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蹤!到處是遇難者,利比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作者:張曉健康論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記得“關注”我呀!謝謝支援!

飓風“丹尼爾”登陸利比亞東部地區,導緻利東部兩座水庫大壩垮塌。

大壩崩塌引發的洪水災害給利東部地區帶來沉重打擊,其中利沿海城市德爾納受災狀況最為嚴重。

據知情人士透露,洪水過境僅僅兩天後,利比亞東部地區的遇難者人數已突破5000人,另外仍有上萬人處于失蹤狀态。

5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蹤!到處是遇難者,利比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從常識上來說,氣象災害部門往往隻能在地震發生數秒前監測到地震波,而對洪水則是完全可以做到預判的。

不過,利比亞相關部門卻并沒有履行好職責。

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緣何能給利比亞造成如此大的損失?災難的背後又能帶給人們哪些啟示?

5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蹤!到處是遇難者,利比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一、毀滅性洪水災難

利比亞東部地區的群眾怎麼也不會想到,窗外的一場大雨會給他們的正常生活帶來滅頂之災。

“當時以為隻是一場暴雨,沒想到半夜爆出一聲巨響,後來才知道是附近的大壩決堤了。”

德爾納當地群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仍對當時的爆炸聲心有餘悸。

據報道,飓風“丹尼爾”在登陸利比亞東部地區時的風速達到70~80公裡,這足以對當地脆弱的基礎設施造成毀滅性打擊。

5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蹤!到處是遇難者,利比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而德爾納市上遊的兩座堤壩也沒能在這場災難中幸免。

據悉,兩座堤壩決堤後漫出的水在飓風的裹挾下沖向城鎮,德爾納市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都被淹沒在洪水之中。

可以說,這場洪災幾乎完全摧毀了這座城市。

按照當官員的說法,除已确認的超過5000名遇難者之外,卷入洪水中的群眾數量已經超過萬人,至于不同程度受傷和無家可歸的人更是難以計數。

5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蹤!到處是遇難者,利比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本來這場洪災完全可以借助預警措施避免大規模的人員傷亡,可事實卻令人感到十分遺憾,甚至是憤怒。

世界衛生組織駐利比亞通訊官拉米•埃爾沙希比更是用“難以了解的災難”來形容德爾納市目前的現狀。

毫無準備、不知所措的群眾、難以采取有力救援措施的官方、秩序混亂不堪的街景以及令人感到悲觀的醫療衛生條件……

如今的德爾納市可謂滿目瘡痍。

5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蹤!到處是遇難者,利比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不過與災難發生後的破敗景象相比,更令人感到無助的事莫過于在災後應對過程中逐漸失去對生活的希望。

二、是天災更是人禍

此次利比亞東部地區出現的洪災固然與飓風“丹尼爾”和地中海氣候有關,不過主要問題還是應歸咎于人為因素,飓風不過是打開潘多拉魔盒的鑰匙。

利比亞國内政治分裂、經濟環境惡化、基礎設施老舊以及群衆防災減災意識淡薄等因素才是這場巨大災難的根本誘因。

5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蹤!到處是遇難者,利比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利比亞地處非洲北部、地中海南岸,具備典型的亞熱帶地中海氣候特征,不過其北部沿海地區地勢相對低窪,在惡劣天氣條件下極易引發海水倒灌。

随着全球氣候變暖,地中海式飓風的含水量逐年升高,進而給當地帶來高強度的降雨過程。

再加上飓風襲擊導緻兩座堤壩決堤,才釀成今日之慘劇。

5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蹤!到處是遇難者,利比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其實早在“丹尼爾”襲擊利比亞之前,同為北非地區國家的摩洛哥曾在兩天前剛剛發生6.9級地震。

難道利比亞當局真的不知道地震發生後應該對附近海域實施密切監測,以防洪水或海嘯的侵襲嗎?

事實上,在利比亞進入後卡紮菲時代後,國内政治生态長期處于政治分裂狀态。

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及其武裝力量控制着利西部地區,而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及利比亞“國民軍”則主要控制着利中部和東部地區。

現階段雙方仍處于對峙狀态,且短期内很難在政治上達成和解協定。

5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蹤!到處是遇難者,利比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國家上層建築仍處于武裝對峙狀态,利比亞國内行政機構的履職能力恐怕也是讓人難以恭維。

值得注意的是,哪怕就在飓風襲擊德爾納市兩座堤壩的緊急時刻,當地仍然有時間對飓風可能帶來的災難進行評估和預警。

不過,他們似乎并沒有準确預測出飓風的危害性。

再來看看利比亞的經濟環境,資料顯示,2022年利比亞國内生産總值388億美元,人均GDP僅5465美元,同比下降5.5個百分點。

在政治環境嚴重割裂的背景下,利比亞國民經濟發展可謂步履維艱。

5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蹤!到處是遇難者,利比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國内經濟環境糟糕,地區基礎設施的維護能力自然大打折扣。

有媒體爆料稱,此次被飓風“丹尼爾”摧毀的兩座堤壩已經連續二十多年沒有進行過維護保養。

當然,抛開自然和政府決策層面的因素,利比亞群眾匮乏的防災減災意識也是釀成這場慘劇的罪魁之一。

利比亞國内長期處于混亂狀态,國民普遍缺乏對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沒有正确的長期引導,何來災難面前正确的求生政策呢?

