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1948年,一個陌生的國家送來了一份巨額捐款,拯救了一個即将餓死的家庭。這個家庭的故事始于二戰,卻在中國發生了奇妙的轉折。
在二戰爆發前,有一位名叫約翰·拉貝的德國人。他在中國度過了漫長的30年,因為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而将這裡當做第二故鄉。1911年,他應聘到德國西門子公司工作,一直服務到他去世。然而,他的中國之旅并非僅僅是工作,還有一段記錄中國曆史的使命。
1931年,拉貝開始記錄他的生活,最初隻是簡單的日記。然而,當日軍侵華戰争爆發,他的日記變成了記錄罪惡的實時見證。1937年12月,日軍攻占南京,引發了長達40多天的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數以千計的南京市民遭受着無法形容的痛苦,而拉貝卻毫不猶豫地打開了他的家門,收容了600多位難民。拉貝和他的朋友們在不足4平方公裡的“南京安全區”内,冒着巨大的風險,接連拯救了近25萬無辜的生命。
在這段艱難時光裡,日軍不斷地試圖侵犯安全區,但拉貝毫不退縮,甚至不惜生命去保護這些與他毫不相幹的難民。他曾在深夜阻止日本軍人越過圍牆,堅定地展現出英雄本色。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拉貝在他的日記中記錄了日軍多達500起殘暴行為。盡管這本日記無法完全呈現南京所經曆的全部慘狀,但足以揭示日軍的殘忍和惡行。
除了保護難民,拉貝還努力尋求國際援助,確定難民們的生存。1938年新年,南京市民向他獻上恭敬的三鞠躬,并贈送了一塊紅綢布,上面寫着“您是幾十萬人的活菩薩”。那一刻,人道主義的光芒超越了國界。
令人驚訝的是,當時拉貝還是德國納粹黨黨員,是日本的盟友。然而,他以客觀公正的态度記錄了這場侵略戰争,使得他的《拉貝日記》充滿了真實的曆史滄桑和感人的情感。
1938年,西門子公司召回了拉貝,但他絲毫不後退,多次舉行報告會,分享他所見的真相。然而,他的努力在當時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他本人也面臨着巨大的風險。
二戰結束後,拉貝曾被捕,雖然獲釋,但生活非常困苦。到了1948年,他的家庭甚至陷入了饑餓的境地。當這一消息傳到南京,南京市民自發組織了捐款,募集了1億元的善款。這筆善款最終彙到了拉貝手中,解救了他一家。
收到彙款的那一刻,拉貝感動不已,然而,他并不知道,南京人對他的感恩之情不僅止于此,而是傳承至今。
時光飛逝,2020年,全球爆發疫情,許多國家急需醫療物資和藥物。正是在這個關鍵時刻,拉貝的孫子托馬斯·拉貝醫生向中國發出緊急求援。各方積極響應,将大量物資送到了他手上。托馬斯·拉貝曾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他的舉動再次凸顯了中德兩國之間的深厚友情。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中國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收到了托馬斯·拉貝捐贈的《拉貝日記》,成為了珍貴的日軍侵華鐵證之一。
從拉貝不顧個人安危,拯救25萬同胞,到他的孫女頂着巨大壓力出版《拉貝日記》,再到他的孫子在醫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中德友誼已經延續了近一個世紀,将繼續傳承下去。中國人民永遠銘記拉貝,他代表了仁愛精神,記錄了曆史的真相,而這一曆史永不會被遺忘。
感謝您,拉貝。您的故事永遠激勵着我們,讓我們銘記曆史,珍惜友情,堅守人道價值。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