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瓊為何在玄武門之變隐身?隻因李建成是頭号猛将,僅有他能抵擋

作者:史為今用

前言

六月初三,一顆不祥之星劃過長安夜空,預示着權力的更替。而就在一個月後,玄武門前的雪已經涼透,新王朝的曙光透過晨霧照亮都城。曆史洪流永不停歇,君主更疊,人事代謝。然而在這場決定天下的政變中,李世民麾下兩位大将秦瓊和尉遲恭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卻鮮為人知。本文拟以他們的視角,重述這場震撼萬世的宮廷劇變。

秦瓊為何在玄武門之變隐身?隻因李建成是頭号猛将,僅有他能抵擋

四月的長安,杏花爛漫。花香不及王宮深處的血腥氣。李淵召見幼子李世民,兩人圍着禦庭裡的海棠樹而坐。李淵的臉色鐵青,他手中緊握着一份奏折,那是傅奕所上,言太白星現于午時天中。“爾登基之兆。”李淵沉聲道。

李世民靜默片刻,歎了口氣:“陛下言重了,臣絕無叛逆之心。建成啼饑呼寒,恐怕是有人在耳語讒言。”他眼神一凜,又道:“陛下可曾見過尹德妃和張婕妤?”李淵臉色一變,李世民卻繼續道:“臣在此以性命發誓,絕無背叛之意。”

秦瓊為何在玄武門之變隐身?隻因李建成是頭号猛将,僅有他能抵擋

李世民退下後,李淵久久凝視庭中杏花。太子與諸王多有不和,今又見異象,隻怕真如李世民所言,有人在挑撥離間。李淵揉揉眉心,決定召集三子對質。然而他内心深處,隐隐感到事态已超出控制。兒子們如同烈火燎原的野草,即使澎湃的江水也無法撲滅。

長安城外,李世民府邸。秦瓊聞訊趕來,李世民正坐在書房内沉思。“陛下有何吩咐?”秦瓊恭敬問道。李世民擡頭看他,眼神晦澀:“朕命你率軍警衛玄武門,爾等勿得入内。”秦瓊領命退下,心知大事将起。他意識到,自己和李世民之間橫亘着一道看不見的鴻溝,今後注定要站在對立面。然而他已經選擇了效忠之路,便隻能随波逐流,到最後一刻。

秦瓊為何在玄武門之變隐身?隻因李建成是頭号猛将,僅有他能抵擋

六月初三當晨,長安天色未明。玄武門外厮殺聲起,李世民麾下死士齊君弘等戰死。秦瓊緊握長槍,身先士卒沖入敵陣。一名敵将直取秦瓊,兩人戰在一處,不分勝負。這人身手矯健,使一杆鋼叉,正是太子麾下猛将薛萬徹。

兩人鬥了數十回合,薛萬徹長歎一聲:“閣下功力深湛,遍體鱗傷,卻仍殺氣沖天。”秦瓊冷笑道:“汝等居然膽敢謀反,罪該萬死!”兩人又鬥了十餘回合,薛萬徹知秦瓊不是己等能敵,遂突圍而去。秦瓊胸膛起伏,擦去嘴角鮮血。

此時,尉遲恭已取太子、齊王人頭,大軍壓境而來。秦瓊迎上前去:“大王平安!”尉遲恭目光如電,揮手令開城門。兩人率軍入城,城中驚駭之聲此起彼伏。尉遲恭面無表情,秦瓊心中卻五味雜陳。無奈天下興亡,江山代謝,李氏當立,天命難違。

玄武門血案後,李世民進宮受冊。群臣或恭賀,或哀悼,各懷鬼胎。李世民登基後,拜秦瓊為中書令,尉遲恭為侍中,兩人成為心腹大将。有朝議郎杜如晦上疏,言秦瓊等人為李世民謀害兄長,請加罪治。李世民大怒,賜杜如晦死,以正朝綱。

