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秋時節,來紫鵲界赴一場“非遺盛宴”

作者:新湖南

華聲線上訊(實習生 冉紫娟 賀熙)9月25日-26日,“拾梯而上 躬耕人生”2023中國(紫鵲界)研學教育發展高峰對話暨“策遊湖南‘營’出花Young”文旅活動将在新化紫鵲界梯田景區舉行。新化有着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新化山歌、梅山國術、梅山剪紙......本篇文章帶你提前探索。

新化山歌

金秋時節,來紫鵲界赴一場“非遺盛宴”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新化山歌)

“綠綠茶葉沁出了新化山歌,紅紅辣椒飄出了新化山歌,金黃稻浪跳出了新化山歌......”這是新化山歌的歌詞。

源于先秦,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從古至今,新化山歌都是新化人民在蒼莽大山與稻禾花香裡,用來抒發内心和傳遞情感的重要手段與精神食糧。

作為獨具特色的梅山文化代表,新化山歌風格鮮明,起音較高,歌聲擡得山轉水動,具有粗犷激越的風格和野性美的特色,宛如一枝帶露的野玫瑰。

梅山傩戲

金秋時節,來紫鵲界赴一場“非遺盛宴”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梅山傩戲)

新化不止有“野玫瑰”,還有被稱為民間文化“活化石”的梅山傩戲。數千年間,它在梅山人的生活中擔任着祈福、求子、驅邪等美好願景的重要載體。

梅山傩戲以傩儀為核心,傩壇為載體,傩面具為标志,傩戲、傩舞、傩歌、傩技和相關傩俗為主要内容,用以表達對先祖的崇敬之情,其背後蘊含着中華民族由來已久的“家國同心”這一價值理念。

梅山國術

金秋時節,來紫鵲界赴一場“非遺盛宴”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梅山國術)

将軍觀林、霸王卸甲、雙龍歸洞......一招一式,直來直去,動作樸實,這便是梅山國術。

古梅山腹地,山高林深,在野蠻的對抗中,梅山先民創造出梅山國術用以自保。千年間,梅山國術以古樸威猛的形象,防身健體的功能融會在民俗表演之中,自成流派,承傳不止,在文明發展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梅山木偶戲

梅山木偶戲古稱“傀儡戲”,又稱“傀儡子”,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其表演題材以曆史故事為主。

古時,梅山民間藝人走鄉串戶,為節日婚嫁、神靈祭祀表演,融合雕刻、服裝、劇本、音樂諸元素,集唱、念、做、打、奏樂、表演于一體,達到人舞人、口代口的戲劇效果,逐漸形成了這一民間戲劇瑰寶。

梅山剪紙

梅山剪紙以梅山民俗文化為表現内容,可分為剪花、鑿花兩種,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淵源。在傳統生活中它主要表現在祭祀活動、婚禮慶典、重大節日、生育壽誕等方面,是特定曆史環境下當地人民一種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刀刃所剪之處線條流暢細膩,刀落紙開即是精美作品。一幅出色的梅山剪紙,其審美意蘊滲透着自然純淨的裝飾意義和“南方野蠻”美學的主題意象,是梅山民間一抹亮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