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1年,美國把一隻黑猩猩送進太空,回來後卻發現了不對勁

作者:白雲說史話

前言

1961年,美國水星-2号飛船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升空。随着飛船升空,發射基地的從業人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然而,這次的任務有所不同,飛船裡不是載着航天員,而是一隻特殊的乘客——一隻黑猩猩。

1961年,美國把一隻黑猩猩送進太空,回來後卻發現了不對勁

在這之前,美國的航天員們對這隻黑猩猩進行了嚴格的飛行訓練,以確定它能夠完成任務并安全傳回地球。美國航天部門的上司也對這次任務充滿信心,他們相信這隻黑猩猩一定能夠安全回到地球。

然而,在黑猩猩傳回地球後,人們卻逐漸發現它似乎有些不對勁。曾經活潑好動的黑猩猩變得安靜、消沉,它不再像以前那樣活躍了。科學家們對這種情況感到困惑,開始對黑猩猩進行仔細觀察和研究,以弄清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新時代的曙光

1957年10月,整個世界為之震驚——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類曆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号。這一刻,人類正式邁入了太空時代。曙光初現,人類對太空的無限遐想也随之點燃。

1961年,美國把一隻黑猩猩送進太空,回來後卻發現了不對勁

早在古希臘時期,偉大的哲學家亞裡士多德就曾推理過月球的本質。文藝複興時期,伽利略通過自制望遠鏡的觀測,證明了月球并非完美球體。19世紀,佐爾格等人甚至描繪出了登陸月球的場景。然而,直到20世紀中葉,這一切都還隻停留在理論層面。

蘇聯發射 sputnik 1号的壯舉證明,人類科技發展到了可以突破地球引力的階段。太空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觸手可及的目标。這激發了全人類的探索欲望。

與此同時,太空在冷戰格局中也蘊含着重大的政治和軍事意義。率先進入太空的國家,不僅能夠從地球上洞察敵國,還能在意識形态上占據制高點。于是,美蘇之間就此展開了激烈的“太空競賽”。

1957年之後,美國加緊啟動了一系列太空計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水星計劃,目标是在1961年之前将人送入地球軌道。經過反複論證,科學家們認為,真正送人上天之前,必須有動物先行。動物試飛可以測試人體是否能夠在太空環境下存活。

1961年,美國把一隻黑猩猩送進太空,回來後卻發現了不對勁

于是,在水星計劃啟動後不久,各種動物就被送上了藍色的天空。其中包括猴子、犬隻和兔子等多種哺乳動物。它們一邊為人類的太空夢獻身,一邊也在咆哮和顫抖中結束了短暫的生命。然而,美國人并未氣餒,他們認定,若一隻高等靈長類動物能在太空存活,人類登天的夢想也就離成功更近了一步。

二、一隻與衆不同的猩猩

1959年7月,美國宇航局在全球範圍内搜羅了40隻身體強健的黑猩猩,将它們送到了新墨西哥州的一個者軍事基地。這裡将成為它們未來兩年半的訓練場所,也将是它們命運的轉折點。

基地坐落在廣袤的山麓之中,四周荒無人煙。夏季酷熱難耐,冬日寒風凜冽。對這些來自熱帶叢林的黑猩猩來說,适應這裡的環境将是第一道難關。

1961年,美國把一隻黑猩猩送進太空,回來後卻發現了不對勁

然而更艱巨的測試還在後頭。它們将經受各種痛苦的實驗與訓練,目的就是讓黑猩猩适應太空中的各種極端環境。這使得許多原本性情溫順的猩猩們也不得不暴露出野性一面,否則無法承受巨大的痛苦。

在40隻猩猩中,有一隻名叫哈姆的猩猩最引人矚目。哈姆來自非洲的熱帶叢林,後被一家動物園收養。它聰明伶俐,深得飼養員喜愛。5歲時就已經可以熟練完成許多簡單指令。

哈姆經受住了各種殘酷的訓練,長時間的離心機高速旋轉,模拟太空失重狀态對大腦的影響;被反綁在特制椅子上,承受多達10倍正常重力的巨大壓力;甚至被反吊起來,頭朝下懸挂。

一開始,哈姆像其他猩猩一樣非常抗拒這些訓練,它們不懂自己為何要忍受這些痛苦。但哈姆的慘叫聲最終少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一聲聲長吼,仿佛在宣洩内心的不甘。

1961年,美國把一隻黑猩猩送進太空,回來後卻發現了不對勁

為鼓勵它們的努力,訓練員會在完成任務後給這些猩猩一些獎勵。對哈姆來說,最好的獎賞就是一根新鮮的香蕉。哈姆非常喜愛這種水果,每次獲得香蕉後,臉上都會露出開心的笑容。

在兩年半左右的訓練過程中,大多數猩猩都無法堅持下來。到1961年年初,隻剩下6隻仍在堅持訓練。其中,哈姆的各項指數完勝同伴,成為了這次太空任務的不二人選。

三、高空中的16分鐘

1961年1月31日,大日子終于到來。清晨,哈姆來到發射場,身穿着為它特制的宇航服,其上連接配接着各種儀器線路。它平靜地進入傳回艙,似乎對即将發生的事一無所知。

1961年,美國把一隻黑猩猩送進太空,回來後卻發現了不對勁

“十,九,八......”發射倒計時的聲音通過廣播響徹整個基地。地面指揮中心的氣氛異常緊張,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注視着顯示屏。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參與了哈姆兩年半的訓練,對這一刻傾注了巨大期望。

