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7年美國杜魯門主義出台以來,美蘇為争奪世界霸主展開了除去熱戰之外的一切戰鬥。既包括北韓戰争般地區性武裝沖突,也包括意識形态領域的鬥争。
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曾向共産主義方面大肆輸出其民主、自由與财富。面對敵人的誘惑,大多數人尚能初心不改,卻有一小部分意志不堅定者落入了糖衣炮彈之中。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飛行員利用職務之便叛國投敵現象屢禁不止,高達17次之多。而新中國最後一個叛逃飛行員是誰?他叛逃的動機又是什麼?而他又遭到了怎樣的處理呢?
滑稽的叛國
1990年8月25日,黑龍江某空軍基地飛行員王寶玉登上了一架型号殲-6的戰鬥機。臨行前,他最後望了一眼自己的祖國,眼神變得堅毅。
他先是按照預定訓練路線開展低空飛行,随後突然脫離預定航線,朝中蘇邊境遁去。由于戰鬥機所載燃油有限,他便将目标放在了蘇聯海參崴機場。
王寶玉憑借精湛的駕駛技術,采用低空飛行的方式完美避開蘇軍雷達,成功降落位于海參崴的克涅維契軍用機場。
由于殲-6戰鬥機上下都需要登機梯的輔助,王寶玉降落後便被困在飛機駕駛艙内,等待蘇聯軍隊的援助。
這架印有中文的飛機在蘇聯機場顯得格格不入,很快便引起了一名蘇聯士兵的關注,可當士兵看到駕駛室内的王寶玉後頓時感到不妙。
随後,大批全副武裝的蘇聯軍人包圍了飛機,在問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後,蘇聯軍方不禁冷汗直流。
先不說王寶玉駕駛飛機避過雷達,蘇聯方面竟毫無察覺。且此次事件已經涉及兩國政治,已經不是他們這個層面可以解決的了。機場負責人已經顧不得醜聞,立即将消息傳往莫斯科。
此時的中蘇關系極為微妙,繼50年代末兩國關系交惡以來,終于在戈爾巴喬夫上台後有所改善。再加之東歐劇變,蘇聯孤立無助之下急需改善與中國關系。
一旦王寶玉事件存在差錯,将使得兩國關系改善的機會徹底破滅。蘇聯當即将此消息知會了北京,并表示封鎖消息,積極配合王寶玉的引渡問題。
不久後,王寶玉在被蒙上雙眼,登上了飛機。他本以為一覺醒來後,見到的是“自由”的美利堅,可是飛機卻在幾十分鐘後便平穩降落,此時他已大感不妙。
果然,等到他走出機艙見到的卻是中國軍人。當他被戴上了手铐,王寶玉美國夢徹底破裂了。
罪惡的萌芽
王寶玉于1962年出生于青島,他性格孤僻,但是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他的努力下,成功進入黑龍江某航空大隊做飛行員,一時間風光無限。
進入航空大隊後,王寶玉在飛機駕駛方面的天賦逐漸顯露。不僅将複雜的理論知識熟記于心,在實際駕駛操作中也顯得得心應手,特别是他的低空飛行,一度成為航空大隊訓練标杆。
在收獲贊許後,王寶玉逐漸變得自命不凡,開始與隊友們保持一定距離。他開始在訓練之餘接觸新的“玩意”,甚至在晚上偷偷收聽境外電台。
慢慢地,他的價值觀産生了變化。他開始憧憬想象中的自由世界,開始對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滿。
在王寶玉看來,自己的隊友們都喪失了思考的能力,隻是按部就班地展開工作。而自己則不同,會思考問題,有着自己的獨特的夢想。是以,他和隊友之間關系也漸行漸遠,築起了一堵看不見的牆。
伴随王寶玉能力與心性水漲船高的同時,他的職位卻躊躇不前。上司和戰友一緻認為他思想覺悟有待提高,缺乏作為一名空軍軍官該有的覺悟。
職位升遷之路的受阻,對他而言是緻命的。
從小順風順水,從未遭受挫折的他始終難以直面自己的問題。他看着自己同期的戰友個個升遷提拔,甚至比自己晚入伍的新兵職位也在自己之上時,他對現實世界愈加的不滿。
而家庭問題的出現,更是推動他走向極端的另一助力。
王寶玉由于工作原因與妻子處于異地分居狀态,夫妻感情僅僅依靠每年屈指可數的探親假維持。
正當王寶玉仕途受阻之時,卻突然傳來妻子私生活方面的流言蜚語,這無疑是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僞裝與陰謀
官場與情場的接連失利,一時間壓得王寶玉喘不過氣來,為了緩解壓力,他開始瘋狂涉獵各種外國書籍。
彼時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中國與西方交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量西方價值觀也假借經濟的名義滲透至中國。西方世界的極度美好與現實社會的挫折間産生了極大反差,王寶玉開始沉溺其中。
慢慢地,他萌生了逃跑的念頭。
為了掩蓋真實目的,為自己的出逃計劃創造最佳時機,王寶玉一改往日的頹廢,變得異常積極。在工作上主動與戰友打好關系,融入集體,各種會議也是踴躍發言。家庭中與妻子關系也逐漸緩和,一副模範丈夫的形象。
可就在得到所有人一緻認可之時,王寶玉卻借助職務之便為自己的出逃計劃籌劃布局。
他拿到了周邊國家機場分布情況地圖,并最終将目的地鎖定在了蘇聯。畢竟每次訓練攜帶的燃油并不能支撐他的遠行,他隻有先飛往蘇聯,再以政治庇護為由飛往美國。
當被告知部隊即将開展一次低空訓練時,王寶玉知道,他的機會來了。他先是檢視了當日飛行途經地區的天氣情況,在得到想要的答案後,再次檢查了自己的行動方案。
可令王寶玉沒有想到的是,當自己費盡千辛萬苦抵達蘇聯後,卻成了蘇聯外交的一枚棋子,被引渡回國,用以換取中蘇兩國的友好。
王寶玉被毫無疑問地送上了軍事法庭,在被開除軍籍和黨籍後,以叛國罪,處兩年的死緩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有人稱王寶玉的行為好似中國最後的那位太監,大清早已不在,卻選擇揮刀自宮。新中國早已屹立于世界之林,跻身強國行列,卻選擇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