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脆弱的時期”: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美國

作者:樂天派涼生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時期席卷全國,貧困和無助籠罩大多數家庭。人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為了生存不得不野外露宿。1933年,幾乎四分之一的勞動力失業,國家面臨嚴峻的就業危機。圖中展現了一處位于俄克拉荷馬市的營地,一戶無家可歸的家庭在野外艱難生存,無奈之下隻能暴露于自然環境之中。這幅名為“失業青年”的照片攝于1938年,背景是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為大蕭條時期的真實寫照。

“最脆弱的時期”: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美國

人們為了謀生艱難奔波,力圖找到謀生的出路。一幅照片拍攝于紐約的一家雞肉商店外,生動展示了城市和農村地區的日常生活景象。人們艱難地尋找着工作,這種困境下工作成了比黃金還貴重的東西。政府為刺激就業興修大型工程,比如阿拉巴馬州威爾遜大壩。這一照片捕捉了1939年勞工下班領取工資的情景。

“最脆弱的時期”: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美國

在大蕭條時期,底薪被規定為25美分,童工被禁止。貧困肆虐,特别是兒童。照片中的喬治敦城,貧困的兒童在人行道上玩耍,雖貧窮卻懷揣着無盡的童年夢想。南卡羅來納州的Ladys IslandoffBeaufort上,一位部分癱瘓的男人躺在小床上,他的忠實夥伴狗陪伴着他,這一幕扣人心弦。

“最脆弱的時期”: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美國

這些照片凸顯了大蕭條時期的困境和掙紮,為人們銘刻了那段時代的艱辛。無家可歸、失業、貧窮成了當時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在這個曆史風雲變幻的時刻,美國社會經曆了巨大的挑戰和改變。

“最脆弱的時期”: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美國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