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化国际研究院主办的中华汉语言文学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教授以"新艺术的浪潮与中华文学的先进性"为题,阐述了他对"新艺术"和"中国文学"的一些思考和思考。

新艺术的浪潮与中国文学的先进性
- 在新的文科视野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
在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钱旭宏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九月 25, 2021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巨大变革的时代。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和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人文哲学的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素质、文明素质和社会的繁荣发展。
要使人类成为超越自身局限、地球局限、无尽关怀的宇宙物种,需要新艺术的启迪。人文关怀、探索未知、服务社会,是新人文的永恒使命。要为国家和人类的卓越发展服务,我们需要非自愿的、自觉的、自信的,不断更新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的思想。
新文科的发展,不能回避两个问题,一个是"李约瑟夫的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做出了贡献,但为什么现代中国没有发生科学和工业革命?二是"钱学森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学校总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事实上,李显龙不仅问了科技,还问了现代学科的知识体系,比如音乐、艺术、体育、社会学、科学、工程等等,为什么它不是在中国诞生的。提醒中国古代忽视形式逻辑,缺乏健全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钱学森不是在谈论通识教育和教育,而是如何出类拔萃和优秀。他深知人文主义美学教育和思维的重要性,一直梦想着建立另一个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技术于一体的范畴:思维科学与技术。他提醒我们,在人才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仍然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毛泽东主席在1956年说过:"过去有理由瞧不起我们。因为你贡献不大。......然后从地球上摆脱你的球!......(中国)对人类的贡献与其占人口的比例不符。......中国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伟人对中华民族的期望。如今,中国的GDP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位,但大部分知识学科专业体系和教育模式都是我们从西方学习的,被世界广泛接受的来自我们自身的独特贡献并不多,从而产生了第三个"问题":如何提供来自中国和能否走向世界的中国知识学科专业体系,真正具有国际话语权, 从而真正实现卓越。这不仅挑战了新文科的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我们认为,新文科的建设侧重于新学科范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新文科的发展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思维和精神,不仅要注重智慧,还要注重智慧,不仅要注意和保持具有文科特色的思维发散,还要创造思维与文科特色的融合。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新文科的建设需要强化"使命"意识,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融合中西,继承创新,开拓新领域、新方法、新模式,通过学术卓越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任务。
具体而言,新文科的建设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跨学科研究,培育新的学科成长点,产生突出的学术成果。
2、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自由、全面的思维和能力教育,实现知识点的转移,培养文科优秀人才。
3.加快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学科国际话语和学术影响力。
讲完新文科,我就讲讲我所理解的"中国文学"。
中国是中华文明区别于西方文明的第一个重要特征。中文象形图、发音、语气、词语和表象都有其独特的特征。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即中文是最有效的语言。同一篇文章,如《联合国宪章》,中文版永远是最薄的。
当然,版本的厚度可能不科学,但有研究人员,通过物理概念的"信息熵"方法,将中英文单个汉字和英文字母、英文单词所包含的信息量。单个汉字的信息量为9.56,而单个英文字母为3.9,单个英文单词为2.62。在一个方面,中文确实比英语更有效率。但人们不知道为什么,我认为中国的效率必须在量子理论中找到。今年10月是华东师范大学成立70周年,我们将发表《量子思维宣言》,因为生命和人类已经处于经典定律和量子定律的交汇处。
人们通常认为汉语这个单一的汉字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其直观的现象是,这个词往往是多义的,在表达上比英语严格,容易被误解,例如,汉语句子"像一个人",如果翻译成英文,至少可以有4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至少有4种不同的含义。然而,有些人认为这是中文的一个缺陷:表达严格逻辑的科学论文往往不如英语。你不知道,中文是为数不多的可用于发表和撰写科学论文的语言之一。
中国人对中国人的蔑视和误解往往源于简单的古典思维模式。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思维是确定性、惯性和唯一性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事物只能在给定的时刻处于独特的状态,或者在这里,或者在其他地方,不能两者兼而有之。因此,古典思维使人们相信他们有能力在任何给定的时刻准确地描述事物的明确状态。在这种思维模式中,英语,一种逻辑严格的语言,可以非常精确地表达一个概念,因此它更为重要。
然而,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量子思维已经广泛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与经典思维不同,量子思维具有典型的量子特征,即量子概率、非域思维、允许状态叠加,甚至相互排斥的状态可以同时结合,其不确定性普遍存在。
人类思维是经典思维和量子思维的总和。如果我们站在量子思维的视角,再看汉英文,我们就会发现,汉语应该是一门超越经典牛顿逻辑思维的语言,更体现了量子逻辑的特点,即它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和更多的可能性,其真意的判断,不仅取决于文字本身, 还要看词的上下,也就是语境!就像量子"波函数"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因为你的观察被打乱了,坍缩变成了你面前的"粒子"现实。因此,中文既简洁又丰富多彩;在机械打字机的时代,中文输入远不如英语,而在智能计算机时代,中文通过其联想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其输入速度超越了英文和任何其他文本,它反映了其量子逻辑优势。
我很高兴地注意到,专家们已经开始关注与量子现象相关的汉语言学。可以说,中国研究与现代科学前沿的紧密结合,赋予中国人更多的现代性,代表了中国研究在"新艺术"中的一次尝试。
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和技术曾经落后于牛顿时代,但现在在量子时代应该能够重新获得领先地位,这肯定与我们中国人的语言和思维有关。因此,我们的中国研究,可以有更多的尝试和探索来丰富我们的研究内涵,创造新的研究范式,形成自己的声音。
以上,是我自己的《新文科》和《中国文学》的一些思想和思想,供专家讨论、批判。相信在专家的支持下,今天的会议不仅将有效推动华东师范大学文理科大发展,极大地推动学校"新文科"建设,而且将成为我国"新文科"建设伟大事业中的里程碑事件, 这是"新文科"未来发展的里程碑。
作者:钱旭红
编辑:吴金娇
图片: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