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2年5月20日,伊朗代表團通路莫斯科,商議兩國經貿關系,阿米尼作為伊朗的經濟部長,提出蘇聯在近期購買石油事宜,蘇聯

作者:智史通鑒

1952年5月20日,伊朗代表團通路莫斯科,商議兩國經貿關系,阿米尼作為伊朗的經濟部長,提出蘇聯在近期購買石油事宜,蘇聯表示可以購進伊朗石油,但是輸送方式應該是利用鐵路進行運輸,從阿巴丹經過裡海鐵路抵到蘇聯和伊朗的邊境線,阿米尼卻認為:如果使用裡海鐵路運輸石油,就會造成伊朗國内貨物調配的混亂,除了石油,伊朗還有其他出口的貨物,這些都依賴鐵路,因為兩國的石油額太大,使用鐵路會擠占其他貨物的輸送,讓伊朗經濟更加困難,為此不同意裡海鐵路輸送石油,并且根據英伊石油公司以往的記錄,裡海鐵路最多每個月可以輸送5000噸石油,這和蘇伊之間的石油合同相差甚遠,如果小規模的出口鐵路系統尚可利用,大規模的使用卻不合時宜,除此之外,兩國在油價、成品油的純度上也存在着分歧。

蘇聯一直支援伊朗的人民黨,人民黨和摩薩台上司的民族陣線有共同點,但也存在着分歧,比如宗教信仰、阿塞拜疆民族等問題,摩薩台堅持的民族主義不主張國内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取消私有制,這些都和人民黨存在着本質的差別,基于上述原因,蘇聯和伊朗的摩薩台政權沒有建立密切的外交關系。1954年以後随着巴列維國王重新執政,伊朗和英美關系更加密切。蘇聯和伊朗的外交關系則一直處在不冷不熱的狀态。伊朗在1955年便加入了巴格達條約,由于蘇聯考慮到和伊朗的地緣政治因素,并且該條約還包含義務和同盟的内容,蘇聯反應強烈。

1956年3月,蘇聯庫茨涅佐夫率領代表團通路伊朗,和伊朗外長阿達蘭進行會晤,庫茨涅佐夫嚴厲譴責巴格達組織是一個具有侵略性質的組織,其成立違背了聯合國憲章,并引用1956年英國入侵埃及的作為例子進行說明。對于庫茨涅佐夫的指責,阿蘭達重點強調兩點:第一是伊朗一貫主張維護小國的獨立,尊重小國的權利,小國不應被奴役;第二伊朗主張禁止威脅國家主權的武器交易。

阿蘭達強調,巴格達條約組織是一項防禦性的條約組織,條約組織國的其他成員都認為,英國對埃及的行動是侵略行為。條約組織國中的穆斯林國家近期在德黑蘭召開大會,呼籲英埃雙方保持克制,結束敵對行為,恢複和平。庫茨涅佐夫還明确表态:蘇聯不允許伊朗同意美國在其疆域内建立核基地,也不允許在伊朗境内從事威脅蘇聯安全的行為。阿達蘭則重申伊朗的政策:伊朗緻力于和平,維護國内穩定,伊朗反對任何國家利用伊朗領土從事對他國的颠覆活動,并一貫遵守聯合國憲章。伊朗加入了巴格達條約組織,表明伊朗參加了英美主導下的國際安全體系架構,蘇聯明确表示反對,但沒有見效,這自然影響了蘇聯和伊朗的外交關系;

蘇聯和阿拉伯産油國之間的外交關系也比較冷淡,當時阿拉伯産油國主要是伊拉克、沙特、科威特三國,沙特在二戰期間接受美國的援助,戰後成為美國實作中東政策的支柱;而科威特酋長國處于半獨立狀态,其内政和外交都一直受到英國的牽制,蘇聯沒有機會和這些國家進行接觸,隻有伊拉克,蘇聯在1958年費薩爾王朝颠覆後,有了進一步接觸的機會,伊拉克共和國建立以後,塔西姆政權為了擺脫伊拉克石油公司的影響,取消了石油租讓權制。蘇聯幫助伊拉克援建了煉油廠并鋪設了輸油管道,并和伊拉克簽訂了經濟協定,出口伊拉克機器裝置、水泥等生産資料用品,但是蘇聯和伊拉克的經濟互補性并不大。

50年以後蘇聯國内的石油生産恢複很快,蘇聯的高加索的巴庫油田,西西伯利亞的秋明油田都有大量的石油生産盈餘,蘇聯援建伊拉克石油本身就給自己的石油出口設定了競争對手,塔西姆政權僅僅和蘇聯保持友好關系,改變王國時代過于依賴英國的形象,并不想和蘇聯簽訂具體的義務,并且塔西姆政權依然和英國等西方國家保持着傳統的經貿關系,蘇聯的工業品在和西方國家在伊拉克市場上的競争,沒有太大的優勢,雙方的關系沒有深入的發展。蘇聯和中東産油國之間的政治關系冷淡産生了兩種效果,第一保證了英美石油公司在這一地區的壟斷地位,保證了對英國和西方盟國石油生産的穩定供應;第二是解除了英國政府的擔憂:防止蘇聯利用政治關系支援産油國内的親蘇勢力和民族主義勢力,讓激進派掌權,收回英美石油公司的權益,對石油工業進行國有化。

1952年5月20日,伊朗代表團通路莫斯科,商議兩國經貿關系,阿米尼作為伊朗的經濟部長,提出蘇聯在近期購買石油事宜,蘇聯
1952年5月20日,伊朗代表團通路莫斯科,商議兩國經貿關系,阿米尼作為伊朗的經濟部長,提出蘇聯在近期購買石油事宜,蘇聯
1952年5月20日,伊朗代表團通路莫斯科,商議兩國經貿關系,阿米尼作為伊朗的經濟部長,提出蘇聯在近期購買石油事宜,蘇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