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元老全面回歸

阿裡元老全面回歸

來源 |市界

作者|董溫淑

6月,張勇宣布自己即将卸任阿裡集團董事長和CEO職務,此後,他作為阿裡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和CEO,将All in 阿裡雲。8月中旬,作為阿裡雲兩大闆塊之一的釘釘被傳将獨立出去。9月10日,連阿裡雲也由吳泳銘接手了。過去8個多月,張勇一退,再退,最終退成了“功勳阿裡人”,不再分管具體業務。

9月10日晚,阿裡巴巴集團正式進入新時代。

阿裡巴巴董事會主席蔡崇信釋出全員信,宣布已按計劃完成集團管理職務交接,由他接任集團董事會主席職務,吳泳銘(花名“東邪”,又被稱為“吳媽”)出任集團CEO。這不意外,因為6月20日時任阿裡董事會主席、集團CEO張勇(花名“逍遙子”)就已經宣布了這一權力交接。

意外的是,張勇也同時失去了阿裡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這一還沒坐熱的位置。

要知道,張勇接手阿裡雲CEO一職是在2022年12月29日,至今才8個多月。在今年6月20日的全員信中,張勇還表态将“專心全職做好阿裡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工作”。

短短幾個月中變化陡生,張勇成為了阿裡雲任職時間最短的掌舵者,他目前僅保留了阿裡合夥人的稱号以及最新獲頒的“功勳阿裡人”榮譽,不再負責任何核心業務。

阿裡元老全面回歸

▲(右—張勇,左—蔡崇信)

而在張勇“一退再退”的幾個月中,阿裡集團也正經曆着其發展曆程中最為變動的一段時光。

3月28日,還在張勇上司下的阿裡集團宣布推行最新組織架構“1+6+N”,即在阿裡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裡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商業、菜鳥、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并分别建立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的董事會。

分拆的目的,是推動各大闆塊能夠獨立融資。阿裡表示,除淘天集團之外,“其他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可以在具備條件下獨立面向市場融資,甚至走向獨立上市。”

最先擁抱變化的,正是阿裡雲。5月18日張勇釋出全員信稱:“計劃在12個月内将雲智能集團從阿裡集團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而在7月21日公布的阿裡集團2023财年年報中又提到,菜鳥與盒馬都将尋求各自的獨立上市,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将尋求獨立對外融資。

随着推行大刀闊斧的分拆措施,阿裡員工也不能再像此前一樣,在不同業務集團之間自由“活水”與轉崗。

這家中國最為龐大的商業體顯示出了莫大的決心,要從頂層到終端的每一個神經末梢來改革自己。

而随着蔡崇信和吳泳銘對集團的全面接手,以及張勇的徹底卸任,阿裡集團未來又将駛向何方?

01 逍遙子真的“逍遙”了

和所有商業大佬一樣,接班問題也曾困擾着阿裡商業帝國的締造者。

正因如此,馬雲最初計劃2005年“回去做老師”,但一拖再拖,直到2019年才最終卸任董事局主席一職。

在馬雲真正退休之前,關于誰能接班的傳言和讨論不絕于耳。有人認為是草根出身、從2000年就開始追随馬雲的陸兆禧;有人認為是創辦UC被阿裡收購,又在阿裡内部步步高升的俞永福;還有人認為是最年輕的阿裡合夥人蔣凡……

在衆多的人選之中,張勇并不是個人色彩最為濃厚的那個。他既不是陪伴阿裡從0到1的骨灰級元老,也沒有在創業大潮中草莽厮殺的經曆。

甚至于張勇在加入阿裡集團之前,都沒有怎麼離開過老家上海。1995年大學畢業後,他進入了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後被普華永道合并)工作;2005年,加入網絡遊戲公司盛大擔任CFO——10年間,辦公地點始終都在上海。

