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在晉萬曆朝,所做出的政績給予,這一曆史人物客觀公正的評價

作者:風鬥觀史

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前言

王在晉在萬曆年間實心任事。頗具政聲。逐漸成長為主政地方的封疆大夷,為他在泰昌、天啟年間于兵部和遼東擔任要職莫定了基礎。

王在晉萬曆朝,所做出的政績給予,這一曆史人物客觀公正的評價

王在晉雖在遼東經略任上因守遼主張而引發争議,但也應結合其生平仕宣活動尤其是他在萬曆朝所做出的政績,給予這一曆史人物客觀、公正的評價。同時,對王在晉仕宣活動的探究也有助于深化對晚明的認識。

部院任職時期

王在晉是晚明政壇中具有重要地位且極具争議的人物.這不僅由于其幾乎位極人臣的任宦經曆,更主要的是緣于他任職遼東經略期間力主據守山海關附近.而與孫承宗、袁崇煥等人防守甯遠的主張相沖突。

由此,對于王在晉這一政策的評價乃至衍生出的對王在晉其人的評價問題,已然成為後世争議的焦點學界治明清史之學者主要在研究明清易代之際遼東局勢及所涉人物時.對王在晉其人及其政策主張多有論說和評價。

王在晉萬曆朝,所做出的政績給予,這一曆史人物客觀公正的評價

王在晉進士及第後初授中書舍人,萬曆二十五年四月升工部營繕清吏司主事當時正值萬曆皇帝敬妃李氏産,皇帝決定于銀錢山為敬妃建造陵墓,工部尚書徐作命主事王在晉與主政尹從淑負責督建事宜。山陵督造之事屬欽工重務難度很高,正如王在晉所言:“山工均非所常試者以劇役而責之非所常試之人,難矣:且上意未可測識,而求以當其歡心,難之難矣。

”經過分工尹從淑長期在京處理向各部門籌措錢糧、物料等事的交涉,王在晉赴銀錢山負責具體督造之事.山陵開工之初,條件十分艱苦。王在晉“初至山,率領千五百餘人,而山無宇舍,夜則散處林等,暑雨山風,侵膚徹骨”,他即令匠頭尋找附近陵墳外的空房進行安置,将患病者遣至暖房調攝,改變了陵工曝露山谷的狀況!。

工地上“衆暴寡,強淩弱”現象十分嚴重,“衆夫或群向奪之食,或相争而破其釜”王在晉“重懲其首而杜其争忽焉”“自是勞者息,饑有食矣”。針對匠頭的壓榨,有不堪忍受而告發者,王在晉均“立簿稽查,凡來告者,悉登簿”。匠頭遂不敢恣意拷打壓榨役工,達到了“強者無威,無威而小民得伸其舌矣”的效果。

王在晉萬曆朝,所做出的政績給予,這一曆史人物客觀公正的評價

經過三個月的視事,陵墓修成萬曆皇帝決定于九月三日卯刻安葬墓主敬妃李氏。“自興工至掩土,計百十日,靈樞之在山棚四十有三日,而其間為風雨所占者三分之一,道上水至今猶能作波。向來工役無此苛追而艱目者。”王在晉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堪稱其仕宦生涯的良好開端。

萬曆二十六年十一月,王在晉轉任工部都水清吏司員外郎署郎中事.二十七年二月.升任都水清吏司署郎中事主事。都水清吏司簡稱都水司與營繕、虞衡、屯田三司并列為工部下屬四司。都水司主要職官為郎中、員外郎、主事.分掌川渎、波池、橋道、舟車、織造、券契、量衡之事.王在晉所作《水衡紀略》即為其任職經曆的記載。“水衡”一詞來源于古官名漢代即有“水衡都尉”“水衡丞”《漢書·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顔師古注引應勁日:“古山林之官日衡,掌諸池苑,故稱水衡。

王在晉萬曆朝,所做出的政績給予,這一曆史人物客觀公正的評價

“水衡”一詞後泛指管理水利之官。王在晉任職期間正值萬曆中後期,明朝财政開始顯現崩潰迹象,都水司又掌管核銷、修造之事,在此背景下,都水司職任十分艱難,“掌篆者以供億繁而去之,歲且六七矣”。不僅如此,萬曆中後期皇帝為解決财政困難派稅監、稅使四處壓榨.王在晉還需要同此類危害地方的官員進行鬥争。

