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一文捋清亂糟糟的五代十國史

作者:德才兼備海洋xRK

五代十國:中國曆史上的分裂亂世中國曆史上的帝制時代延續了2134年,從秦到清共有11個王朝。然而,其中真正的分裂亂世隻有六百多年。大一統一直是中國的主流,但是在漢、唐兩個大帝國衰亡後,接班人并沒有能力将舊河山重新統一,導緻天下陷入群雄逐鹿的局面。這導緻了三國争霸、五胡十六國、南北朝的紛争,一直持續了三百多年。随後,楊堅站出來重新統一,再次帶來大一統的局面。唐朝亡後,又經曆了五代十國的亂世。而在這六百多年中,最被人忽視的就是五代十國。為什麼五代十國如此被忽視?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一文捋清亂糟糟的五代十國史

因為缺乏一部描繪這個時代的宏篇巨制,将這個吞噬了無數生命的修羅場描繪成波瀾壯闊的英雄贊歌。然而,五代十國其實是非常有趣的,隻需要善于發現其中引人深思或有趣的人物和事件。要了解五代十國是怎麼回事,首先要了解五代十國是怎麼來的。唐朝可以分為盛唐和衰唐兩個時期。盛唐時期是唐朝的鼎盛時期,充滿了武德充沛、揚威域外的壯麗景象。然而,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府兵制崩潰,李隆基隻能依靠募兵制來維持軍隊。募兵制相比府兵制有着養兵成本高和兵力不穩定的問題。此外,府兵的訓練和打仗是互不交叉的,将軍無法在戰時直接指揮府兵。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一文捋清亂糟糟的五代十國史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唐玄宗将兵将統統攆到邊境地區,并設定緣邊節度使來管理他們。這樣一來,既能保衛邊疆,又能将養兵的财政負擔轉嫁給地方。然而,這也埋下了安史之亂的禍根。安史之亂雖然被平定,但節度使制度卻被保留了下來,并開始在全國範圍内廣泛設立。節度使所掌握的軍隊成為了藩鎮。藩鎮在中晚唐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盡管藩鎮在後世常常被批評,但事實上它是一種适應當時國情的軍政制度。大唐朝廷依靠藩鎮來維護邊疆安全,而藩鎮也成為了鎮壓各種内亂的主力軍。藩鎮的存在不僅是阻擋契丹人南下的防線,也是控制其他藩鎮的一柄利劍。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一文捋清亂糟糟的五代十國史

然而,由于大唐朝廷财政困難,朝廷不斷裁軍,導緻了藩鎮的削弱和動蕩。加上黃巢起義,許多藩鎮趁機擴大勢力,進入了割據狀态,并互相攻伐。最終,大唐朝廷無法阻止藩鎮割據,導緻了五代十國的出現。五代十國的開端并不是朱溫篡唐,而是李克用的前晉。在李克用之前,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就已經割據一方,建都太原,形成了前晉。緊接着,王處存的北平國、李茂貞的岐國、楊行密的南吳國等也相繼割據。這意味着,在朱溫篡唐之前,大唐朝廷已經四分五裂了。而朱溫隻是五代十國的開始,而不是終結。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一文捋清亂糟糟的五代十國史

南方的十國以及北方的北漢仍然存在,需要趙匡胤經過20年的南征北戰才将其一一消滅。傳統上,我們所說的五代十國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以及前後蜀、南吳唐、吳越、閩國、南楚漢平和北漢。然而,實際上五代十國并不止十九個,還有趙國、晉國、燕國、殷國和北平國。除此之外,還有三個沒有正式稱帝的節度使,即定難、武平和清源軍節度使。其中定難軍節度使後來成為西夏,抵抗北宋。總而言之,傳統意義上的五代十國從朱溫篡唐到北宋滅北漢,共延續了73年。然而,如果從李克用立晉開始計算,五代十國的時期則長達97年。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一文捋清亂糟糟的五代十國史