這種性格方面的差别也很容易為外人所感受到,阿裡員工普遍認為,不同于馬雲的張揚高調,張勇更溫和内斂。

然而“反差”的另一面是“互補”。馬雲看中的,或許正是張勇不同于自己的心思細膩、缜密周全。

2007年,張勇接受了淘寶網CFO的offer,奔赴杭州。而他也很快點亮了财務之外的技能樹:接手B2C業務淘寶商城,也就是後來的天貓;策劃全國一年一度的購物狂歡“雙十一”;參與阿裡對蘇甯、銀泰、盒馬、高鑫零售的投資決策……

可以說張勇參與和見證了阿裡由一家零售電商公司轉型為覆寫電商、金融、本地生活、文娛等多重領域的巨無霸的全過程。這驗證了馬雲的眼光,也成為張勇最終接任一号位的前奏。2015年,張勇正式出任阿裡集團CEO,又在2019年正式接班董事局主席。在此期間,阿裡業績持續增長。

阿裡元老全面回歸

但挑戰也很快到來。

龐大商業體的另一面是臃腫低效——一個例子是正式就任一号位之後的多年中,張勇成了中國最勤奮的CEO,巅峰時要同時接受超過30個人的直接彙報,據稱一天要幾乎無休歇地工作十幾個小時。

在多年的高歌猛進之後,阿裡在2022财年增速放緩。而增長乏力和政策環境變化等因素,很快擾動了市場情緒,2022年10月份阿裡股價一度觸及了曆史最低的60.25港元;剛剛過去的2023财年,阿裡營收增速持續放緩。

阿裡元老全面回歸

外界逐漸開始意識到“接班人”張勇面前的難題,幾乎就是早年間集團迅猛發展所帶來的“B面”:該怎樣擺脫舊有的跑馬圈地模式,向高品質、精細化的業務模式轉型?

推出“1+6+N”模式、推動不同業務分拆上市,是目前阿裡推出的解決方案。

其中作為分拆上市第一選擇的阿裡雲智能集團,無疑承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随着消費網際網路紅利進入瓶頸,企業級市場的巨大機遇吸引了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的注意力,而在IT技術領域的積累,讓雲計算市場成了他們共同的選擇。

在卸任阿裡集團董事長和CEO職務後,宣稱要all in 阿裡雲的張勇,本來是要帶着阿裡雲獨立上市的,但這一任務他沒有機會完成了。

下一棒交到了吳泳銘手裡,但吳泳銘接下阿裡雲或許僅是過渡性安排。由于吳泳銘已有集團CEO等職務在身,考慮到監管機構對“人員獨立性”的要求,未來阿裡雲掌舵者的人員安排或許仍将變動。

阿裡9月11日公布的公告中寫道:将繼續執行之前宣布的計劃,對阿裡雲智能集團進行分拆,并另行為其委任管理團隊。

02 曾跟馬雲同住宿舍的吳媽回來了

根據蔡崇信的公開信,張勇的下一站将是投資領域,“集團決定投資10億美金支援逍遙子設立面向未來的科技基金,協助阿裡對未來的科技布局打造更好的生态環境”。

而阿裡雲的繼任者吳泳銘則是從投資領域回歸到企業管理。作為早期加入的技術型人才、阿裡巴巴聯合創始人、“十八羅漢”之一,吳泳銘早在2015年就一頭紮進了投資領域。據澎湃新聞報道,在本次“回歸”之前,吳泳銘處于長期休假狀态。

一進一退之間,兩位商業大佬正好擦身而過。

在花名文化盛行的阿裡集團,吳泳銘給自己取的花名是“東邪”,但“吳媽”是一個被更多人記住的稱呼,這也反映出了吳泳銘在阿裡的角色——務實、可信、功勳卓著。

早在1997年的“前阿裡時代”,剛剛大學畢業一年的吳泳銘就開始追随馬雲赴京創業。而據《商業人物》的采訪,這段時間馬雲、吳泳銘等人都“蝸居”在北京的宿舍中。像很多大學男生宿舍一樣,每個宿舍有個“媽”,吳泳銘最初正是在此獲得了“吳媽”的稱号。