禦史台亦言秦、尉二人為逆臣。李世民不聽,反駁道:“朕登基之初,四方未定,此二人助朕平定天下,功勳卓著。若無秦、尉,江山恐落在叛臣手中。”言畢,兩人跪地謝恩。李世民心中卻明白,自己能否穩住江山,還有賴于秦、尉二人的影響力。

如今說他們是功臣也好,說他們是逆臣也罷,自己必須重用他們,以免引起其他黨羽的猜忌。權術如此,李世民不得不小心翼翼,穩住局面。他需要秦瓊的剛烈與熱血,也需要尉遲恭的沉穩與反叛。正是此二人的平衡,鞏固了他的江山。

秦瓊為何在玄武門之變隐身?隻因李建成是頭号猛将,僅有他能抵擋

時人或議論紛紛:秦、尉二人助李世民奪嫡而登基,心術不正,将來恐怕成為禍患。相較之下,秦瓊直來直往、愛憎分明,尉遲恭才華過人、心思缜密。李世民登基後,深知不能全信任何一人,遂用秦制衡尉,用尉制衡秦,互相牽制。

然而,世人終究難免猜疑,這亦導緻日後秦瓊被貶谪邊疆。當年玄武門一役,李世民命秦瓊守門,實則試探其忠誠。今日這場宮廷政變,助李世民奪取皇位的秦、尉二人,終究也難逃禍根未除的命運。

秦瓊為何在玄武門之變隐身?隻因李建成是頭号猛将,僅有他能抵擋

李世民登基之後,朝中漸漸形成以秦瓊和尉遲恭為代表的兩個派系。秦瓊率領一批出身市井的武将,崇尚剛直熱血,尉遲恭則依仗幾位重臣,更擅長權謀交易。兩派你争我鬥,權力鬥争更新為派系林立。

李世民左右逢源,中間平衡,但他明白,這種局面遲早要破裂。為免禍患,他開始排斥秦瓊,而重用尉遲恭。這導緻秦瓊日益失勢,最終被貶至邊疆。然而,這場權力遊戲的結果,又豈是那麼輕易可以預測的?

秦瓊為何在玄武門之變隐身?隻因李建成是頭号猛将,僅有他能抵擋

春風楊柳,池魚戲荷。已經老去的秦瓊獨坐庭院,懷念當年風雲際會的歲月。若非當日玄武門一戰,李氏江山恐難穩固;若非李世民登基那一刻,自己又豈會今日黯然離場?

人生幾何?風流韶華,雲散霧消。曾記得玄武門血腥厮殺,今宛若隔世之事。訾谮嫉賢,權謀榮枯,不過塵世遊戲。秦瓊搖頭感歎,命途多舛,他已看開名利與得失。

秦瓊為何在玄武門之變隐身?隻因李建成是頭号猛将,僅有他能抵擋

這一生,秦瓊無悔。當年助李世民登基,實乃天意人心。蒼茫漠漠,幾人得享太平世?成敗利鈍,皆過眼雲煙。秦瓊撫琴靜聽,曲終人散,留白首天涯。

庭外楊柳依依,池中錦鯉悠遊。秦瓊心中升起一種超脫之感。他已經看開很多事情,名譽、地位、權勢對他來說不過是雲煙。當年在玄武門決一死戰,也隻為報效天下蒼生,哪裡是為了一人之私利。

人生就像這荷花池一般,源源流轉。誰能永享榮華富貴?世事滄桑,興衰變遷,今朝權貴也終将一去不返。秦瓊隻希望能留下一個勇猛忠誠的好名字,這就夠了。

秦瓊為何在玄武門之變隐身?隻因李建成是頭号猛将,僅有他能抵擋

結語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曆史的重要轉折點。在此過程中,秦瓊和尉遲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他們忠心耿耿,決一死戰,助李世民登基為帝,奠定了唐朝的江山基業。

然而他們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李世民猜忌猜疑,秦瓊被貶谪,尉遲恭日益失勢。這正顯示出權力鬥争的殘酷無情。成王敗寇,榮辱蒼生,曆史洪流滔滔向前,英雄們隻能緬懷逝水流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