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點頭條說#
抑郁症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疾病,據世衛組織統計,全球有超過3億人患有抑郁症,而這個數字還在逐年上升,尤其在年輕人當中。
但随着科技的發展,腦機接口技術在治療難治性抑郁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據報道,大陸一位小夥在大腦中植入了一台“機器”,通過開關或手機app就能輕松切換自己的情緒狀态,讓自己“一鍵變開心”。
世界首例為治療抑郁症植入腦機接口的中國小夥
但這種治療方法也引發了一系列的探讨。人們開始質疑,這樣的開心是真的開心嗎?而這種裝置會不會被一些黑客和犯罪分子利用,以達到控制他人的情緒甚至思想的目的?
抑郁症
抑郁症大家都聽說過,很多人把這種症狀簡單了解為心情不好,實際上并不是。抑郁症是一種即常見又可怕的疾病,其特征是長期出現情緒低落、厭世、疲勞、失眠、思維遲緩。
越到後期越嚴重,每一天都痛苦萬分,是以很多患者最終選擇了自殺。雖然它看起來像是一種心理問題,但它與大腦的神經生理過程密切相關,會對個人的生活品質和健康狀況造成極大的影響。
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據研究表明,在30年的時間裡,抑郁症的發病率增長了10到20倍,截止到去年,這個資料仍然呈上升趨勢。
但是我們大部分人對抑郁症的了解很少,導緻在醫療防治上的對抑郁症的識别率非常低,而且隻有不到10%的抑郁症患者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
而且有很多明星也患有抑郁症,像大家熟知的張國榮和前一段時間的李玟,都是因抑郁症而自殺,可見這種疾病離我們并不遙遠。
抑郁症這麼可怕能徹底治愈嗎?目前看來有先例。大陸一小夥吳曉天,今年僅僅31歲,但飽受抑郁症折磨長達16年之久。
于是在去年,他同意了上海瑞金醫院一科研團隊給他做腦機接口手術。
吳曉天和醫生
做了手術以後,吳曉天一改往日抑郁,變得活潑開朗起來。不僅能和朋友開玩笑玩耍,還能和不認識的陌生人交流,就像突然變了個人一樣。那麼什麼是腦機接口治療?又是如何治療抑郁症的?
腦機接口是什麼?還能治療抑郁症?
其實在電影和曆史上,也有通過手術來治療人類精神疾病的辦法,就是野蠻的切除腦前額葉的手術。
以前用這種手術治療抑郁症和精神病,雖然這樣能幫人擺脫負面情緒,但也很容易讓人丢失喜怒哀樂,雖然可以正常思考,但還是如同“行屍走肉”。
當時甚至通過切除腦前額葉“治療”同志
是以目前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是治療抑郁症的主要方法,但它們很難完全治愈抑郁症。而現在大陸腦機接口治療有了成功案例,無疑是開創性的突破。
腦機接口就是将人腦和外部裝置連接配接起來的技術,我們可以直接從人腦中讀取和發送資訊。在抑郁症的治療中,腦機接口通過刺激大腦中的特定區域,進而改變人的情緒狀态。
這種治療方法已經在臨床試驗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吳曉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接受治療後變得更加快樂和健康。
他的身體裡安裝着“腦起搏器”,就是神經調控裝置。從他的右胸連接配接到大腦,目的是和大腦前端的神經團取得聯系。
可以通過手機上的APP控制,就像一個開關,一打開就會發出電流來刺激神經,抑郁的情緒就會消失。
而且還有很多的模式可供切換,例如工作和休息模式等。
裝置植入體内後的模拟圖
并且根據吳曉天的說法,他現在可以更加自由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需要受到藥物的限制。
雖然腦機接口在抑郁症治療中的應用還處于早期階段,但這種治療方法的前景非常廣闊,它不僅可以用于治療抑郁症,還可以應用于許多其他領域,如運動障礙、癱瘓等,為人類帶來更多的福利和便利。
腦機接口控制情緒的app界面
近年來,像馬斯克這樣的科技巨頭也十分關注腦機接口領域的發展。他們看到了這種技術的巨大潛力,并積極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資源來支援相關的研究。同時,許多國家也加大了對腦機接口技術的研發,以期将其應用于更多的領域。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奇怪或者尴尬,但這隻是一個開始。随着技術的進步,未來的腦機接口可能會更加自然、更加私密。
例如,你可能會在未來通過腦機接口直接控制你的電子裝置、遊戲或者社交媒體賬戶。你的大腦活動模式将不再是靜态,相反,它将成為你與世界互動的新方式。
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但這種技術也帶來了一系列倫理和社會問題,人們可能會變得依賴這種技術,使自己成為情緒的“傀儡”。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推動科技進步的同時認真思考和解決。
倫理争議和安全隐患
腦機接口的應用為人類打開了一扇全新的探索之門,雖然他不會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但不排除有其他人為因素。這一新興技術就像是個雙刃劍,也帶來了許多倫理和隐患問題。
作為一種能夠實作“一鍵控制情緒”的技術,對于患有抑郁症等情緒障礙的患者,确實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幫助他們走出陰霾。
但情緒感受的真實性是一個關鍵問題。通過腦機接口産生的愉悅感是真正的快樂嗎?還是隻是大腦受到刺激後産生的無來由的開心?
通過目前吳曉天的情況來看,刺激大腦的特定區域可以引發真正的快樂感,但也可能因個體差異而異。這種一鍵控制情緒的技術也可能導緻人們失去真正的情感表達的能力,進而使他們的情感世界變得更加封閉。
另一個潛在的隐患是,BCI(腦機接口技術)可能會左右人的思想,使他們成為情緒“傀儡”。如果一個人可以一鍵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他們是否還擁有真正的自由意志?他們的個性是否會是以而改變?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如果一個人習慣了通過BCI體驗愉悅感,他們可能會逐漸依賴這種技術,甚至喪失對真實情感的感覺能力。這種情況可能會使人們在追求快樂的過程中失去自我。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隐患是,腦機接口可能會被濫用。例如,黑客和犯罪分子可能會利用這種技術進行非法活動,通過APP調整參數,對人的情緒進行非法操控。
雖然目前的技術還不夠成熟,但随着技術的進步,未來可能會出現更進階的攻擊手段。例如,黑客可能會通過腦機接口侵入他人的大腦,實施更嚴重的犯罪行為。
此外,由于BCI技術的普及,可能會成為一種精神鴉片,可能會吸引更多沒有病的人使用這種治療方法,對“人造快樂”成瘾,進而可能導緻社會問題出現。
是以在BCI技術的推廣過程中,需要謹慎處理這些倫理和隐患問題,確定其在治療抑郁症的同時,不會對人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盡管存在這些隐患,但我們不能否認腦機接口的潛力和價值。
未來,我們需要通過嚴格的倫理審查和科學規範來確定這種技術的合理應用,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治療作用,同時避免潛在的隐患。
結語:
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适應,以便更好地把握未來的機會和挑戰。對于抑郁症患者來說,腦機接口可能是一種希望的治療方法。但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這種技術可能帶來的倫理問題和隐患。
參考資料:
1. 腦機接口通信:争議與希望并存 在大腦中裝晶片,你肯嗎?——環球網-2020-09-22
2. 大陸有超過5400萬人患有抑郁症 職場人群已成抑郁症“主力”——央廣網-2019-10-17
3. 抑郁症患者真的增多了——2021-12-28
4. “人機預言”成真,腦機接口走向醫學遠方——新浪-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