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陽和廣漢,貌合神離不可取,合作才是王道

作者:蠶絲觀下

德陽市是四川的一個城市,更不用說"玉城"了,是四川的一個新興工業城市,由于國家"三線建設"布局的現代大型工業和建成的城市,是我國主要的科技裝備制造基地,下轄阜陽、洛江兩區和廣漢、石山、中江綿竹等縣市, 轄區面積5911平方公裡,常住人口345.6萬人,2020年德陽市國内生産總值2404億元,工業産值3299億,居四川第四位。

德陽和廣漢,貌合神離不可取,合作才是王道

廣漢市,是德陽市下轄的古名郃州市,位于承德市之間,管轄面積549平方公裡,常住人口62.6萬人,國内外著名三星堆址位于廣漢市。2020年,廣漢地區國内生産總值(GDP)達到429億元,工業産值815億元。

廣漢作為德陽分區,在民間社會上普遍不被承認,雙方的指責和反對非常強烈,一些廣漢希望加入成都,廣漢這種去德進入的希望能夠實作,今天我們來談談這個問題。

德陽和廣漢,貌合神離不可取,合作才是王道

廣漢的曆史地位非常高,他是遠古人的起源,4000多年前,燕族人在廣漢三星堆區生活和繁衍。秦國滅亡後,石壩縣和柴縣,在廣漢市石仙縣。西漢建立後和巴縣成立廣漢縣,漢縣位于陸仙縣(今廣漢市),廣漢縣13個縣,包括德陽、綿陽、廣元、遂甯及周邊地區,此時廣漢相當于省級行政區域。韓武帝成立了十三國刺猬史系,在沌州西南部地區,殷州刺猬曆史系位于彜縣,直至東漢末年(公元194年)。宜州刺殺曆史系在這300年間遷至成都廣漢,相當于西南地區的行政、經濟和軍事中心。

德陽和廣漢,貌合神離不可取,合作才是王道

南北時期,廣漢縣的管轄範圍大大縮小,但仍是縣行政中心,隋朝廢除廣漢縣,保留縣。唐初設德陽縣(南北朝在遂甯地區設立德陽縣,魏文命名,但現在不以德陽命名,很快撤退),再武則天在廣漢石漢,下轄泸縣、德陽、綿陽和石山,大緻與今天的德陽市管轄,自德陽與漢州(廣漢)的關系由唐代開始, 直到清初,大約1000年。康熙漢州被降格為分散狀态,不屬于其他縣的管轄範圍,此時德陽為縣(屬于綿陽),廣漢為縣級市(屬于成都),廣漢名義上高,但實際上差不多。

德陽和廣漢,貌合神離不可取,合作才是王道

漢州改稱中華民國廣漢縣,1935年統一四川政府,廣漢縣和德陽縣屬于第十三行政區督察(綿陽),1953年廣漢縣和石山縣并入溫江地區,德陽縣屬于綿陽。20世紀50年代、60年代,國家在德陽進行了大規模的三線建設,形成了現代化的大型工業基地和城市架構,1983年成立時德陽市等級。1983年,廣漢、石山與溫江并入成都,但五個月後,兩縣劃歸德陽市。德陽統治着廣漢至今。

德陽和廣漢,貌合神離不可取,合作才是王道

現代廣漢隻在成都停留了五個月,而德陽管轄了近四十年,但廣漢有着深厚的成都情結,不承認德陽,這或許是因為廣漢的曆史一直是德陽的上級,再加上廣漢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其實這種現象很普遍,比如中東的地位大多高于南中,但現在南中管轄範圍内沒有阻力,因為南方經濟實力弱,而廣東揭陽和普甯、佛山和順德、普甯和順德也非常抗拒,主要是因為兩地的經濟實力非常強。

德陽和廣漢,貌合神離不可取,合作才是王道

一些廣漢人一直希望廣漢加入成都,但這個可能越來越小,主要是因為:

一、成都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向東發展,加強與重慶的對接,建設雙城經濟區。這是成都的經濟任務,也是政治任務,是以有成都吞并簡陽,在東邊建開複機場,在東南建天府新區,廣漢不在成都發展的主軸線上,是以廣漢加入成都的可能性很小;

二是成都成都成簡,全區國内生産總值位居中國第七的城市,常住人口2000多萬,城市建成面積950平方公裡,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成都都是大城市,不能再并入廣漢,否則吃得太醜;

德陽和廣漢,貌合神離不可取,合作才是王道

第三,德陽是四川重要的工業城市,雖然近年來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也是四川經濟的重要一極,如果廣漢釋放,德陽的經濟直接跌破2000億,從二流到三流,無論是對于德陽市,還是四川省都不能接受。

是以,廣漢融入成都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實作的希望,在這種情況下,希望雙方加強合作,大力發展經濟,畢竟人生是每個人的追求。

德陽和廣漢,貌合神離不可取,合作才是王道

祝願德陽、廣漢經濟更好,人民生活更美好!

在推特上關注我們,讨論城市經濟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