五代十國時期的曆史是混亂的,但也是有趣的。雖然缺乏一部市井裡巷皆聞的鴻篇巨制,但其中仍然有許多引人深思或有趣的人物和事件。這段曆史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中國曆史的發展和變遷。總結:五代十國是中國曆史上的分裂亂世,延續了近100年的時間。它的形成源于大唐朝廷的衰落和藩鎮割據的局面。盡管五代十國時期的曆史混亂,但其中仍然有許多引人深思或有趣的人物和事件。我們應該重視這段曆史,以更好地了解中國曆史的演變。在今天,我們也可以從中汲取經驗教訓,不斷完善我們的制度和治理能力,以確定國家的長治久安。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一文捋清亂糟糟的五代十國史

你對五代十國時期的曆史有什麼看法?你覺得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請在評論中分享你的想法。(以上内容為編輯整理,供參考)五代十國時期,南方十國相對和平,南唐更是滅國記錄空前穩定。相反,北方五代國家頻繁更疊,戰争不斷。這一切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将探讨南方十國和北方五代國家的不同命運,并探究背後的原因。南方十國的相對和平和北方五代國家的頻繁戰争形成鮮明對比。南方十國位于經濟中心地帶,商貿往來頻繁,人民安居樂業。與此同時,南方諸侯們熱愛和平,不願意卷入無休止的戰争中。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一文捋清亂糟糟的五代十國史

他們更加關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是以能夠過上相對安定的生活。然而,在北方,五代國家頻繁更疊,各個統治者都有野心和擴張欲望,不斷發動戰争來争奪權力和領土。這使得北方的局勢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在不斷的戰争陰影下。北方五代國家的短命現象,反映了北方枭雄的好戰本性和暴躁情緒。這些統治者熱衷于征戰,他們認為“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如果不能在幾年内滅掉一個國家,他們甚至會覺得丢臉。然而,好戰的人往往會引來更多的敵人和挫折,他們遭受失敗的幾率也更大。相反,南方諸侯們更加冷靜和克制,他們不追求戰争和征服,而是注重内政建設和經濟發展。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一文捋清亂糟糟的五代十國史

正是通過這種溫和的方式,他們建立了穩定的政權,并使南方成為了新的經濟中心。然而,盡管南方十國相對和平,但他們的存在感并不強。當我們提到五代十國時期,人們更關注的是北方五代的故事。這是因為北方五代國家的統治者們表現出了更大的野心和戰略手腕。例如,朱溫篡唐後,南方諸侯紛紛臣服投靠,唯有南唐的楊行密拒絕承認朱溫的統治。而後唐代的李存勖則成功滅掉了後梁等北方國家,差點實作南北統一。這些北方枭雄們的行動使得他們在曆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相比之下,南方十國的統治者們相對平庸,他們缺乏進取心,隻滿足于偏安一隅。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一文捋清亂糟糟的五代十國史

是以,他們在曆史上的存在感較低。在這些五代國家中,李克用是一個特别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是沙陀族人,擁有着優秀的軍事才能和上司能力。他一直與朱溫對抗,并在戰争中屢次吃虧。雖然他沒有篡唐的野心,但他始終忠于唐朝,努力保衛唐朝的尊嚴。他與朱溫的恩怨貫穿了整個五代時期,他們的沖突持續了20多年。然而,朱溫最終篡奪了唐朝的皇位,而李克用隻能在河東建立了一個小國家。盡管如此,他仍然繼續與朱溫對抗,保持着他的忠誠。他的兒子李存勖繼承了他的志向,滅掉了後梁,但仍然沿用了“唐”的國号。他們在曆史上被認為是保衛唐朝的英雄。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一文捋清亂糟糟的五代十國史

然而,事實上,他們的血統與真正的唐朝皇室無關,他們更多地是以亂臣賊子的面目示人。後唐雖然隻存在了14年,卻是五代時期一個重要的王朝。這是因為後唐在五代中承前啟後,對中國曆史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沙陀族和河東系是後唐的兩個重要特征。沙陀族人在五代時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既為唐朝立下過赫赫戰功,又對後唐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他們對漢文化的認同和接納使得他們在後唐的統治中獲得了高度評價。同時,河東系統治者也是後唐的重要支柱。無論是後唐的皇帝還是其他重要将領,幾乎都來自于李克用的河東藩鎮。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一文捋清亂糟糟的五代十國史

