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美國的衛星監測顯示,在南海附近,一組畫面展現出越南的巨大船隻圍繞着一個小島礁,勞工們戴着鬥笠忙碌着,這組照片引發了廣泛的關注。這些船隻和勞工正緻力于一個重要目标:填海造島。
然而,這個行動引發了人們的疑問,為什麼越南要在中國南海螳臂當車,仿效中國填海造島的做法呢?
中國早在十年前就開始在南海地區進行填海造島工程,不僅建造了大量的人工島,還在這些島上建設了軍事設施,如軍用機場和飛彈基地。這些軍事設施增強了中國在南海地區的軍事存在,并為中國未來收回被侵占的島礁創造了條件。
那麼,越南為何突然決定抄中國的作業呢?越南是否有足夠的實力在中國南海地區挑戰中國呢?
要了解這一切,首先需要回顧中國的填海造島曆程。
中國早在民國時期就劃定了在南海地區的疆界範圍,并且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承認。然而,新中國成立後,一些西方國家開始采取雙重标準,鼓勵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侵占中國南海地區的島礁。
在此同時,美國又在國際上宣揚所謂的南海主權未定論,為中國制造了困境。由于當時中國海軍并不強大,難以有效保衛南海地區,中國的領土在一定程度上被侵占。
越南也積極參與,數十年來侵占了中國南海地區的29個島礁。盡管中國政府多次通過外交途徑尋求索回被侵占的島礁,越南仍然堅稱這些島礁是它們的領土。
為了有效地收回主權而避免流血沖突,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考慮填海造島的方法,但當時這一設想并不被廣泛看好。人們懷疑,要将一個小小的島礁填成一個堅固的人工島,需要超越當時的技術水準。
然而,中國不斷改進技術,耗費了近20年時間,成功建造了大型絞吸挖泥船,如2017年下水的“天鲲号”。這艘船每小時能挖動6000立方米的泥沙,成為中國填海造島工程的利器。
中國還深入研究了各種填海造島方法,選擇了吹沙填島的方式,盡管這需要高超的技術。這種方法雖然效率高,但技術門檻也很高。然而,中國的工程團隊通過不斷改進,逐漸掌握了這項技術。
與此同時,越南也想效仿中國采用吹沙填島的方法,但面臨技術和裝置的挑戰。中國的大型絞吸挖泥船“天鲲号”等裝置幾乎沒有其他國家願意出口。
是以,越南隻能采用傳統的挖沙填島方法,動用數萬名勞工和上千名士兵,但進展緩慢。例如,越南用了五年時間填海造島,最終隻填出了0.242平方公裡的土地。這種速度遠遠無法與中國相比。
越南的填海工程也更側重于軍事用途,但由于依賴人力和挖掘機,許多島礁的填海工程進展緩慢,軍事設施無法迅速部署。
越南還試圖借助外部力量來挑戰中國,與美國、日本等國密切合作,引入外國艦船,增加南海地區的緊張局勢,以牽制中國。然而,中國的填海造島工程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使越南的這種政策失效。
中國對周邊國家的行動早有防範。中國選擇性地建設了一些島礁,使其形成了一個位于海上的防禦帶,互相策應,互為屏障。雖然這降低了填海造島的速度,但中國每建造一個人工島,就能擴大自己的實際控制區域。
面對越南等國的挑釁,中國采取了外交手段,積極與東盟國家展開外交攻勢。中國的外交部長王毅不久前通路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和高棉等國,讨論南海問題。這些外交努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