1999年馬雲在杭州創辦阿裡巴巴時,吳泳銘也成為了加入其中的第一個程式員,寫下第一行代碼。

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多個風口來臨時,吳泳銘都曾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據公開資料,吳泳銘曾一手組建了阿裡生态的現金奶牛、廣告營銷平台“阿裡媽媽”。據艾瑞咨詢調研,2008年阿裡媽媽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綜合網站廣告聯盟。這也成為“吳媽”稱号的另一個來源。

此外,吳泳銘還曾擔任支付寶技術總監、中國雅虎P4P(按效果付費)産品及技術總監、一淘網總裁、阿裡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阿裡健康董事會主席等職務。

在轉身走向投資領域後,吳泳銘同樣展現出了精準的眼光。

2015年,吳泳銘與曾在投資機構啟明創投工作的王琦,合夥成立了元璟資本。後者定位為一家“産業+投資”基因的投資機構,投資領域涵蓋硬核科技、工業智造、産業數智化、醫療科技、跨境出海等領域,具有鮮明的科技創投特點。

阿裡元老全面回歸

而在自己的投資生涯中,吳泳銘身上的“阿裡色彩”也并未消散:

元璟資本總部同樣坐落于杭州,距離阿裡總部不到5公裡;而作為VC的吳泳銘也格外偏好阿裡集團出身的創業者。

具體而言,元璟資本參投的企業中,智能物聯網企業“塗鴉智能”創始人王學集(阿裡雲首任總經理)、智能中台企業“來未來”創始人牆輝(花名“玄難”,原阿裡副總裁)、生鮮電商企業“每日優鮮”創始人徐正(阿裡巴巴早期員工)均是吳泳銘在阿裡集團的老熟人、老部下。

AR(虛拟現實)企業Rokid創始人Misa同樣出身阿裡,并從元璟資本拿到了自己的第一筆融資。據當地媒體杭州網報道,元璟資本不僅提供了資金,還将“西溪濕地最美的一棟辦公樓”讓給Rokid作為總部。

由此可見,吳泳銘和元璟資本對于參投企業的支援十分“全方位”。

除了上述企業,元璟資本的投資項目中不乏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智能語言語音企業“思必馳”、機器人企業“傅利葉智能”等知名企業,證明了吳泳銘的投資眼光。

而現階段,不論是吳泳銘在阿裡集團中的持久影響力,還是其在投融資領域積累的能力,都是阿裡雲最為需要的上司人特質。

03 阿裡雲面臨“關鍵一戰”

張勇曾說:“希望阿裡雲作為一家獨立公司,能成長得跟今天的阿裡巴巴集團一樣大,甚至比它更大。”

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阿裡雲日益顯現疲态,距離“比肩阿裡集團”的夢想仍是道阻且長。

從2016财年起,阿裡雲開始單獨計算營收。「市界」整理發現,早年間阿裡雲曾從2016财年第三季度至2017财年第四季度,連續6個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速超過100%。而從2018财年第一季度開始的随後的六年中,不僅輝煌不再,阿裡雲還一度陷入營收下滑的漩渦。(注:阿裡巴巴采用跨月曆年度制,其财年起止日期為當年3月31日至次年3月31日,并不是自然年)

整體來看,從2019财年開始,阿裡雲的營收增速已開始明顯下滑;2020财年的營收增速更是出現了數十個百分點的下滑。

2023财年第四财季(2022年12月底至2023年3月底)業績報告顯示,阿裡雲季度營收同比下降2%,首次出現負增長。

而2024财年第一季度(2023年3月底至6月底),盡管阿裡雲營收同比增長了4%,達到了251.23億元,仍未回升到2022财年第三季度的水準。

阿裡元老全面回歸

客觀來說,增速放緩并非阿裡雲一家的難題。據多家機構調研,2021年開始,中國雲計算行業市場規模增速開始下滑。IDC預測,2022年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規模增速為37.2%,到2025年或下降到25.9%。