5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蹤!到處是遇難者,利比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三、災後處置困難重重

災難發生後,“利比亞水災”節節攀升的傷亡數字迅速引發國際關注,各類救援隊伍和救災物資在國際組織的協調下迅速集結。

不過,這些災區急需的力量和物資卻無法第一時間到達。

因利比亞國内糟糕的政治環境以及惡劣的交通條件,緻使國際救援遲遲無法盡快抵達災區。

就算救援隊和物資成功抵達災區,當地政府恐怕也無法對其進行準确排程。

5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蹤!到處是遇難者,利比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當災難發生後,控制利比亞西部地區的國民團結政府曾向受災地區運送過藥物和物資,不過這并不能改變利比亞國内混亂的政治局面。

目前,利比亞國内受災地區的生活秩序仍然沒有恢複。

按照當地官員的描述,如若災區的現狀在短時間内無法得到改善,那麼利比亞國内将很可能出現人道主義危機。

據相關媒體報道,利比亞東部地區因洪水侵襲已造成超過1.1萬人遇難,另有超過萬人仍處于失蹤狀态,可見災區的衛生防疫狀況十分嚴峻。

5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蹤!到處是遇難者,利比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四、氣候變化需得到重視

21世紀以來,氣候變化一直都是國際社會官方層面的熱點議題。

不過落實到微觀層面,具化到每一個國家時,氣候變化仿佛又顯得沒有那麼重要。

在剛剛過去的炎熱夏季,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用“全球沸騰時代”來形容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嚴峻形勢。

很顯然,應對氣候變化早已不再是某個國家的事。

5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蹤!到處是遇難者,利比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氣候變暖直接或間接導緻全球各地自然災害頻發,地震、台風、暴雨、沙塵暴等災害的強度也越來越大。

人類社會如今正在為過去對地球環境的過度改造而付出代價,沒有人能夠在這場浩劫中獨善其身。

近些年來,以聯合國為首的各類國際環保組織機構都在呼籲全球各國應盡量平衡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提倡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

5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蹤!到處是遇難者,利比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不過不同國家因發展國情不同,其所采取的應對措施也不盡相同。

甚至還有部分國家表面上奉行環保政策,暗地裡卻依然維持過度改造環境的做法。

環境保護事業關系到人類社會的長遠發展,不應因政治因素而出現互相掣肘的局面。

對氣候變化議題的重視不能僅停留在各類環保的會議上,而是要落實到每一項具體的環保舉措中。

5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蹤!到處是遇難者,利比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下一步針對利比亞東部地區的災情處置工作,仍然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援助。

不過在處置中也要警惕部分别有用心的外部勢力利用利比亞國内沖突謀取私利。

總結

因嚴重洪澇災害侵襲,目前利比亞東部沿海地區的社會秩序正處于失控狀态,且尚有超過1萬人失聯。

這場本可以避免大規模人員傷亡的洪水災害,愣是在人為因素的影響下演變成了人間慘劇。

5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蹤!到處是遇難者,利比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毫不知情的群眾、缺乏救援能力的政府以及年久失修的基礎設施,在大自然的餘威面前顯得是這樣的脆弱不堪。

利比亞國内政治分裂、經濟環境惡化以及群眾防災減災意識淡薄等因素,無疑将此次洪澇災害的破壞力無限放大。

災難已然降臨,任何宏觀或微觀層面的分析或指責都無法讓時光倒流,現階段利比亞東部地區最需要的是救援力量以及生活物資和醫療支援。

5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蹤!到處是遇難者,利比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從現實意義上來說,希望這次慘痛教訓能夠真正喚醒人類社會對環境保護事業的重視并真正付諸實際行動,而不是僅停留在紙上談兵甚至是陽奉陰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要天真的以為隻要做好防災應急準備就可以在一切自然災害面前高枕無憂,進而肆意破壞和改造自然環境。

且不說應急準備的代價很可能要比保護環境高得多,在不可預知的自然災害面前,人類社會真正能做的預防措施其實十分有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