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作為文明延續至今還未斷層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是世界曆史長河中一顆極其璀璨的明珠,無論哪個國家,都不能不承認中國的光輝。
然而,中國的曆史上也有過積貧積弱的時代,那些站在世界金字塔頂端的西方國家,曾一度以為中國永遠不會崛起,但事實證明,中國擁有成為強國的一切資質,我們用不懈的努力,再繪一幅華麗的畫卷。
中國的崛起勢不可擋,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明顯無法容忍中國崛起。
英國的學者馬丁·雅克就曾闡述過這個問題——
美國為什麼不能容忍中國崛起?
01 中國的崛起
每個國家的崛起曆程都是充滿艱辛和磨難的道路,中國尤為如此。
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到近代鴉片戰争爆發之前,我們似乎都是一個世界強國。
漢唐的璀璨文化使得無數國家為之折服,現今的日本、南韓,不管有多不想承認,但事實就是如此,他們都深受中華文化深遠的影響。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曆史,英國殖民者用鴉片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我們方才醒。
在清政府上司下閉關鎖國的華夏,不知有多落後,康乾盛世,仿佛是隕落前最後的回光返照。
沒有一個中華兒女願意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國家就此被踩在他人腳下,無數能人志士懷抱信仰,哪怕拼得頭破血流也要引領中國沖出桎梏,奔向光明。
1912年,孫中山先生上司的辛亥革命勝利,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終結。
19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中國人民有了可依賴的組織者和上司者。
在那山河破碎、風雨飄搖的年代,中國就像一個孤獨絕望的前行者,是無數甘願為了革命,為了國家抛頭顱、灑熱血的殉道者,憑借驚人的堅韌和智慧,讓中國迎來了曆史的新紀元,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
新中國成立之後,無疑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一步步崛起。
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目标,實作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并奠定了工業的發展基礎。
後來,經過大陸老一輩科學家努力地研究,中國自己研制的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得以在華夏大地上爆炸成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等等事迹,使中華逐漸崛起和複興。
改革開放是中國曆史的一個轉折點,從經濟層面上看,那像是中國與世界經濟的一種良性連接配接。
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取得的成就,是讓西方國家歎服的,西方靠殖民、靠掠奪,都需要幾百年的時間來崛起,而中國隻用四十年的時間就實作了崛起。短短四十年的時間,大陸的經濟增長了幾千倍。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年均在30%以上。
2010年,大陸經濟總量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到目前為止,大陸的經濟都能保持平穩的增長,甚至有許多國家都認為,中國的GDP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指日可待。
中國擁有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制造體系,聯合國五百多種工業産品分類目錄中,中國産量位居世界第一的品類超過40%。
中國經濟已高度融入全球經濟,而中國不管是完整的産業供應鍊還是龐大的市場,對絕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中國現今的崛起,展現在類似于港珠澳大橋這樣高難度工程項目的完成,展現在航天科技的發展,對于普羅大衆來說,更直覺的是資訊化、高科技在生活中的滲透。
例如,平日裡出門時,人們可以不用帶現金,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幾乎實作了“購物無現金”,而在西方,雖然信用卡普及,但支付的安全性遠不如中國的手機支付;
室内導航已經在中國各地普及,身處内部建築時,導航還能知道人們的位置。
中國的這些資訊化發展,是許多發達國家都難以做到的。
一個國家,經濟崛起之後,在文化方面自然能夠發揮更大的影響力,而這種“文化崛起”,更能讓人驚歎。
馬丁在其著作《當中國統治世界:中國的崛起和西方的衰落》中就提到:“如果說英國曾經是海上霸主,美國是空中和經濟霸主,那麼中國将是一個文化霸主。”
儒家的《論語》、《中庸》,道家的《道德經》、《莊子》,墨家的《墨子》等蘊含中華傳統文化資源的著作,正在新的時代煥發新的光輝;
全球掀起“漢語熱”、“孔子熱”,截止到2020年底,全球127個國家和地區裡,已有476所孔子學院;
以中國傳統文化作為基礎的一帶一路建設,得到了許多國家的認同……
不管是經濟還是政治、文化,中國已然崛起成為一個強國,如今,中國可以憑借絕對的底氣和自信,在世界舞台上展現大國的姿态。
02 西方的霸主思維
一個我們無法回避的事實是:在崛起的過程中,由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打壓,中國總要經曆磨難。
正如《紐約時報》資深記者尼古拉斯曾提到的,中國的民族自豪感很強,但一直深受西方傷害,在與世界其他國家打交道時一直有被排擠、欺負和受傷害的“巨人的痛苦”。
可以說,我們現在就在經曆“巨人的痛苦”。
在美國人的思維裡,他們一定要是最好的,一定要是頭兒,他們不會被别人比下去。
畢竟從1945年開始,他們一直擁有壓倒性的全球霸權,美國人的優越感,以一直以來強大到可怕的綜合國力為基礎。
