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東師大校長錢旭紅:新文科建設無法回避“李約瑟之問”和“錢學森之問”

作者:文彙網

今天,由華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系、中國語言文化國際研究院主辦的中華漢語言文學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教授以"新藝術的浪潮與中華文學的先進性"為題,闡述了他對"新藝術"和"中國文學"的一些思考和思考。

華東師大校長錢旭紅:新文科建設無法回避“李約瑟之問”和“錢學森之問”

新藝術的浪潮與中國文學的先進性

- 在新的文科視野中,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建設

在高峰論壇上的講話

錢旭宏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九月 25, 2021

當今世界正處于一個巨大變革的時代。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和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人文哲學的社會科學發展水準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素質、文明素質和社會的繁榮發展。

要使人類成為超越自身局限、地球局限、無盡關懷的宇宙物種,需要新藝術的啟迪。人文關懷、探索未知、服務社會,是新人文的永恒使命。要為國家和人類的卓越發展服務,我們需要非自願的、自覺的、自信的,不斷更新我們的觀念,改變我們的思想。

新文科的發展,不能回避兩個問題,一個是"李約瑟夫的問題":盡管中國古代做出了貢獻,但為什麼現代中國沒有發生科學和工業革命?二是"錢學森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學校總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事實上,李顯龍不僅問了科技,還問了現代學科的知識體系,比如音樂、藝術、體育、社會學、科學、工程等等,為什麼它不是在中國誕生的。提醒中國古代忽視形式邏輯,缺乏健全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

錢學森不是在談論通識教育和教育,而是如何出類拔萃和優秀。他深知人文主義美學教育和思維的重要性,一直夢想着建立另一個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技術于一體的範疇:思維科學與技術。他提醒我們,在人才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仍然缺乏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毛澤東主席在1956年說過:"過去有理由瞧不起我們。因為你貢獻不大。......然後從地球上擺脫你的球!......(中國)對人類的貢獻與其占人口的比例不符。......中國應該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這是偉人對中華民族的期望。如今,中國的GDP已經穩居世界第二位,但大部分知識學科專業體系和教育模式都是我們從西方學習的,被世界廣泛接受的來自我們自身的獨特貢獻并不多,進而産生了第三個"問題":如何提供來自中國和能否走向世界的中國知識學科專業體系,真正具有國際話語權, 進而真正實作卓越。這不僅挑戰了新文科的發展,也提供了重要的機遇。

我們認為,新文科的建設側重于新學科範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新文科的發展不僅要注重知識和技能,還要注重思維和精神,不僅要注重智慧,還要注重智慧,不僅要注意和保持具有文科特色的思維發散,還要創造思維與文科特色的融合。

基于上述認識,我們認為,新文科的建設需要強化"使命"意識,面向未來,面向世界,融合中西,繼承創新,開拓新領域、新方法、新模式,通過學術卓越推動文科教育創新發展,培養新時代文科人才,承擔起民族複興的任務。

具體而言,新文科的建設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加強跨學科研究,培育新的學科成長點,産生突出的學術成果。

2、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自由、全面的思維和能力教育,實作知識點的轉移,培養文科優秀人才。

3.加快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建設,提升學科國際話語和學術影響力。

講完新文科,我就講講我所了解的"中國文學"。

中國是中華文明差別于西方文明的第一個重要特征。中文象形圖、發音、語氣、詞語和表象都有其獨特的特征。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即中文是最有效的語言。同一篇文章,如《聯合國憲章》,中文版永遠是最薄的。

當然,版本的厚度可能不科學,但有研究人員,通過實體概念的"資訊熵"方法,将中英文單個漢字和英文字母、英文單詞所包含的資訊量。單個漢字的資訊量為9.56,而單個英文字母為3.9,單個英文單詞為2.62。在一個方面,中文确實比英語更有效率。但人們不知道為什麼,我認為中國的效率必須在量子理論中找到。今年10月是華東師範大學成立70周年,我們将發表《量子思維宣言》,因為生命和人類已經處于經典定律和量子定律的交彙處。

人們通常認為漢語這個單一的漢字包含了大量的資訊,其直覺的現象是,這個詞往往是多義的,在表達上比英語嚴格,容易被誤解,例如,漢語句子"像一個人",如果翻譯成英文,至少可以有4種不同的表達方式,至少有4種不同的含義。然而,有些人認為這是中文的一個缺陷:表達嚴格邏輯的科學論文往往不如英語。你不知道,中文是為數不多的可用于發表和撰寫科學論文的語言之一。

中國人對中國人的蔑視和誤解往往源于簡單的古典思維模式。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經典思維是确定性、慣性和唯一性的思維模式,也就是說,事物隻能在給定的時刻處于獨特的狀态,或者在這裡,或者在其他地方,不能兩者兼而有之。是以,古典思維使人們相信他們有能力在任何給定的時刻準确地描述事物的明确狀态。在這種思維模式中,英語,一種邏輯嚴格的語言,可以非常精确地表達一個概念,是以它更為重要。

然而,随着量子力學的發展,量子思維已經廣泛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與經典思維不同,量子思維具有典型的量子特征,即量子機率、非域思維、允許狀态疊加,甚至互相排斥的狀态可以同時結合,其不确定性普遍存在。

人類思維是經典思維和量子思維的總和。如果我們站在量子思維的視角,再看漢英文,我們就會發現,漢語應該是一門超越經典牛頓邏輯思維的語言,更展現了量子邏輯的特點,即它具有更大的資訊量和更多的可能性,其真意的判斷,不僅取決于文字本身, 還要看詞的上下,也就是語境!就像量子"波函數"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因為你的觀察被打亂了,坍縮變成了你面前的"粒子"現實。是以,中文既簡潔又豐富多彩;在機械打字機的時代,中文輸入遠不如英語,而在智能計算機時代,中文通過其聯想的多樣性和選擇性,其輸入速度超越了英文和任何其他文本,它反映了其量子邏輯優勢。

我很高興地注意到,專家們已經開始關注與量子現象相關的漢語言學。可以說,中國研究與現代科學前沿的緊密結合,賦予中國人更多的現代性,代表了中國研究在"新藝術"中的一次嘗試。

我認為,中國的經濟和技術曾經落後于牛頓時代,但現在在量子時代應該能夠重新獲得領先地位,這肯定與我們中國人的語言和思維有關。是以,我們的中國研究,可以有更多的嘗試和探索來豐富我們的研究内涵,創造新的研究範式,形成自己的聲音。

以上,是我自己的《新文科》和《中國文學》的一些思想和思想,供專家讨論、批判。相信在專家的支援下,今天的會議不僅将有效推動華東師範大學文理科大發展,極大地推動學校"新文科"建設,而且将成為我國"新文科"建設偉大事業中的裡程碑事件, 這是"新文科"未來發展的裡程碑。

作者:錢旭紅

編輯:吳金嬌

圖檔:華東師範大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