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追光前行!他们用医学科技护佑生命健康

作者:星星飞翔
追光前行!他们用医学科技护佑生命健康

听见时代前进声音,记录科技强国征程,展现自立自强风貌,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制作的系列节目《创新中国说》,将于8月29日晚20点在总台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第4集,央视频、央视网同步上线。

生命健康,既是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也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纵观人类历史,是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在疾病面前越来越自信从容,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生命质量不断提高。《创新中国说》第4集邀请三位嘉宾,从人类衰老、类器官研究、精准外科三个领域,讲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探索生命科学前沿的故事。

追光前行!他们用医学科技护佑生命健康

刘光慧丨探索人类衰老之谜

从古至今,永葆青春是人类共同的梦想。而想要实现这个梦想,首先需要回答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极其复杂的难题:生命为什么会衰老?

大陆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8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应对衰老,许多科学家都在探索衰老的奥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光慧就是其中之一。

追光前行!他们用医学科技护佑生命健康

人类为什么会衰老?答案很可能隐藏在细胞中。细胞进行生命活动,依靠线粒体提供能量。当这座细胞的“发电工厂”逐渐“老化”,身体就会开始衰老。

细胞衰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细胞核内端粒的长度。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缩短一点。当端粒消失时,细胞无法继续分裂、更新,人就会疾病缠身,寿命到达尽头。

那么,我们可以停止或者延缓细胞的衰老吗?

刘光慧团队的研究发现,答案很可能隐藏在基因中。基因中有很多“控制开关”,调控着人体衰老的进程。其中一个,名为KAT7。

刘光慧和团队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剪切”去掉了实验小鼠的Kat7基因。结果这些鼠的平均寿命延长了25%到34%。也就是说,如果小鼠原本的平均寿命是80岁,切除“Kat7”后,平均寿命延长到了约100岁。

刘光慧和团队的研究还发现了人类基因组中的古病毒序列,它们大多处于沉睡的状态。而当细胞逐渐衰老以后,基因组中的古病毒就会重新“复活”,导致细胞和组织的衰老。

追光前行!他们用医学科技护佑生命健康

△刘光慧团队绘制的科普封面,通过中国传统故事展现团队的科研成果:“哪吒闹海”暗喻遗传增强的干细胞促进血管修复的故事;“猴子捞月”展现了灵长类动物卵巢衰老的研究成果;“聊斋画皮”则寓意团队发现的延缓皮肤衰老的年轻因子。

刘光慧给出的“抗衰老”建议简单明了:少吃点、多运动,降低组织中的慢性炎症,延缓衰老。

目前,科学家仍在探索衰老的奥秘,向“老而不衰、老而无病”的终极目标迈进。如果真的能够解开衰老的谜团,将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难题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甚至对全人类的命运产生深远影响。

陈晔光丨器官再生的曙光

许多科幻电影里有这样的情节,在实验室里培育人工器官,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器官移植。这样的梦想是否能成为现实呢?

追光前行!他们用医学科技护佑生命健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晔光和团队,一直致力于“类器官”的研究。这颗“砰砰直跳”的就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培育出来的心脏类器官。

顾名思义,“类器官”与真正的器官很像,可以部分模拟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但在尺寸的大小、结构的复杂性等方面,又与真实的器官存在差异,无法直接移植进人体内。

这些类器官都是在实验室中培育出来的。除了心脏,还有肺、胃、肠、肝、胰腺、乳腺、神经等不同种类的类器官。

追光前行!他们用医学科技护佑生命健康

以“肠类器官”为例,科学家们从肠的组织里面提取细胞,并培养成为最终的类器官,大约需要五天左右的时间。

为什么要培育、研究类器官呢?

首先,类器官可以非常详细地呈现人的器官发育过程。过去,我们只能通过动物来了解器官是如何生长、发育的,现在,我们能直接“看见”类器官的生长过程,为解决一系列生命健康难题提供理论基础。

类器官还可以帮助人们研发新药物。例如,许多疾病是由病毒入侵人体造成的,但它如何进入体内、如何攻击细胞、如何导致疾病,都有待研究。

用病毒感染类器官,科学家们就能深入研究病毒的致病机理,为设计新的药物提供依据。

面对人们闻之色变的癌症,类器官也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科学家培养了“肿瘤类器官”,通过它进行抗癌药物的筛选、实验,大大提高癌症治疗的靶向性,助力实现精准医疗。

未来,类器官最主要的应用是在再生医学领域。科学家们希望有朝一日,类器官能真正代替我们衰竭、受损的器官,帮助人类延年益寿、健康生活。

“培养类器官用于器官移植还是非常漫长、但前景光明的一条道路。”——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晔光

董家鸿丨“精准外科”创造生命奇迹

让不治之症变为可治之症,始终是人民群众最深切的期盼。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器官,肝病更是常见的高发病。截至2020年,全球肝癌确诊患者达到了90万,中国的肝癌患者数量将近40万。

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在2016年主刀了一场“精雕细琢”的肝脏手术,以“精准医疗”的理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追光前行!他们用医学科技护佑生命健康

这是一场全程14小时的包虫病体外切除手术。手术首先把肝脏切取、移到体外,精心“雕刻修理”病变的肝脏、彻底清除包虫的病灶,并精确地处理和封闭肝脏断面上数千条细小的血管,最后再把修复好的肝脏植回体内。

全程直播的手术让全世界看到中国领先全球的外科技术,也看到了“精准外科”理念的力量,也就是同步实现外科治疗的安全、高效、微创。

护佑生命,离不开尖端医疗技术的创新和突破。近年来,大陆已建成50家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和12个国家医学中心,在生物医药领域建成7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科技的发展,为延长人类的寿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患者带去更多的希望,中国医生正在追光前行。

(央视新闻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