馬丁·雅克認為,不僅美國精英有這種想法,美國幾乎所有普通人都有這種想法,他們認為自己不會被别人指揮,不會被别人比下去。
這種思想,可以說是一種根深蒂固的霸主思維。
中國的崛起,似乎超乎了美國的想象。
一方面,中國以驚人的速度在發展,除了制造業不用受制于人外,還不斷突破各種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美國認為中國侵犯了它的經濟利益。
另一方面,中國的發展路徑和西方世界的設想大不相同。
馬丁教授認為,西方國家普遍認為全球化是一個世界其他國家變得越來越西方化的過程,也就是在資本的基礎上進行發展。
一旦有國家的發展路徑和西方世界所想的不一樣,那麼西方國家就會幹涉其發展,進而使得崛起的程序被打斷,甚至有的在西方國家的打壓下,變得一蹶不振,經濟持續低迷。
如日本、巴西、德國等,都是因為美國的幹涉,發展競争力大大減弱。
上世紀的上半葉,中國的發展程序跟西方設想中的沒什麼分别,對西方也構不成威脅。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探索出了一條獨立的,符合我們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不管是經濟體制還是政治體系,都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在這條道路上,中國各方面都在迅猛發展。
有老一輩的美國人說,小的時候母親告誡他們不要浪費食物,要好好吃飯,因為在大洋彼岸的國家,還有許多人吃不上飯。這大洋彼岸的國家,指的就是中國。
但如今,這些老一輩的美國人有機會看到中國的面貌時,發現這個國家已經不和貧窮挂鈎。
美國似乎意識到,他們無法阻止中國的發展,但是中國如果繼續發展下去,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意識形态就會獲得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同,其影響力很有可能會超過美國,這勢必就會對美國産生一定的威脅。
可以說,美國不是懼怕一個東方國家的強大,而是懼怕反資本主義力量的強大,威脅到了它的話語權。是以,美國就越來越不能容忍中國的崛起。
為了維持自己的利益,美國一直在“幫助”其他國家實作現代化,但它喜歡的從來都是聽話的“小弟”,不聽話的,美國會以莫須有的理由動用強硬的武力手段。
中國有完備的現代化的軍隊,具有一定的軍備實力,美國自然不能直接挑起和中國的戰争,那麼,美國就不斷擺出“中國威脅論”之類的論調。
接着挑起跟中國的貿易戰,針對中國比較具有優勢的出口領域加征關稅,限制中國産品進口等等,試圖從貿易上來制裁中國的經濟。
但是,就如同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所說的,對于中美貿易戰,中國不是不敢打,而是不想打。
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和話語權,不是美國想制裁就制裁得了的,隻不過中美貿易戰最終的結果隻會是兩敗俱傷。
中國奉行的一直都是合作共赢的和平發展道路,并不希望是兩敗俱傷的結果。
迄今為止,美國仍是世界舞台上的超級強國,科技發展走在世界前列,美元也仍是世界通行的貨币,隻不過世界格局趨于多極化已是一個既定的趨勢,其他國家也在不斷發展。
習慣于當老大的美國,并不适應其他國家的趕超。但在馬丁教授看來,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永保第一,英國是這樣,美國也是這樣。
實際上美國的經濟已經有衰落的趨勢,2020年爆發疫情以來,這種頹勢更是明顯,隻是大多數美國人還未能接受。
是以,他們至少要做出一些“努力”,不讓中國走在美國前頭。
03 開放包容的中國體系
馬丁教授的論述不無道理。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崛起,華夏兒女得以擺脫屈辱的曆史,穩紮穩打前進,順帶打擊了以西方為主導的世界格局。
但馬丁教授的論述又有偏頗之處,他仍是以一種西方人的特定邏輯思維,認為中國崛起後,必定就是像美國那樣,以自己獨立的意識形态模式統治世界。
實際上,中國的模式并非如此。中國人謙虛、内斂、勤勞,一向都是自己默默耕耘,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前進,并不喜歡把自己的東西強加給别人,從不存在美國那樣的霸主思維,這也是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
中國的發展體系一直都是開放包容的,這從“一帶一路”倡議、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就可以看出來。中國強大起來之後,從來都堅守着大國的擔當,不斷援助其他國家發展。
從1963年起,中國就向非洲等缺醫少藥的落後地區派出援外醫療隊,直到如今,我們還堅持這麼做;
在印度海嘯、日本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難發生後,中國都毫不猶豫地向這些國家伸出援手;
疫情防控期間,中國為許多國家無私提供口罩、呼吸機、疫苗等醫療物資的援助,和他國一起共渡難關……
中國是一個經受過苦難的國家,但正是這些苦難,成就了中國的堅韌和偉大。
我們知道和平的來之不易,是以,我們願意保持一個開放包容的心态,跟全世界一同進步。
中國開放包容的體系,似乎也是建立在一種開放包容的強大文明之上的。
縱觀“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早已消失在曆史長河中,現今的印度和埃及,則再也不是以前的文明古國。
唯有中國的文化幾千年來從未發生過斷層,才能夠以一種良好的态勢延續至今。
這說明,中華文化自有一種強大的穩定性。
改朝換代也好,外敵入侵也好,中華文化始終能夠以強大的包容性吸收其他文化的精華,接受文化上的多元化,并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去除自身的糟粕,煥發新的光輝。
在這種強大的文明包容性之上,中國有一套極具彈性的發展體系,崛起隻是一個過程而已。
發展起來的中國,一直都沒有想要稱霸全球的想法,合作共赢始終是我們發展的路線。
但是,
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刁難,中國也不是沒有與其對抗的勇氣。我們必定會以大國的姿态,向着光明的未來前進。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