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夢天與天和已對接完成,中國空間站離基本建成,隻差最後一個步驟

作者:王大俠說實話

根據環球時報的報道,夢天實驗艙已于11月1日順利完成與天和核心艙的對接。随着夢天實驗艙完成平面轉位工作,天宮空間站将正式建構"T"型基本架構。這一裡程碑标志着空間站的熱控、資訊和供電系統将進入最佳狀态,為各類精密科學實驗提供獨特的外太空環境。夢天實驗艙搭載了8個先進的科學實驗櫃,包括流體實體和高溫材料等領域。這些實驗設施技術水準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已經安排了40個相關實驗項目。夢天實驗艙的投入使用将使中國天宮空間站距離全面建成僅剩下“夢天實驗艙平面轉位”這最後一步,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在太空科技領域的地位。

夢天與天和已對接完成,中國空間站離基本建成,隻差最後一個步驟

值得一提的是,天和核心艙于2021年4月29日發射,而在2022年11月1日,空間站主體發射任務也已完成。中國航天在僅僅一年半的時間裡,完成了9次高品質的發射任務,這在中國和全球航天史上都是罕見的壯舉。航天科技領域作為全球尖端科技的領先領域,天宮空間站的建設既是中國綜合國力增長的象征,又為中國科技和教育領域的創新提供了更多機會。它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的國家綜合實力增強和尖端科技領域的突圍。

夢天與天和已對接完成,中國空間站離基本建成,隻差最後一個步驟

舉例來說,搭載在夢天實驗艙中的高溫材料實驗櫃可以進行金屬、合金和複合材料的各類實驗。結合外太空環境和中國空間站,這一高溫材料實驗平台為中國的材料科學發展提供了三大助力。首先,它可以應用創新思維來解決中國在晶片材料等領域的技術難題。其次,新的環境将産生新材料,從太空站的角度進行材料實驗更容易獲得颠覆性的材料成果,使中國從材料科學的上司者轉變為新材料領域的先驅。最後,這些研究還有望開發适用于深海、外太空等極端環境的特種材料,為中國各類裝置提供更多可能,提高其強度和抗壓性。

夢天與天和已對接完成,中國空間站離基本建成,隻差最後一個步驟

2022年标志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的30周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成功發展充分展現了中國的制度、決心和能力。中國在這一過程中掌握了載人往返、在軌組裝、組合體控制等建設太空站所需的關鍵技術。中國天宮的逐漸建成代表着中國工業實力的積累,也是中國堅定走向自主、自強的科技道路的必然結果。不久之後,神舟十五号飛船将發射,中國航天将首次實作6名宇航員同時在軌駐留,這是實作更大規模太空探索的先決條件。

中國航天的戰略發展內建了中國産業鍊的優勢,太空站等航天平台彙集了各領域的尖端工業成果,為中國科技的不斷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與此同時,中國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積極歡迎全球各國提出與華空間合作的申請。目前,已有17個國家和23個實體的9個大項目已經加入天宮空間站的合作序列。中國還在制定中國航天接口标準、載荷标準和安全标準,以供有意與中國合作的各國參考,并發射符合中國标準的航天器以實作與中國天宮的對接。中國航天的進展也在全球太空領域引發了一股漢語熱。中國航天在自強不息、互利共赢的理念引領下穩步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