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活着的運河之古迹舊址

作者:齊魯壹點

青未了|活着的運河之古迹舊址

(攝影曹诏亮)

活着的運河之運河古迹舊址

青未了|活着的運河之古迹舊址

遺珠:運河古迹舊址

棗莊地區曆史悠久,文化燦爛,得益于棗莊曆史文化底蘊和運河文化浸潤,京杭大運河(棗莊段)沿岸人文自然景觀秀麗,遺址古迹衆多。

(一)古 鎮

明清以來,運河沿岸逐漸成為商旅輻辏、物資集散的聚集點,因而催生出一批沿線明鎮,比較有代表性的為台兒莊鎮。

台兒莊鎮,位于山東省的最南部,地處蘇魯交界,境内流長3公裡的運河故道是整個京杭運河為數不多的保留完好的原生态河道,境内水工設施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曆史上台兒莊的稱謂有四個:唐朝立于準提閣内的碑文稱“台家莊”,《明史·河渠志》中稱“台莊”,明正德年間泰山廟碑文中稱“台家莊集”,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立于黃林莊的防務碑文中稱“台兒莊”。台兒莊鎮因“運”而生,因“運”而興,《京杭運河史》曾記載:泇運河開通後,每年過境台兒莊的漕船、商船1.2萬餘艘,通過漕糧400萬石。

青未了|活着的運河之古迹舊址

(二)古 村

随着交通的便利、商貿業的發展,運河沿岸人煙旺盛,出現一些聚居村落,這些村落的風土人情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運河文化的影響。

土城村(纖夫村)坐落在台兒莊古運河南岸,明清時期曾是運河纖夫聚居的地方,又稱“纖夫村”,是典型的古運河村落遺址。村裡的草屋茅舍,大部分保持了泥牆茅頂的原貌。村内參天古樹郁郁蔥蔥,清代的貞節牌坊、興隆街、清真寺、九龍廟等遺址遺存散落其間,形成了典型的古運河村落,給人古樸清幽之感,使人們不由得生發出對田園生活的無限向往。

萬年閘村坐落在萬年閘大橋南北,明洪武年間建村,隸屬峄縣。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在運河上建閘時,挖出石碑上有“萬年”字樣,為圖吉利将閘取名為萬年閘,村更名萬年閘村。萬年閘村是泇運河沿岸位置重要的村莊,凡是記載泇運河的專著地圖上,萬年閘村都有明确的注記和圖示,泇運河沿岸的許多建築都冠以“萬年”字樣。

(三)古街巷

《峄縣志》曾記載台兒莊“商賈迤逦,一河漁火,歌聲十裡,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而當時伴随着商貿業的繁榮,沿運商業聚集、文化融會,一些著名的古街巷也由此産生。

順河街位于台兒莊古運河東岸,是台兒莊曆史上有名的商業街,南起小南門,北至月河街,長510米,寬6至10米不等,是連接配接運河碼頭的通道。順河街是台兒莊明清時期沿運商業文化的典型代表,在當時,就已出現燕、尤、趙、萬四大商家,百貨店、雜糧店、飯店臨街而立,最負盛名的李恒山飯館、回賓樓、聚奎園、同慶園等飯店大都聚集在這條街上。

青未了|活着的運河之古迹舊址

箭道街始建于清鹹豐年間,南接繁榮街,北至小北門,長375米,寬6米。參将署(大衙門)東牆外設箭道供騎手習射練武之用,箭道街由此得名。清末民國初,箭道街發展成商貿街,店鋪林立,生意興隆。1996年,台兒莊鎮(現為運河街道)政府對箭道街開發建設,如今的箭道街長2030米,寬30米,南接運河古城,北抵長安路,貫通老城區南北,一派繁華景象。

月河街位于台兒莊古城運河北畔,長200米,寬4米。街上青石路心,卵石鑲邊,蜿蜒伸展,兩旁重樓疊院,馬頭牆高低錯落。步入屐齒蒼苔的月河古街,宛若進入明清曆史畫廊,古居傍水而建,店面臨街,街巷随河彎曲,整體布局靈巧合理,乘船望去,沿岸建築和碼頭組成一幅絕妙的水鄉風景畫。

青未了|活着的運河之古迹舊址

(四)古碼頭

明清時期,一些商人為友善貨物裝卸,在台兒莊古運河岸邊修建了許多碼頭,俗稱“水門”。這些碼頭多用青石建成,現今大都保持了原貌,透露着運河滄桑的曆史。現儲存完好的古碼頭有駱家碼頭、郁家碼頭、王公橋碼頭等10多處,這些古碼頭是曆史上南北貨物交流、人員來往、文化交流的見證。

郁家碼頭位于台兒莊運河故道北岸月河街,建于明朝末年,青石結構,為裝卸貨物的私人碼頭。郁家借助運河生财,建碼頭從事南北物資轉運,設立“老誠茂”商号,旗下有糧行、雜貨、客棧等店鋪。郁家由于口碑好,生意十分興隆,成為清初台兒莊四大富戶之一,至今台兒莊還流傳着“郁半街,花半營”的說法。

(五)古 閘

京杭大運河不僅物質上賦予沿岸城市繁榮和富庶,也讓生活在運河沿岸的人們感受到了巧奪天工的智慧。為了節制水源,便于船舶通行,運河上建有大量船閘,見證了往昔運河漕運的繁華。

京杭大運河(棗莊段)船閘數量衆多,曆史悠久。比較有代表性有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建的台兒莊閘、侯遷閘、頓莊閘、丁廟閘、萬年閘、張莊閘、德勝閘、韓莊閘等。在張莊閘和德勝閘之間,清雍正二年(1724年)所建的六裡石閘,在清中葉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台兒莊至韓莊42公裡的河道上建有九閘,足見泇運河運道的重要性。2008年,在運河加深拓寬施工中發現明代的頓莊石閘,該石閘的發現為研究古代船閘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

青未了|活着的運河之古迹舊址

(六)古石刻

石刻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是運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質材料上創造出具有實在體積的各類藝術品。運河防務碑是棗莊地區比較有代表性的石刻之一,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立于山東與江蘇交界處黃林莊運河邊,現位于台兒莊大橋東200米運河南岸處。石碑主體高2.68米,寬1.18米,厚0.35米,碑帽上面雕刻着二龍戲珠圖案。經研究後确認,這是明崇祯年間欽差督漕禦馬監太監楊疏名寫給皇帝的奏章以及皇帝的批紅,是兵部議辦、各司職官員執行的抄出文本。立碑目的是震懾運河沿線活動頻繁的“土寇水賊”,扭轉漕運治安混亂的局面。

運河防務碑是京杭運河上重要的曆史遺存,它通過運河漕運這個載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朝末年這段曆史時期的政治、軍事、吏治和社會現象,為研究運河曆史提供不可多得的原始材料。

資料來源《棗莊檔案》

壹點号 青檀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