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末藩镇割据,各地军阀混战,细说五代十国的开始和结束

作者:丰收哥6X2F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唐朝自德宗之后至唐亡,历经102年,11位帝王轮流执政。这段历史,政局混乱不堪,内部权力争夺激烈,宦官弄权,各地藩镇不断叛乱。外部则有吐蕃、南诏等外族的侵扰。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百姓备受剥削。即便是像李世民这样杰出的统治者,或者就像刘秀一样的奇才,也难以挽救这一局势。

唐末藩镇割据,各地军阀混战,细说五代十国的开始和结束

黄巢血洗长安之后,唐廷虽然多活了二十多年,但也不过是为祖宗积德。唐末时期,整个国家几乎就是由藩镇组成,除了两京,全国范围内都可视为藩镇的版图。河北三镇属于割据型藩镇,不过,这类藩镇占比极少,其他大部分藩镇的人事权、一部分财权和大部分军权都在朝廷掌握之中。然而,晚唐时期,宦官开始依靠各种官职,特别是藩镇监军使,将其触角伸向全国,涵盖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与文官集团分享行政体系的控制权。

唐末藩镇割据,各地军阀混战,细说五代十国的开始和结束

晚唐宦官之间不仅相互通婚,还与一些次等豪门家族甚至叛徒结亲,形成了绝无仅有的宦官世家,他们的人际网络高悬在两京上空。这一现象使得皇帝几乎成了傀儡,无论是明君还是昏君,无论是贤相还是昏相,都无法改变两京,特别是关中的政治格局。

唐末藩镇割据,各地军阀混战,细说五代十国的开始和结束

五代时期的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柴荣等,都是非常出色的领袖。然而,当时的社会风气败坏,藩镇割据,骄兵悍将,要重新建立中央集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此外,还有契丹虎视眈眈。宋朝的建立和稳定也基于对文官权力的强化,中央高度集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唐末藩镇割据,各地军阀混战,细说五代十国的开始和结束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广受传颂,但这仅仅是对禁军大将兵权的一次裁减。对于那些拥有兵力、土地和财富的实权军阀,这种裁减几乎毫无意义。赵匡胤及其兄弟的努力只是历代努力的集大成者,但这也是建立在对其他人不公平的基础上,特别是对郭威、柴荣而言。

唐末藩镇割据,各地军阀混战,细说五代十国的开始和结束

唐朝皇室与节度使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节度使中也并非全是奸臣。例如,像李克用这样的节度使,只要得到朝廷的信任,就能够在其领地内维护秩序。然而,唐末朝廷内部问题过于严重,世家大族和宦官日渐衰落,朝廷自身力量也日益减弱,导致对能干人材猜疑重重,政策刻薄,恩惠稀少。这种猜疑链条导致节度使对朝廷产生失望,这一恶性循环导致局势不断恶化,最终被编外户朱温扭转。

唐末藩镇割据,各地军阀混战,细说五代十国的开始和结束

即便是朱温,如果他当时感到稍许的安全感,也不会有如此大的野心。实际上,朱温晚年也无法解决这个混乱的局势,最终黯然离世。节度使制度是李隆基"军改"中府兵制的产物,但这一制度相当不完善。安史之乱之后,从节度使、到藩镇、到皇帝,没有一个人感到安全,牙兵甚至怀疑自己的主官节度使,而节度使也怀疑朝廷,朝廷则对整个藩镇充满疑虑。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最终军阀正式上台,直到宋代才有了制度性的解决方案。

因此,现在回顾历史,很多人或许低估了赵匡胤的作用。他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他建立了制度,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至于汉末时期,地方军阀崭露头角,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使得皇权迅速瓦解,速度甚至超过了唐朝。这五代十国中,各个国家都是通过削弱藩镇建立的,他们努力的方向都是成为皇帝,然后与其他节度使分享权力,只有柴荣建立禁军后,局势才有所好转,不过赵匡胤本人也是禁军的产物。赵匡胤不是"释兵权"过程的最后一位,甚至可以说在宋真宗时期的一段时间内,宋朝仍然是"节度使的国家"。

五代时期,基层土地兼并问题严重,百姓要么依附豪强,要么成为藩镇的士兵。在赵匡胤时代,局势逐渐稳定,才有了统一的条件。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