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爱尔兰大饥荒(八):爱尔兰人在挨饿,英国人却在吵架

作者:觅食记

文 | 罗格

《食物改变历史》(上、下卷)作者

我将尝试全景梳理19世纪中叶爱尔兰大饥荒发生之前、之中、之后发生的故事。这是连载第八篇,持续更新,您的关注、支持是我的动力。

1820年,伦敦、曼彻斯特、约克郡西区、爱丁堡、格拉斯哥等地的工厂主们,向议会提交了一份又一份请愿书,要求结束保护贸易,实行自由贸易。在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由于工业革命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英国发生了多次严重的生产过剩,工业对外贸易萎缩,特别是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对从英国棉织品和呢绒课征保护性关税,引起了英国人的警惕。英国贸易部的经济学家约翰·包令,这位自由贸易的激进派代表人物,甚至直接将《谷物法》称为恶劣的立法。

爱尔兰大饥荒(八):爱尔兰人在挨饿,英国人却在吵架

约翰·包令。英国政治家,曾任英国国会议员、英国驻广州领事、香港总督、驻华公使等

1838年9月,曼彻斯特的工厂主企业家成立了“反谷物法协会”,1839年3月,英国各地的反谷物法代表在伦敦宣布成立“反谷物法同盟”。1843年,同盟首次募集了5万英镑的活动经费。也正是在这一年,名叫詹姆斯·威尔逊的苏格兰帽子生产商为了反对《谷物法》,创立了后来全球闻名的《经济学人》。威尔逊要传播的核心要义就是:“只有自由贸易的清风才能拯救堕落的社会。”

爱尔兰大饥荒(八):爱尔兰人在挨饿,英国人却在吵架

英国谷物法

自由贸易主义者还向工人们游说,主要谷物价格一降低,实际工资就会提高,也由此将众多工人诱入反谷物法运动——实际上工厂主们想的是,如果面包很便宜,那他们就可以保持低工资——但一定程度上,他们确实削弱了宪章运动。

爱尔兰大饥荒(八):爱尔兰人在挨饿,英国人却在吵架

1842年5月2日,英国宪章运动爆发

事实上,进入19世纪,不列颠的政坛也已经被自由贸易的热情所感染,许多人开始笃信,贸易不再是一场零和游戏,它对各方都是有利的。所以政府应该敞开大门,结束旧的殖民模式,尽可能不干涉商品贸易,从而建立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而这更是一个自由贸易帝国的使命。

事实上,他们的信条已经在一点一点影响英国的政治和经济。1830年,主张自由贸易的辉格党重新掌权。1813年,英国当东印度公司的特许状在续签时,议会考虑了自由贸易的呼声,开放印度贸易,给予公司垄断对华贸易20年的期限,1833年,在自由贸易者的论辩下,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垄断权被取消,对华贸易改为自由贸易。

爱尔兰大饥荒(八):爱尔兰人在挨饿,英国人却在吵架

英国东印度公司总部

清政府的广州贸易制度,显然已经和自由贸易发生了冲突。只是对于一个自给自足的中国市场,英国的机器此时还造不出什么好卖的商品,唯一能赚回白银的,只有鸦片。1830年代,清朝每年鸦片消费约合纹银1175万两。1840年1月5日,林则徐奉旨宣布正式封港,断绝和英国贸易,而这也成为了鸦片战争的爆发点。

爱尔兰大饥荒(八):爱尔兰人在挨饿,英国人却在吵架

广东虎门炮台海战博物馆

英国《泰晤士报》对战争的报道中,援引读者之声,对侵略进行美化:“我们生产的糖、酒以及其他各种商品都不及鸦片,它能占据一个外国市场……鸦片不仅为了医用,更为了贸易(《鸦片贸易》·《泰晤士报》·1842年12月16日)。”

还记得吗,就在60年前,因为考虑给予爱尔兰自由贸易待遇,英国的工厂主们几乎用同样的方式群起而攻之,将《英爱商约》称为“暴政”。而现在,在自由贸易的拥趸们的眼中,维护《谷物法》的英国贵族地主们,和大清皇帝官员们也没有太大区别,既傲慢又衰老,他们将驾驶蒸汽机车,向古老的城堡发起最后的冲锋。

在各色自由贸易者当中最为特殊的一个人,就是保守党的创建人、现任英国首相、此时此刻爱尔兰救济行动的“总指挥”——罗伯特·皮尔。

爱尔兰大饥荒(八):爱尔兰人在挨饿,英国人却在吵架

罗伯特·皮尔,英国首相(1834~1835年、1841~1846),英国保守党的创建人

(未完待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