例如當時陝西稅監梁永交結巨,借口山陝進解羊絨粗惡上奏參劾.意圖兼管織造羊絨,為自己謀利。王在晉建議上司複言,強調“關中憊敝織造時艱,厚宜輪恤”,力挫梁永陰謀.“事得終寝”。王在晉在任時,都水司參與的黃河三仙台、趙家圈等處河工完工,緩解了黃河決堤之害因功受到朝廷責常

閩省軍旅曆練

萬曆二十八年四月.王在晉升任興泉兵備道加福建副使銜。根據其《閩海平倭記》自述他于萬曆二十九年正月任閩,又以福建按察司副使身份“代有巡守漳南道”。萬曆年間患形勢雖不如嘉靖時期嚴峻但倭寇對沿海地區的侵擾仍時有發生,以《明神宗實錄》的記載來看,幾十年間倭患襲擾地區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廣東等地區。

王在晉萬曆朝,所做出的政績給予,這一曆史人物客觀公正的評價

從萬曆中後期開始,明代海防日益廢弛“官兵縮胸,百兵不能當十賊王在晉受事後為杜絕倭震對沿海地區的騷擾,他募兵八百募商船 24 隻分為兩哨提拔沈有容、張萬紀二人分率出海巡邏。沈有容舟師出海很快傳回捷報。斬首倭寇 32人,奪回南澳捕盜張敬兵船 1隻。正是在王在晉的器重與提拔下,沈有容逐漸嶄露頭角,最終成長為明末著名将領。

任職期間.王在晉還與福建總兵朱文達互相配合 率明軍在漳州、泉州、澎湖一帶取得平倭大捷,“沉型倭船九隻,奪獲賊船并兵漁船十六隻,生擒倭賊四十二名,斬首八十六顆.獲從賊首十五名。救回被擄百六十四名,奪獲器仗一千二百九十三件”王在晉作為參與其中的将領,受到朝廷嘉獎升職級。王在晉在閩省實心任事,“密查機宜出奇用間,籌劃排程夜不成寝表現可圈可點。

參與滕王閣的重建是王在晉任官江西的又一作為。滕王閣是大陸極負盛名的名勝古迹,唐永徽四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于江西南昌并由此得名,又因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而為後人所熟知,滕王閣自建成之日起便屢遭焚毀命運多處。

王在晉萬曆朝,所做出的政績給予,這一曆史人物客觀公正的評價

萬曆四十六年,王在晉在江西布政使任上時,滕王圖已 于兩年前遭焚毀王在晉與江西巡撫王佐以滕王閣“是千百年古迹也,何忍當喜世遂廢之”于是号召同僚出資捐建“凡我同僚,指金締構”。資金籌措完成,“于是選材章貢,籠期命工循其遺詭。整其密砥,峙以危閣。重修完竣後,王在晉作《重建滕王閣碑記》以紀念這一盛事與重修滕王閣同一年十月,王在晉考滿。

王在晉在任時也特别關注江西教育事業尤其是白鹿洞書院的發展。白鹿洞書院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當時,舒日敬、李應升相繼入主白鹿洞書院.舒日敬創造性地将“會文”“會講”教學法引人書院,“每月會講六日,會文六日。

王在晉萬曆朝,所做出的政績給予,這一曆史人物客觀公正的評價

李應升繼承了舒日敬的教學方法,并制定了《白鹿洞書院會規》還把學員在論文較藝中撰寫的佳作彙編成《白鹿較藝集》。王在晉親為《白鹿較藝集》作序序文中肯定了舒日敬、李應升的這一舉措!舒先生論文以格式之軌度,袁郡伯、李司理翻閱精核.選洞課若幹篇,題日《白鹿校藝集》江右人文于斯得大觀焉。”同時描繪了白鹿洞書院的盛況:“文有約,課有程,請有會土彬彬向道,始合一郡之英毫,繼集四方之名彥。山間廢物敝止它茸一新,人稠不能容,居道觀幾遍。後至者道觀複不能容,乃傅劄止之”仰慕之衆由此可見一斑。

結語

明朝末年,局勢動蕩賦稅沉重再加之自然災害頻發,百姓生活處境十分艱難,山東亦不例外。

參考文獻

稻葉君山.清朝全史但泰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蕭一山.清代通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趙光賢.古史考辨.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