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末藩鎮割據,各地軍閥混戰,細說五代十國的開始和結束

作者:豐收哥6X2F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唐朝自德宗之後至唐亡,曆經102年,11位帝王輪流執政。這段曆史,政局混亂不堪,内部權力争奪激烈,宦官弄權,各地藩鎮不斷叛亂。外部則有吐蕃、南诏等外族的侵擾。土地兼并日益嚴重,百姓備受剝削。即便是像李世民這樣傑出的統治者,或者就像劉秀一樣的奇才,也難以挽救這一局勢。

唐末藩鎮割據,各地軍閥混戰,細說五代十國的開始和結束

黃巢血洗長安之後,唐廷雖然多活了二十多年,但也不過是為祖宗積德。唐末時期,整個國家幾乎就是由藩鎮組成,除了兩京,全國範圍内都可視為藩鎮的版圖。河北三鎮屬于割據型藩鎮,不過,這類藩鎮占比極少,其他大部分藩鎮的人事權、一部分财權和大部分軍權都在朝廷掌握之中。然而,晚唐時期,宦官開始依靠各種官職,特别是藩鎮監軍使,将其觸角伸向全國,涵蓋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領域,與文官集團分享行政體系的控制權。

唐末藩鎮割據,各地軍閥混戰,細說五代十國的開始和結束

晚唐宦官之間不僅互相通婚,還與一些次等豪門家族甚至叛徒結親,形成了絕無僅有的宦官世家,他們的人際網絡高懸在兩京上空。這一現象使得皇帝幾乎成了傀儡,無論是明君還是昏君,無論是賢相還是昏相,都無法改變兩京,特别是關中的政治格局。

唐末藩鎮割據,各地軍閥混戰,細說五代十國的開始和結束

五代時期的朱溫、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柴榮等,都是非常出色的領袖。然而,當時的社會風氣敗壞,藩鎮割據,驕兵悍将,要重建立立中央集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此外,還有契丹虎視眈眈。宋朝的建立和穩定也基于對文官權力的強化,中央高度集權的基礎上建立起來。

唐末藩鎮割據,各地軍閥混戰,細說五代十國的開始和結束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廣受傳頌,但這僅僅是對禁軍大将兵權的一次裁減。對于那些擁有兵力、土地和财富的實權軍閥,這種裁減幾乎毫無意義。趙匡胤及其兄弟的努力隻是曆代努力的集大成者,但這也是建立在對其他人不公平的基礎上,特别是對郭威、柴榮而言。

唐末藩鎮割據,各地軍閥混戰,細說五代十國的開始和結束

唐朝皇室與節度使之間存在着一種互相依賴的關系,節度使中也并非全是奸臣。例如,像李克用這樣的節度使,隻要得到朝廷的信任,就能夠在其領地内維護秩序。然而,唐末朝廷内部問題過于嚴重,世家大族和宦官日漸衰落,朝廷自身力量也日益減弱,導緻對能幹人材猜疑重重,政策刻薄,恩惠稀少。這種猜疑鍊條導緻節度使對朝廷産生失望,這一惡性循環導緻局勢不斷惡化,最終被編外戶朱溫扭轉。

唐末藩鎮割據,各地軍閥混戰,細說五代十國的開始和結束

即便是朱溫,如果他當時感到稍許的安全感,也不會有如此大的野心。實際上,朱溫晚年也無法解決這個混亂的局勢,最終黯然離世。節度使制度是李隆基"軍改"中府兵制的産物,但這一制度相當不完善。安史之亂之後,從節度使、到藩鎮、到皇帝,沒有一個人感到安全,牙兵甚至懷疑自己的主官節度使,而節度使也懷疑朝廷,朝廷則對整個藩鎮充滿疑慮。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五代十國時期,最終軍閥正式上台,直到宋代才有了制度性的解決方案。

是以,現在回顧曆史,很多人或許低估了趙匡胤的作用。他之是以如此重要,是因為他建立了制度,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動蕩時期。至于漢末時期,地方軍閥嶄露頭角,東漢末年群雄并起,使得皇權迅速瓦解,速度甚至超過了唐朝。這五代十國中,各個國家都是通過削弱藩鎮建立的,他們努力的方向都是成為皇帝,然後與其他節度使分享權力,隻有柴榮建立禁軍後,局勢才有所好轉,不過趙匡胤本人也是禁軍的産物。趙匡胤不是"釋兵權"過程的最後一位,甚至可以說在宋真宗時期的一段時間内,宋朝仍然是"節度使的國家"。

五代時期,基層土地兼并問題嚴重,百姓要麼依附豪強,要麼成為藩鎮的士兵。在趙匡胤時代,局勢逐漸穩定,才有了統一的條件。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