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在自貿區|張江“夢想家”:這裡是創新舞台,也是圓夢“福地”

作者:海外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10月1日電 “生物版ChatGPT”可“一鍵生成”大分子藥物,并進行驗證明驗;人工智能(AI)驅動的手語大模型數字人化身聽障人士的貼身翻譯,無論是協助陪診還是日常生活,它都能勝任;套上外形酷炫的“機械甲”,癱瘓患者就能擺脫病榻,出門活動……這些奇思妙想,在張江“夢想家”的手中,正逐漸化為現實。

10年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挂牌,2年後,張江高科技園區37.2平方公裡的區域納入自貿區。當科創力量疊加自貿優勢,上海自貿區張江片區,成為無數“夢想家”的創新舞台和圓夢“福地”。

我在自貿區|張江“夢想家”:這裡是創新舞台,也是圓夢“福地”

當科創力量疊加自貿優勢,上海自貿區張江片區,成為無數“夢想家”的創新舞台和圓夢“福地”。圖為上海自貿區張江片區。上海市浦東新區官方供圖

ChatGPT的出現,讓普通人也感受到了AI的“神奇”。“藥物研發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周期長、投入高、風險大,大家一直在尋找可以提速增效的方法。”晶泰科技副總裁王明泰告訴中新網記者,能否用AI“一鍵成藥”,是生物醫藥行業從業者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據王明泰介紹,依靠目前的技術,AI可以預測和設計分子,但要想真正成藥,還需要漫長的驗證明驗。“這些實驗步驟煩瑣、規則細密,如果僅使用傳統方法,大量研發人員的時間和精力,将耗費在一些簡單重複的基礎工作上。”王明泰表示,由此,晶泰科技提出“智能計算、自動化實驗、專家經驗”三位一體的創新思路,搭建了中國國内規模最大的“幹濕融合”的智能化自動化藥物研發團隊。

在晶泰科技藥物創新研發中心裡,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個獨立的自動化機器人工作站内,一隻隻機械臂前後左右移動,正在合成制造由AI設計生成的分子。它們如同一個個不知疲倦的助手,幫助科研人員加速獲得理想藥物分子中的“明日之星”。

“張江是創新高地,也是展示自我的舞台。”在王明泰看來,晶泰科技的快速成長,離不開張江的産業優勢。“無論是跨國頂級藥企,還是生物醫藥行業的初創型企業,都在張江片區聚集。”王明泰表示,與此同時,作為一家人工智能驅動的生物醫藥企業,上下遊的合作夥伴,在張江都能找得到人、見得了面、說得上話,“如此方能碰撞出更多創新‘火花’。”

“浦東新區圍繞基礎支撐、科技創新、前瞻布局等方面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産業發展,”據上海市浦東新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夏玉忠介紹,截至2022年底,浦東全區人工智能重點企業超600家,規上人工智能企業規模超1200億元人民币,浦東人工智能産業正呈現集聚和引領發展态勢。

“張江是我們的‘福地’。”疊境數字CEO張朝華感歎。

在他看來,對于疊境數字所處的元宇宙行業而言,張江聚集了從前端到終端的完整産業布局;另一方面,則是此間官方非常注重對與産業生态的打通和培育。“比如,張江去年成立的元宇宙産業聯盟,能夠讓産業鍊中不同位置的企業共同探索元宇宙的前沿課題,幫助企業打通産業鍊上的痛點和難點。”張朝華說。

張朝華表示,上海自貿區張江片區先行先試的一系列政策不僅讓疊境數字這樣的初創企業收獲了知識産權保護、稅收優惠、人才引進等領域的紅利;更加重要的是,這片“試驗田”也為科創企業提供了将高新技術轉化為商業場景的探索機會。

張江4.1平方公裡核心區的數字孿生城市,就是由疊境數字依托自主研發的數字孿生底座系統,進行應用實踐的項目。數字孿生城市基于實時渲染引擎,歸納“人、地、事、物、情”的海量資料,可實作沉浸3D導航、區域交通流量模拟等功能。據張朝華介紹,這一數字孿生底座系統,目前已走出張江,走入上海多區的城市運作中心平台。

通過打通“産學研用”鍊條,張江為創新成果轉化按下“加速鍵”。據張朝華透露,疊境數字和上海科技大學的合作,即将産出另一項“碩果”——手語大模型數字人。

聽障人士獲得資訊的主要途徑是視覺,自我表達的方式是手語。聽障人士去醫院就診,從預診到挂号到問診到檢查到付費到配藥取藥,都需要志願者陪同。“每一個志願者一天隻能服務8到10名聾啞人。而上海隻有28個這樣的志願者。”張朝華說。

“我們和上海科技大學共同研發的人工智能的大語言模型,先把聾啞人的手語和口型動作采集下來,再對多模态資料進行清洗、訓練,實作基礎的手語模型。”張朝華介紹,未來,這款從大模型中煉出的“手語ChatGPT”,能實作手語、語音和文字間的自動識别、轉換。“我希望,通過科技的幫助,聽障人士也能和健全人一樣,順利地看病、辦理各項業務,自如地融入社會生活。”張朝華說。

穿上“機械甲”,就能讓身體喪失的功能“失而複得”,這是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顧捷的夢想。而張江,是顧捷選擇的“圓夢之地”。

2015年,以法國數學家傅利葉命名的上海首家康複機器人創業企業在張江創立,旨在為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或老年人,帶去“機器人”的“康複魔法”。

“我們在張江找到了孵化器,為我們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實體空間,我和創業夥伴可以把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突破核心技術上。”顧捷表示,不論是政府引導資金,還是投資人的風險投資,“在張江,好項目不難找資金。”

傅利葉智能目前所在的張江機器人谷,是上海首批特色産業園區之一,也是“智能造”硬核産業的集中承載區。園區内包括ABB等機器人頭部企業、創新企業、創新機構在内的衆多智能機器人夥伴,既是好鄰居又成好夥伴。

左手是實實在在的資金和政策支援,右手是志同道合的産業夥伴。“我們在張江找到了最适合成長的産業創新生态。”顧捷說。

紮根張江的8年間,在自貿區這片熱土上,傅利葉智能完成了從“夢想家”到獨角獸企業的蛻變。截至目前,該公司共有30多款上市産品,出口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入駐2000多家醫院和機構。(中新網記者 李姝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