“三,二,一......發射!”随着指令的下達,載有哈姆的水星-紅石2号火箭轟鳴起飛,朝着藍天直沖而上。人們看見火箭越飛越高,很快就變成一個小點,漸漸消失在雲層中。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火箭偏離了預定軌道,直接帶着哈姆沖上了距地面252公裡的高空。這遠遠超出了原計劃的185公裡高度。科學家們都緊張地握緊了拳頭。

在如此高的海拔下,哈姆會遭受巨大的壓力變化。太空中的溫度差異也将對其身體構成嚴峻考驗。但傳回艙内已無從得知哈姆的狀況。地面指揮中心的從業人員們隻能靜候佳音。

1961年,美國把一隻黑猩猩送進太空,回來後卻發現了不對勁

16分39秒後,傳回艙開始下墜,最終墜入了大西洋。營救船立即奔赴事發海域展開搜尋。在焦灼等待中,傳回艙終于被成功打撈上來。

當艙門打開的一刻,一聲歡呼響徹指揮中心。衆人欣喜地發現,哈姆不僅毫發無傷,而且正開心地叫喚。它歡快地享受了來自訓練員的獎勵——一個紅蘋果和半個新鮮橘子。

這無疑是整個水星計劃最讓人鼓舞的一個時刻。哈姆的成功“太空之旅”預示着人類離地球的羁絆又遠離了一步,向廣袤的宇宙飛翔又近了一步。

四、殘酷的真相

哈姆的勝利支援了美國繼續太空探索的信心。但另一方面,蘇聯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自己的太空計劃。僅僅三個月之後,蘇聯宇航員尤裡·加加林就首次進入了地球軌道,成為人類第一位太空人。

1961年,美國把一隻黑猩猩送進太空,回來後卻發現了不對勁

一時間,哈姆成為了西方媒體寵兒,受到了國家英雄般的待遇。它被送到華盛頓動物園養傷,成千上萬的遊客每天都擠破頭想一睹這隻“太空猩猩”的風采。

但是,在表面的歡樂與榮耀背後,哈姆的身體狀況卻在逐漸惡化。它的心跳越來越快,有時甚至達到每分鐘172下。這遠遠超過了正常黑猩猩的心率。

最令飼養員感到擔憂的是,哈姆逐漸對食物失去了興趣,甚至會拒絕吃最愛的香蕉。它臉色憔悴,精神狀态也每況愈下。動物園不得不請來專家進行檢查。

一系列體檢結果令所有人心都沉了下去。原來,哈姆的心髒在太空中過度運轉,已經嚴重損傷。可能是由于傳回艙溫度過低,也可能是突然的重力變化所緻。此外,哈姆多個器官也出現衰竭迹象。

1961年,美國把一隻黑猩猩送進太空,回來後卻發現了不對勁

那短短16分鐘的太空之旅,竟讓還不到10歲的哈姆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價。動物園專家認為,它的預期壽命已經大大縮短。對一隻才進入青春期的黑猩猩來說,這無疑是殘酷的宣判。

美國政府意識到哈姆的狀況嚴重,立即派出頂級醫生來進行搶救。然而一切為時已晚。1983年,僅僅26歲的哈姆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動物園安詳離世,不到黑猩猩平均壽命的一半。

五、人類的一大步

盡管結束得悲痛,但哈姆的生命無疑縮短了人類征服太空的程序。它與那個時代的衆多科學家、工程師以及動物航天員一道,引領人類邁向了太空時代。

1961年,美國把一隻黑猩猩送進太空,回來後卻發現了不對勁

1969年,阿波羅11号載人飛船實作了人類登月。當阿姆斯特朗的靴子最先踏上月球表面時,人類的一大步終于落地。而在這個英雄的背後,還隐藏着無數默默獻身的動物先行者,其中就包括哈姆。

為紀念它的貢獻,哈姆被安葬在新墨西哥州的一個宇航員公墓中。這裡也是許多為美國航天事業獻身的宇航英雄的安息之地。哈姆雖為黑猩猩,但其勇氣和焦渴的探索精神,與人類的宇航員并無不同。

今天,當我們回望那個盛産英雄與輝煌的時代,都不會錯過哈姆這個小小生命。它對太空探索的貢獻和犧牲,其意義絲毫不亞于任何一位宇航員。

其生前的勇敢無畏和對太空事業的貢獻,永遠值得人類銘記。哈姆向我們展示了追逐夢想的意志,也提醒我們,探索的路上不應忽視生命的價值。

1961年,美國把一隻黑猩猩送進太空,回來後卻發現了不對勁

20世紀,太空競賽推動人類實作了多項航天突破。而在這個時代的曙光裡,都映襯着一位小小英雄哈姆的身影。它與那個時代的衆多夢想家一道,引領人類邁向了太空時代。

哈姆的一生與冒險夢想緊密相連。它的勇氣來源于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向往。同時,哈姆也用生命的代價提醒我們,生命本身的價值高于一切。今天,當我們再次仰望星空之時,也會緬懷那些帶着人類夢想翺翔的生命們,感謝他們點亮了通向宇宙的道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