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作者:沈科第一深情

文章題目:天宮空間站造價低,技術先進本文報道了大陸“天宮空間站”成功與入軌的神舟十六号對接的消息以及由此引起的美國《紐約時報》的诋毀言論。文章指出,雖然中國所建造的空間站造價低,但技術并不遜于國際空間站。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文章分析了造價低的原因,并認為,空間站的輕型化建造也是中國的優勢之一。最後,文章呼籲,中國應該給出有力回應,鼓勵和支援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在2023年5月30日下午16時29分,大陸的“天宮空間站”成功與入軌的神舟十六号對接,用時總計6.5個小時。這次的對接成功,預示着大陸的航天航空事業有進步了一大截。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可是所謂“樹大招風”,在此消息一出,便出現了許多诋毀的聲音,其中呼聲最大的還是要屬美國的《紐約時報》。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美國與中國的關系向來不太和睦,這次的事件又讓美國豎起了警惕的耳朵,并公然在《紐約時報》中說道,中國所建造的空間站不過隻有八十億美元,美國所建造的國際空間站可是耗費了足足一千億美元。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可以見得中國所建造的這所空間站耗費如此廉價,怕不是“豆腐渣工程”,這種公然造謠的行為,中國會給出有力的回應。造價雖低,技術先進。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其實,中國建造空間站所用八十億的說法并非官方公布的資料,而是在一次采訪中,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周建平老師所說。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周建平老師說道,此次建造“天宮空間站”所用花費不會超過五百七十億人民币,折合八十億美元,僅僅隻是美國國際空間站所花費數額的十五分之一。雖然此消息并未得到官方證明,但如此懸殊的價格差距還是讓國際社會都為之一驚。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他們認為中國所建造的空間站不過是一個廉價的豆腐渣工程,但這不過是美國對于中國蓬勃發展的航天技術感到震驚且恐懼的最好證據。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由美國所主導、多達十六個國家一同參與建造的國際空間站,因為各個國家的文化信仰和建造理念都不盡相同,是以在建造空間站的同時,還要出資維護各國之間的理念保持統一。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這就多出了不少隐形花費,但中國由于是自己建造,根據國情和實際出發,進而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開支,這是與國際空間站花費差距巨大的其中一個原因。其次,因為是獨自建造,是以中國更加偏向于将空間站建造的更加輕型化。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這一點正是按照中國國情和實際需要而出發的,同時也是中國的優勢之一。輕型化的空間站可以更加靈活,可以進行更多種類的科學實驗,也更加便于操作和維護。總之,中國所建造的空間站不僅造價低,而且技術先進。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空間站的輕型化建造也是中國的優勢之一。我們應該給予鼓勵和支援,支援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中國的天宮空間站雖然相對較小,但是其内部和外部所包含的功能卻是毫不遜色的。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由于中國在研發和建造方面采用了更加合理且高效的設計,避免了絕大部分的誤差和不确定性,是以在後續的營運和維護中,所花費的費用僅僅隻有美國國際空間站開銷的14%左右。這标志着中國航天實力不斷提升,已經不容小觑。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但是相比于美國國際空間站的巨大規模,天宮空間站的确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的空間站形态預計呈現“幹”字型,但仍然隻有美國國際空間站的二分之一左右。在此背景下,中國需要更加努力,繼續探索和創新,争取在航天領域獲得更大的突破。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衆籌共建國際空間站:從想法到現實1984年,美國總統裡根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通過國際衆籌的方式共同建造一個宇宙空間站。這個想法引發了全球範圍内的關注和興趣。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然而,在當時美國還未完全從石油危機的影響中恢複過來,經濟發展仍然面臨一些挑戰。是以,其他國家雖然對這個想法表示了興趣,卻選擇了觀望。直到1993年,俄羅斯同意與美國合作,這個衆籌計劃才正式啟動,并吸引了許多國家的參與。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啟動階段:衆籌計劃引發國際興趣1993年,俄羅斯與美國正式宣布合作建造國際空間站。這個消息迅速傳遍全球,并引起了許多對太空探索有興趣的國家的關注。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英國、加拿大、澳洲、日本、巴西、法國等大國以及一些小國紛紛加入這個衆籌計劃。這個計劃的吸引力在于,參與建造空間站的國家将有機會派遣自己的宇航員進入太空,與其他國家的宇航員一同開展科學研究和實驗。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建設階段:逐漸發展,階段性合作整個國際空間站建設項目計劃分為四個階段。在1998年,項目進入第一階段,俄羅斯和美國相繼向太空發射了核心子產品,并成功實作了對接。這标志着國際空間站的骨架初步顯露出來。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随後,美國與其他國家開始投入大量資源和精力,共同建造空間站的生活區和實驗區。這個階段是國際空間站建設的蓬勃發展時期。2006年,項目進入第三階段,日本、歐洲等國家也開始向太空發射屬于自己的實驗子產品,為将來空間站的完善做準備。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這個階段标志着國際空間站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更多國家參與其中,為整個項目注入了新的動力。完成階段:國際空間站的正式營運2011年,國際空間站正式建成,進入了第四個階段。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這個時刻被全世界矚目,标志着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圓滿完成。國際空間站的總體積達到了423噸,足夠容納六名宇航員長期停留。參與建設的國家共享了科研成果,這對于促進全球科學研究的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資金挑戰:從預估到實際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國際空間站的建設過程中遇到了巨大的資金挑戰。最初,美國估計整個項目的投資大約是500億美元,根據原定的比例,美國隻需要拿出約270億美元。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然而,随着項目的推進,所需資金超過了最初的預估,成本不斷增加。這使得項目的實施變得更加困難,需要各參與國家共同努力解決資金問題。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結語:共同開創太空合作新紀元通過國際衆籌的方式共同建造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合作項目。它不僅促進了國際間的科學合作,也推動了太空探索的發展。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然而,資金問題的挑戰提醒我們,在未來的太空合作項目中,各國應該更加務實和明确地制定預算計劃,以確定項目的順利進行。隻有通過共同努力和合作,我們才能開創太空合作的新紀元。你認為國際衆籌共建國際空間站的想法如何?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在未來,你希望看到哪些國家能夠參與到這樣的合作項目中?請在評論中分享你的想法。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美國與俄羅斯空間站項目開支超過兩千億美元,遠超預期美國與俄羅斯公布的财務資料報表顯示,美國空間站項目的總開支已經超過了預期的一半以上,達到了1311億美元,而俄羅斯則共計花費了120億美元。

