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綏陽海創環保科技:垃圾“浴火重生” 一年可發電6000萬度

作者:天眼新聞
綏陽海創環保科技:垃圾“浴火重生” 一年可發電6000萬度

“來的時候沒有聞到臭味吧?”

“沒有。”

“這是因為海創始終把環保放在首位。”

綏陽縣海創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綏陽海創”)坐落于遵義市綏陽縣蒲場鎮高坊子村,幾座歐式建築如城堡般屹立,它們不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綏陽縣生活垃圾處理的綠色核心。公司副總經理楊培生為我們揭示了在這裡如何将“無用”的生活垃圾轉化為“有用”的财富。

綏陽海創自2019年9月17日成立以來,便肩負着綏陽縣乃至遵義地區生活垃圾處理的重要使命。公司占地76.19畝,設計日焚燒生活垃圾能力高達400噸,年處理垃圾量不低于14.6萬噸。通過引進“機械爐排爐式垃圾焚燒爐+餘熱鍋爐+汽輪發電機組+組合工藝式煙氣處理裝置”等尖端技術,綏陽海創不僅實作了垃圾的無害化處理,還将其轉化為清潔的電力資源,為當地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綏陽海創環保科技:垃圾“浴火重生” 一年可發電6000萬度

綏陽海創的成立,讓綏陽縣告别了傳統的垃圾填埋方式,轉而邁向了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路子。全縣生活垃圾經統一收集後,被運送到綏陽海創進行專業處理。在焚燒爐中,這些曾經的“廢棄物”經曆了“浴火重生”,最終轉化為電力能源,并通過電網輸送到千家萬戶,照亮了更多人的生活。

自2020年3月開工建設以來,綏陽海創僅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便完成了從建設到投産的華麗轉身。自2021年6月30日正式投産以來,公司已累計接收并處理生活垃圾約43.18萬噸,發電量高達1.54億度,一年發電量可達6000萬度。這一成績不僅改善了綏陽縣人居環境,還為建立衛生文明縣城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垃圾吊車操作室内,從業人員精準操作着機械搖桿,控制行車抓鬥在垃圾坑中迅速抓取垃圾并投入焚燒爐。

“所有收集來的垃圾,都會統一堆送在這裡。所有的生活垃圾,都可以在這裡實作‘浴火重生’,變成更有意義的發電能量。燃燒之後的爐渣,也可以再次進行分選之後作為建築材料及水泥混合材,真正讓垃圾實作有用價值轉換,達到資源綜合利用。”楊培生說。

綏陽海創環保科技:垃圾“浴火重生” 一年可發電6000萬度

公司實行四班三倒、每班8小時的工作制度,確定每日處理量達到450噸。同時,新運來的生活垃圾會被打堆存放,充分瀝幹水分并促進發酵,為燃燒過程創造最佳條件。

中央控制室是項目的“大腦”,從業人員通過集中分散控制系統實時監測項目生産運作情況,確定環保污染源達标排放。整個工藝流程高度自動化,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提升了環保水準。

綏陽海創環保科技:垃圾“浴火重生” 一年可發電6000萬度

在“三廢”處理方面,綏陽海創同樣表現出色。滲濾液經過先進處理系統實作回用,不外排;煙氣淨化系統達到國家标準和歐盟2000标準,確定排放無害;爐渣和飛灰經過科學處理後成為建築材料或填埋場填埋物,實作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綏陽海創的投産營運不僅解決了綏陽縣生活垃圾處理難題,還促進了當地電力資源的供應和相關産業的發展。同時,公司通過規範垃圾處理措施推動了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提高了公衆對環保的認識和參與度。此外,公司還為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促進了勞動力的轉移和經濟的發展。

綏陽海創環保科技:垃圾“浴火重生” 一年可發電6000萬度

“展望未來,綏陽海創将繼續堅持‘綠色、環保、創新’的發展理念,不斷提升技術水準和服務品質。我們将繼續緻力于生活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為綏陽縣乃至更廣泛區域的綠色發展貢獻力量。随着項目的穩定運作和技術的不斷完善,綏陽縣将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楊培生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何美

編輯 孟錦群

二審 李洋

三審 錢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