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顧:太空展示基建狂魔的本色,中國空間站建設速度為啥這麼快?

作者:獨一無二的願軍平安

2021年5月29日,中國的天舟二号飛船首次進入太空,幾小時後成功與天和空間站核心艙對接,這标志着中國自主空間站的首次對接任務成功完成。預計到2022年底,中國将進行9次發射,完成自主空間站的全面建設。這一建設速度在全球範圍内獨樹一幟。

回顧:太空展示基建狂魔的本色,中國空間站建設速度為啥這麼快?

雖然世界上已經有過多個空間站,但是由多個艙段組成的大型空間站卻寥寥無幾,僅有三個。前蘇聯的和平号空間站已經墜毀,美國主導的多國聯合研制的國際空間站也将步入報廢議程。而中國的自主空間站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

回顧:太空展示基建狂魔的本色,中國空間站建設速度為啥這麼快?

由于大型多艙段空間站不可能一次性發射到太空,必須逐個艙段、逐個飛船地發射上去,然後再通過交會對接連接配接在一起。發射的時間間隔越短,建設速度也就越快。艙段和飛船的發射是交替進行的,這需要精心的規劃。

回顧:太空展示基建狂魔的本色,中國空間站建設速度為啥這麼快?

艙段的體積龐大,結構複雜。為了避免超出火箭的運載能力,艙段一般是空載發射上天的,隻裝載必要的裝置和有限的燃料,如太陽能電池、姿态控制系統和生命保障系統等。其他裝置,如科學研究裝置、氧氣瓶和水循環裝置等,則需要由貨運飛船送上太空。

貨運飛船雖然能夠完成一些外部安裝工作,但内部裝置的安裝和物資運輸仍然需要宇航員的幹預。是以,一旦貨運飛船與空間站對接完成,接下來就需要發射載人飛船,以便宇航員進入空間站,完成對接後的裝置安裝和設定工作。可以說,空間站建設初期的宇航員任務組就像裝修隊一樣,盡管任務非常高技術含量,但隻有極少數國家有資格執行。

和平号空間站共有7個艙段,曆經十年方才建成。而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周期更長,從1998年開始發射第一個艙段,經曆了超過16次的發射,直到2006年才完工,期間還發生了哥倫比亞号航天飛機的事故。

相較之下,中國空間站用時僅兩年,進行了11次發射,便能完成建設。這展現出了中國航天的高效建設速度。然而,中國空間站雖然艙段較少,僅有三個主要艙段,即天和号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但并不意味着性能較差。相反,中國采用了最先進的技術,實作了最優化的設計,能夠容納與之前兩個空間站相當數量的科研人員。

這一迅速的建設速度以及先進的技術水準展示了中國獨立自主、全國體制的優勢。這不僅展現在載人航天領域,還延伸到了火星探索、月球探索以及應用衛星系統建設上。這些成就吸引了衆多外國科學家前來合作,提升了中國在國際航天領域的聲譽和影響力,對于全人類的技術突破有着重大的推動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