巧妙比較:中國空間站僅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高達1000億美元

這個龐大的數字讓人不禁思考,為什麼一個如此雄心勃勃的項目會花費如此之多的資金呢?首先,項目合作之初,各個國家的建造程式與建造标準存在差異,這就導緻了項目在一開始時進展緩慢。由于需要不斷協商,項目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資源。

在科學家們對未來航空航天發展的預估過于樂觀的背景下,他們認為航天技術在二十年的發展之後會節省一大筆開支。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航天發展的程序并沒有如預期那樣加速,導緻各國不得不不斷投入資金來發展相關技術。

而這些資金隻是項目開支的一小部分。随着空間站的建成和營運,維護所需的資金每年要達到二十億美元左右。此外,裝置老化也導緻了需要更換裝置的資金投入。

綜合計算,整個空間站項目的總開支已經達到了兩千億美元的驚人數字,這幾乎是全球首富馬斯克的個人财富的總和。美國之是以會花費如此巨額的資金,主要是因為他們對整個空間站項目的預估存在錯誤。

相比之下,中國選擇獨自建造空間站,理念統一,能夠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建造中,将資金用于刀刃上。這種集中精力的方式使得中國的空間站建設進展迅速和高效。另外,美國國際空間站的建造時間較長,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

随着時間的推移和太空環境的惡化,空間站的裝置也在逐漸老化。如果繼續保持這種狀态,國際空間站将不可避免地迎來退役的一天。屆時,天空中隻會剩下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對于這個問題,《紐約時報》曾經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

他們認為,時間會給出回應,揭示空間站項目的真正價值和成果。到底是美國的巨額投入會帶來驚人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還是中國的獨自建設能夠取得更快更好的成果,這些問題都需要時間和實踐來回答。

總之,美國與俄羅斯空間站項目的開支超出了預期,達到了兩千億美元的驚人數字。這一數字引發了人們對于空間站項目的價值和成果的思考。同時,中國獨自建造空間站的方式也給人們帶來了新的思路。

然而,究竟哪種方式更加有效,時間會給出最終的答案。你認為是什麼原因導緻了空間站項目的巨額開支?你對于中國獨自建造空間站的做法有何看法?歡迎留言和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