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代替茱萸),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祭祀海神

重陽節是秋季大節,港、澳、台等地尤其重視在這天舉行的祭祀海神活動。

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在嶺南一帶至今仍盛行,人們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在傳統習俗中,清明為“春祭”,重陽為“秋祭”。重陽登高祭祖的傳統風俗延綿至今。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賞菊

重陽日,曆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是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淩霜不屈的象征。

辭青

古人長将重陽與上巳(或清明)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如果說上巳是人們度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節日,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們即将隐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是以民間有清明節“踏青”,重陽節“辭青”的風俗。

飲菊花酒

飲菊酒:由于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樸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藥酒,味道微微有一點苦,飲後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

重陽賞菊、飲酒、對弈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采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采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是以又叫做茱萸節。舊時漢族民間節日風俗,流行于黃河中下遊、淮河、長江流域等地。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具有明目、醒腦、祛火、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插茱萸等古俗則是民間登山驅風邪的行為,重陽節清氣上揚,濁氣下沉,人們用天然藥物茱萸等調整體魄健康,使其适應自然氣候變化。

今天的重陽節,除了是大陸傳統佳節,還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最尊,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是以重陽節也就被定為了『老人節』。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重陽節養生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終于到來啦,雖然說重陽節是老人的專屬節日,但是年輕人也不能忽視這個節日,尤其不能忽視重陽節應該如何養生。

飲食清淡,預防秋燥

重陽節前後,秋燥明顯。應對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潤燥,比如用石斛煲湯。預防秋燥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少吃過于油膩、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糧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并适當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

防秋燥,除了多飲開水、淡茶、豆漿、牛奶等飲料外,還應多吃些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銀耳、百合、香蕉、橄榄、葡萄、梨、核桃、芝麻、紅棗等柔潤之品。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早睡早起,适當午睡

秋季養生應早卧早起。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如果秋季适當早起,便可減少或縮短血栓形成的機會,對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除了提高夜間睡眠品質外,還要有适當的午睡來補充。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統舒緩,并使人體緊張度降低。秋季仍然晝長夜短,人們往往晚睡早起,午睡不僅能讓大腦和全身各系統都好好休息,還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保持心理平衡,預防心肌梗塞。據調查,每天午睡半小時,可減少30%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熱水泡腳,勝似補藥

大陸民間諺語也有“天天洗腳,勝過吃藥”之說。因為足浴能促進血液循環,腳有人體的第二心髒之稱,腳離人體的心髒最遠,負擔最重,是以這個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環不好,故古典醫學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特别是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足浴是極好的保健方法。

榴、鳳梨等。甘平類水果有梅、李、山楂、蘋果等。體質虛弱、面色蒼白、體寒怕冷的人,應該選擇溫熱性的水果,但是要注意少攝入秋季寒涼的瓜果。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合理運動,調養肺氣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風肅殺,天氣漸涼,若堅持适宜的體育鍛煉,中醫上來說不僅可以調養肺氣,提高肺髒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但運動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秋日清晨氣溫低,不可穿着單衣去戶外活動。鍛煉時不宜一下脫得太多,應待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過多的衣服;鍛煉後切忌穿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着涼。秋天是鍛煉的好季節,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内養階段,故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古詩詞

九九重陽日除了登高賞菊,古人還會怎麼過節?我們一起學古詩,體會古詩中滿滿的重陽味吧。

1.《采桑子 重陽》

【現代】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将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晖。

古往今來隻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7.《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裡,不知能有菊花無。

8.《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随衆人。

9.《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10.《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11.《沉醉東風 重九》

【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禦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12.《九日》

【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13.《采桑子·九日》

【清】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

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别,不為登高。

隻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節日話題」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曆和習俗及詩詞;你還知道哪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