他們在五代戰亂中表現出了出色的上司才能和戰略眼光。正是由于沙陀族和河東系的雙重影響,後唐成為了五代時期的一個重要王朝。然而,後唐為什麼會亡得那麼快呢?除了李家皇帝自己作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不夠兵強馬壯。在後唐的統治中,兵力不足成為了一個關鍵問題。例如,在同光四年,皇甫晖在邺城發動叛亂,李從厚決定派李嗣源去平叛。然而,李嗣源并沒有帶着足夠的兵力,結果他的軍隊被擊敗,李從厚也被殺。随後,李嗣源登基成為皇帝,卻沒有注意到自己身邊的幹兒子李從珂。李從珂是一個軍事能力出衆的人,他在軍中享有很高的聲望。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一文捋清亂糟糟的五代十國史

然而,在李從厚即位後不久,李從珂因為對李從厚的不滿而發動叛亂。他很快得到了很多士兵的支援,連洛陽都被攻陷了。面對這種情況,李從厚選擇了自焚而死。這一系列事件表明,後唐的統治者們在面對兵力不足的問題時沒有采取正确的措施,導緻了他們的滅亡。總結起來,南方十國和北方五代國家在五代十國時期有着截然不同的命運。南方十國相對和平,經濟發展穩定,而北方五代國家頻繁戰争,政權更疊頻繁。這種差異的原因在于南方十國注重和平與發展,而北方五代國家則更加好戰和擴張。此外,沙陀族和河東系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五代時期的格局。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一文捋清亂糟糟的五代十國史

然而,後唐的衰落也暴露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夠兵強馬壯。這個問題導緻了後唐的短命,也成為五代時期的一個重要忌諱。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五代十國時期是一個充滿戰争和動蕩的時期。然而,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例如,和平與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兵強馬壯的必要性。南方十國通過和平與發展走向繁榮,而北方五代國家則因戰争而衰敗。是以,我們應該珍惜和平,注重發展,而不是沉湎于戰争和征服。同時,一個國家的強大需要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作為支撐,否則就會面臨被他人征服的風險。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一文捋清亂糟糟的五代十國史

最後,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在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是否仍然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取得長期穩定的關鍵因素?請在評論中分享您的想法。【重構後】五代十國:弱肉強食的亂世五代十國時期,中國的政權更疊頻繁,内憂外患,戰争不止。無論是石敬瑭還是劉知遠,他們都沒有能力統一中原,因為在這個時代,唯有兵強馬壯者才能穩穩當當地當皇帝。然而,後周的郭威和柴榮卻能夠解決這個難題。他們用強力鎮壓藩鎮和軍閥,整頓中央禁軍,提升戰鬥力。同時,重視文官的作用,使得文武之間互相制衡。在他們的治理下,後周國力大振,軍力鼎盛。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一文捋清亂糟糟的五代十國史

他們不僅擊敗了契丹和北漢,還南下攻打南唐,奪取大片領土。然而,郭威和柴榮的辛勤努力最終以失敗告終,他們的江山被後來的趙匡胤篡奪。這個時代注定隻有強者才能生存,而南方的十國在内戰中苟延殘喘,最終消失殆盡。北宋崛起後,對南方士人持蔑視和排斥态度,南方的官員在官場上混得一塌糊塗。北漢作為孤懸北方的政權,雖然有契丹人的支援,但他們頑強抵抗,直到最後一息未曾投降。五代十國的滅亡标志着一個混亂的時代的結束。【結論】五代十國時期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亂世,政權更疊頻繁,内憂外患。在這個時代,隻有兵強馬壯者才能穩穩當當地當皇帝。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一文捋清亂糟糟的五代十國史

然而,後周的郭威和柴榮卻能夠解決這個難題,通過強力鎮壓藩鎮和軍閥,整頓中央禁軍,提升戰鬥力。他們的治理使後周國力大振,軍力鼎盛。然而,他們最終失敗了,他們的江山被後來的趙匡胤篡奪。這個時代注定隻有強者才能生存,南方的十國在内戰中苟延殘喘,最終消失殆盡。北宋崛起後,對南方士人持蔑視和排斥态度,南方的官員在官場上混得一塌糊塗。北漢作為孤懸北方的政權,雖然有契丹人的支援,但他們頑強抵抗,直到最後一息未曾投降。五代十國的滅亡标志着一個混亂的時代的結束。在今天的社會中,我們是否還存在類似的問題?我們如何避免重蹈五代十國的覆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