整個行業按下“刹車鍵”背後的一大原因,是曾經的雲計算最大客戶——網際網路市場對雲的需求開始減緩。

根據賽迪顧問《2020-2021中國雲計算市場報告》,從行業結構分布來看,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資訊服務行業是雲計算銷售額占比最大的行業市場,但增速有所降低。一位在雲計算行業從事服務管理工作的資深人士曾對「市界」分析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行業過往發展曆程中,網際網路客戶對雲資源的部署已經基本完成,而且網際網路行業流量已經見頂,雲計算業務的市場需求基本已經見頂。

當過往依靠網際網路客戶完成市場規模“滾雪球”的遊戲規則不再奏效時,幾家雲大廠都開始琢磨新的出路,也開始審視過往發展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阿裡雲代表的雲廠商們開始試圖在政企市場(ToB、ToG)挖掘新增量;另一方面,則是試圖變革以往淨利率極低的內建總包模式,而是想要提升盈利品質。具體來說,專注在利率更高的軟體服務和後續維護環節,而不再承擔對雲基礎設施硬體的打包采購、內建出售等服務。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22年12月29日,時任阿裡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宣布,将親自兼任阿裡雲智能總裁,并直接分管釘釘。不過,政企市場中阿裡雲們将面對來自國資雲的強力競争,而在現階段想要提升盈利能力也并不容易。

阿裡雲号稱是國内首個實作盈利的雲計算大廠,在2022、2023财年連續實作年度盈利,但其利潤規模較小,分别為1.46億元、14.22億元。而進入2023年,AI大模型風潮疊起,又對雲計算廠商們提出了極高的研發規模要求。想要維持盈利同時大舉押注近些年來的最大科技風口,阿裡雲對分拆上市、獨立融資的需求更加緊迫了。

在此前的阿裡雲智能事業群内部,雲計算業務和釘釘是兩個最重要的闆塊,2020年阿裡雲峰會上,時任阿裡雲智能事業群總裁張建鋒提出“雲釘一體”戰略,将阿裡雲和釘釘實行了“強綁定”,但在阿裡巴巴啟動“1+6+N”組織調整之後不久的8月中旬,據《科創闆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釘釘将不再由阿裡雲智能分管,而是由阿裡集團直接管理。

8月22日的釘釘生态大會上,已離職阿裡多日的釘釘創始人陳航(花名“無招”)被請回釘釘,并發表開場演講,他表示:“釘釘要做小,要回歸初心。”這多少向外界坐實了釘釘要獨立于阿裡雲、獨立融資的訊息。

一位接近阿裡的人士向「市界」表示,相對于阿裡雲業務來說,釘釘業務體量較小,實作盈利更容易,是以更友善進行融資乃至最後的上市,而雲業務因為涉及到資料安全等政策因素,融資和上市之路更為坎坷。把釘釘從阿裡雲智能中切割出來,對釘釘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阿裡智能雲集團失去釘釘之後,如何實作更好的業績,并最終實作上市,任務就更艱巨了。

這樣的關鍵時刻,請回懂技術、懂業務、懂投資的吳泳銘重新出山,對于阿裡雲而言并不意外。不過無論對誰而言,要解決阿裡雲面前的問題都堪稱重任。

而把視線放寬到整個阿裡集團來看,推行“分拆+獨立上市融資”的規劃也面臨着重重挑戰。剛剛過去的9月初,市場傳出了阿裡計劃擱置盒馬港股IPO的消息。對此消息,盒馬回應《上海證券報》時并未明确否認,而是表示“不予置評”。

如今的阿裡,面前的難題不少。看起來,吳泳銘已經開始着手解決。

9月12日,吳泳銘以阿裡巴巴集團新任CEO身份釋出全員信,宣布确立兩大戰略重心:使用者為先、AI驅動。這是吳泳銘9月10日上任後第一次全員溝通,明确了阿裡面向未來的戰略重點方向和行動指南。

在此基礎上,阿裡巴巴将對三類業務加大戰略性投入——一是技術驅動的網際網路平台業務,二是AI驅動的科技業務,三是全球化的商業網絡。

不僅如此,阿裡集團内部未來或将持續進行人事變動,吳泳銘公開信中寫道:“我們堅決實行團隊年輕化,4年内,要讓85後、90後作為主力管理者重新整理業務管理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