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追光前行!他們用醫學科技護佑生命健康

作者:星星飛翔
追光前行!他們用醫學科技護佑生命健康

聽見時代前進聲音,記錄科技強國征程,展現自立自強風貌,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制作的系列節目《創新中國說》,将于8月29日晚20點在總台央視科教頻道播出第4集,央視訊、央視網同步上線。

生命健康,既是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領域,也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縱觀人類曆史,是科技的進步,使人類在疾病面前越來越自信從容,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生命品質不斷提高。《創新中國說》第4集邀請三位嘉賓,從人類衰老、類器官研究、精準外科三個領域,講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探索生命科學前沿的故事。

追光前行!他們用醫學科技護佑生命健康

劉光慧丨探索人類衰老之謎

從古至今,永葆青春是人類共同的夢想。而想要實作這個夢想,首先需要回答一個看似簡單、實則極其複雜的難題:生命為什麼會衰老?

大陸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8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為了應對衰老,許多科學家都在探索衰老的奧秘。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劉光慧就是其中之一。

追光前行!他們用醫學科技護佑生命健康

人類為什麼會衰老?答案很可能隐藏在細胞中。細胞進行生命活動,依靠線粒體提供能量。當這座細胞的“發電工廠”逐漸“老化”,身體就會開始衰老。

細胞衰老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标志:細胞核内端粒的長度。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縮短一點。當端粒消失時,細胞無法繼續分裂、更新,人就會疾病纏身,壽命到達盡頭。

那麼,我們可以停止或者延緩細胞的衰老嗎?

劉光慧團隊的研究發現,答案很可能隐藏在基因中。基因中有很多“控制開關”,調控着人體衰老的程序。其中一個,名為KAT7。

劉光慧和團隊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剪切”去掉了實驗小鼠的Kat7基因。結果這些鼠的平均壽命延長了25%到34%。也就是說,如果小鼠原本的平均壽命是80歲,切除“Kat7”後,平均壽命延長到了約100歲。

劉光慧和團隊的研究還發現了人類基因組中的古病毒序列,它們大多處于沉睡的狀态。而當細胞逐漸衰老以後,基因組中的古病毒就會重新“複活”,導緻細胞群組織的衰老。

追光前行!他們用醫學科技護佑生命健康

△劉光慧團隊繪制的科普封面,通過中國傳統故事展現團隊的科研成果:“哪吒鬧海”暗喻遺傳增強的幹細胞促進血管修複的故事;“猴子撈月”展現了靈長類動物卵巢衰老的研究成果;“聊齋畫皮”則寓意團隊發現的延緩皮膚衰老的年輕因子。

劉光慧給出的“抗衰老”建議簡單明了:少吃點、多運動,降低組織中的慢性發炎,延緩衰老。

目前,科學家仍在探索衰老的奧秘,向“老而不衰、老而無病”的終極目标邁進。如果真的能夠解開衰老的謎團,将為解決人口老齡化難題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甚至對全人類的命運産生深遠影響。

陳晔光丨器官再生的曙光

許多科幻電影裡有這樣的情節,在實驗室裡培育人工器官,用于疾病的治療和器官移植。這樣的夢想是否能成為現實呢?

追光前行!他們用醫學科技護佑生命健康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晔光和團隊,一直緻力于“類器官”的研究。這顆“砰砰直跳”的就是科學家在實驗室裡培育出來的心髒類器官。

顧名思義,“類器官”與真正的器官很像,可以部分模拟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但在尺寸的大小、結構的複雜性等方面,又與真實的器官存在差異,無法直接移植進人體内。

這些類器官都是在實驗室中培育出來的。除了心髒,還有肺、胃、腸、肝、胰腺、乳腺、神經等不同種類的類器官。

追光前行!他們用醫學科技護佑生命健康

以“腸類器官”為例,科學家們從腸的組織裡面提取細胞,并培養成為最終的類器官,大約需要五天左右的時間。

為什麼要培育、研究類器官呢?

首先,類器官可以非常詳細地呈現人的器官發育過程。過去,我們隻能通過動物來了解器官是如何生長、發育的,現在,我們能直接“看見”類器官的生長過程,為解決一系列生命健康難題提供理論基礎。

類器官還可以幫助人們研發新藥物。例如,許多疾病是由病毒入侵人體造成的,但它如何進入體内、如何攻擊細胞、如何導緻疾病,都有待研究。

用病毒感染類器官,科學家們就能深入研究病毒的緻病機理,為設計新的藥物提供依據。

面對人們聞之色變的癌症,類器官也能發揮獨特的作用。

科學家培養了“惡性良性腫瘤類器官”,通過它進行抗癌藥物的篩選、實驗,大大提高癌症治療的靶向性,助力實作精準醫療。

未來,類器官最主要的應用是在再生醫學領域。科學家們希望有朝一日,類器官能真正代替我們衰竭、受損的器官,幫助人類延年益壽、健康生活。

“培養類器官用于器官移植還是非常漫長、但前景光明的一條道路。”——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晔光

董家鴻丨“精準外科”創造生命奇迹

讓不治之症變為可治之症,始終是人民群衆最深切的期盼。肝髒是人體内最大的消化器官,肝病更是常見的高發病。截至2020年,全球肝癌确診患者達到了90萬,中國的肝癌患者數量将近40萬。

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在2016年主刀了一場“精雕細琢”的肝髒手術,以“精準醫療”的理念,創造了生命的奇迹。

追光前行!他們用醫學科技護佑生命健康

這是一場全程14小時的包蟲病體外切除手術。手術首先把肝髒切取、移到體外,精心“雕刻修理”病變的肝髒、徹底清除包蟲的病竈,并精确地處理和封閉肝髒斷面上數千條細小的血管,最後再把修複好的肝髒植回體内。

全程直播的手術讓全世界看到中國領先全球的外科技術,也看到了“精準外科”理念的力量,也就是同步實作外科治療的安全、高效、微創。

護佑生命,離不開尖端醫療技術的創新和突破。近年來,大陸已建成50家國家臨床醫學中心和12個國家醫學中心,在生物醫藥領域建成75家國家重點實驗室。

醫學科技的發展,為延長人類的壽命、提高生命的品質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為患者帶去更多的希望,中國醫生正在追光前行。

(央視新聞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