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爾蘭大饑荒(八):愛爾蘭人在挨餓,英國人卻在吵架

作者:覓食記

文 | 羅格

《食物改變曆史》(上、下卷)作者

我将嘗試全景梳理19世紀中葉愛爾蘭大饑荒發生之前、之中、之後發生的故事。這是連載第八篇,持續更新,您的關注、支援是我的動力。

1820年,倫敦、曼徹斯特、約克郡西區、愛丁堡、格拉斯哥等地的工廠主們,向議會送出了一份又一份請願書,要求結束保護貿易,實行自由貿易。在接下來的十多年時間裡,由于工業革命帶來了更高的生産效率,英國發生了多次嚴重的生産過剩,工業對外貿易萎縮,特别是1834年德意志關稅同盟的建立,對從英國棉織品和呢絨課征保護性關稅,引起了英國人的警惕。英國貿易部的經濟學家約翰·包令,這位自由貿易的激進派代表人物,甚至直接将《谷物法》稱為惡劣的立法。

愛爾蘭大饑荒(八):愛爾蘭人在挨餓,英國人卻在吵架

約翰·包令。英國政治家,曾任英國國會議員、英國駐廣州領事、香港總督、駐華公使等

1838年9月,曼徹斯特的工廠主企業家成立了“反谷物法協會”,1839年3月,英國各地的反谷物法代表在倫敦宣布成立“反谷物法同盟”。1843年,同盟首次募集了5萬英鎊的活動經費。也正是在這一年,名叫詹姆斯·威爾遜的蘇格蘭帽子生産商為了反對《谷物法》,創立了後來全球聞名的《經濟學人》。威爾遜要傳播的核心要義就是:“隻有自由貿易的清風才能拯救堕落的社會。”

愛爾蘭大饑荒(八):愛爾蘭人在挨餓,英國人卻在吵架

英國谷物法

自由貿易主義者還向勞工們遊說,主要谷物價格一降低,實際工資就會提高,也由此将衆多勞工誘入反谷物法運動——實際上工廠主們想的是,如果面包很便宜,那他們就可以保持低工資——但一定程度上,他們确實削弱了憲章運動。

愛爾蘭大饑荒(八):愛爾蘭人在挨餓,英國人卻在吵架

1842年5月2日,英國憲章運動爆發

事實上,進入19世紀,不列颠的政壇也已經被自由貿易的熱情所感染,許多人開始笃信,貿易不再是一場零和遊戲,它對各方都是有利的。是以政府應該敞開大門,結束舊的殖民模式,盡可能不幹涉商品貿易,進而建立一個統一的世界市場——而這更是一個自由貿易帝國的使命。

事實上,他們的信條已經在一點一點影響英國的政治和經濟。1830年,主張自由貿易的輝格黨重新掌權。1813年,英國當東印度公司的特許狀在續簽時,議會考慮了自由貿易的呼聲,開放印度貿易,給予公司壟斷對華貿易20年的期限,1833年,在自由貿易者的論辯下,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的壟斷權被取消,對華貿易改為自由貿易。

愛爾蘭大饑荒(八):愛爾蘭人在挨餓,英國人卻在吵架

英國東印度公司總部

清政府的廣州貿易制度,顯然已經和自由貿易發生了沖突。隻是對于一個自給自足的中國市場,英國的機器此時還造不出什麼好賣的商品,唯一能賺回白銀的,隻有鴉片。1830年代,清朝每年鴉片消費約合紋銀1175萬兩。1840年1月5日,林則徐奉旨宣布正式封港,斷絕和英國貿易,而這也成為了鴉片戰争的爆發點。

愛爾蘭大饑荒(八):愛爾蘭人在挨餓,英國人卻在吵架

廣東虎門炮台海戰博物館

英國《泰晤士報》對戰争的報道中,援引讀者之聲,對侵略進行美化:“我們生産的糖、酒以及其他各種商品都不及鴉片,它能占據一個外國市場……鴉片不僅為了醫用,更為了貿易(《鴉片貿易》·《泰晤士報》·1842年12月16日)。”

還記得嗎,就在60年前,因為考慮給予愛爾蘭自由貿易待遇,英國的工廠主們幾乎用同樣的方式群起而攻之,将《英愛商約》稱為“暴政”。而現在,在自由貿易的擁趸們的眼中,維護《谷物法》的英國貴族地主們,和大清皇帝官員們也沒有太大差別,既傲慢又衰老,他們将駕駛蒸汽機車,向古老的城堡發起最後的沖鋒。

在各色自由貿易者當中最為特殊的一個人,就是保守黨的建立人、現任英國首相、此時此刻愛爾蘭救濟行動的“總指揮”——羅伯特·皮爾。

愛爾蘭大饑荒(八):愛爾蘭人在挨餓,英國人卻在吵架

羅伯特·皮爾,英國首相(1834~1835年、1841~1846),英國保守黨的建立人

(未完待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