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六位數去美國過暑假,夏令營效果一言難盡啊

出發前,我對這次為期近一個月的美國之行充滿期待,我們全家四年沒有出過國了。再度踏出國門,緊張又興奮,不亞于人生第一次出國旅行。

更重要的是,這是娃兒上了國小開始學英語後第一次去正經的英語國家,從英語啟蒙開始,操練了幾年,終于可以出去檢驗一點效果了。

文丨山抹微雲 圖 | 作者提供

編輯 | Yuan

國小三年級的娃兒,英語水準一般,隻能做到平時外教G3級别的閱讀課能跟上,生活類美劇和科普紀錄片基本能聽懂。

高章原版書閱讀,深一點的寫作都沒開始,不過他的英語老師認為,給他扔到美國學校來兩周夏校,應該是沒問題的。

是以,我想的也挺美,去了美國本土的國小,純英文環境從早到晚泡兩周,那娃的英語水準不得突突突的上漲嘛!

因為我們有探親訪友辦事的需求,是以美國的目的地城市就必須是洛杉矶及其周邊橙縣。

當地面向本地居民的各種夏校非常多,由于我多年沒出國,境外資訊處理目前處于低水準階段,懶得自己花時間去一家家問。

是以讓那邊的朋友給推薦了一家當地口碑不錯的華人教育中介,主要業務是辦理國内孩子去美國短期插班,順便整點夏校。花點中介錢買個省心也無可厚非嘛。

我對這次夏校的要求就是,科普主題結合每天校園戶外體育活動。中介倒也靠譜,根據我的時間和内容給推薦了一家評分較高的私立國小夏校,坐落在治安良好的傳統老美白人城市。

花六位數去美國過暑假,夏令營效果一言難盡啊

小孩對于去美國上夏校特别激動興奮,也非常自信自己的英語水準“絕對沒問題”,兩周過後會更好......

夏校開始前一天,我跟同行的朋友一家調侃“猜猜這個學校一個班裡到底有多少中國孩子?”

雖然我聯系的這家中介就報了我們一個娃,但這是在華人最喜歡的加州,而且是大洛杉矶地區哇,但凡評分比較高的公立或私立學校,沒有一個中國孩子(可以講中文的華人)那才是怪事呢。

真正到了學校,一天的日程下來,娃兒回來回報,一個班23個小孩包括自己在内有六個亞裔,其中兩個日本人,一個南韓人,這個比例也很正常。

剩下三個中國娃,一個本地生來自台灣,另一個跟咱一樣來自順義後沙峪,結果不出所料,這三個中國娃就成了這次夏校英語能否提高的關鍵點。

入校不到一小時,我家娃兒就跟班裡這個台灣同學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兩周在校時間形影不離,一個操着京腔,一個用台灣國語交流9歲小男孩喜歡的一切玩意兒。

到夏令營結束的時候,我家娃的京腔都已經開始不再正經,而是明顯夾帶了台灣腔。

雖然他在學校用英文完成基本交流、跟本地隻會英語的同學玩也沒有問題,但是誰不會天然親近跟自己同種族同語言的同胞呢,要不不少在美國讀大學的學生也照樣過不了語言關呢?

估計這個本地生來自台灣的小同學也是欣喜的吧。對于另一位跟自己同樣來自順義後沙峪的同學,大概是娃們覺得以後回來還有的玩呢,交流反而沒台灣同學多,火速加了好友留待以後繼續玩。

家長想的是送娃兒來美國的學校學學英語,小孩想的都是管它哪國學校,咱就主打一個交朋友、玩。

花六位數去美國過暑假,夏令營效果一言難盡啊

據我娃透露,這位後沙峪同學六月份學校一放假就來美國了,一直在這個夏令營待着等到開學再回去,這來來去去認識了不少來過暑假的“小老鄉”。

此刻,我最想跟這娃的媽媽握手,你說咱繞這麼大一圈子,坐了十幾個小時飛機才讓娃在地球另一邊加上好友,這究竟是“緣分”還是“冤種”啊?

班裡有了講中文的同學,這美國夏校的英語聽說環境就起碼打了個70%的折扣。

再來看學校每天基本内容安排,老師組織遊泳、打水仗、踢足球等體育活動,集體看電影,學習爬行動物知識、做手工、外出打電動等等,本身這麼安排就是一個豐富好玩的營,沒什麼毛病。

在去美國入校之前,我都覺得這樣的營完全符合暑假邊玩邊沉浸式學英語的預期。

但是上了兩天之後,我就發現我對于夏令營學英語這件事完全規劃錯了!

這種英語太簡單了,對于從小上過各種外教課的孩子,在遊戲過程中聽懂老師的英文指令、要求,和同學一起歡呼、呐喊,這跟在北京的生活沒有什麼差別哇!

哪怕是難一點的,聽老師科普,講解爬行動物知識的課,也沒有任何障礙,更别提做做手工,一起踢球這種基本用不到啥語言的課,小孩子一起玩,打打鬧鬧就是世界語。

于是,上了兩天之後,我就不得不在學英語上心态躺平了——咱就是來美國度假的,圖個開心吧。

花六位數去美國過暑假,夏令營效果一言難盡啊
花六位數去美國過暑假,夏令營效果一言難盡啊

隻是在每天早起送娃去學校的時候,還為他的英語掙紮一下,囑咐三遍“除了台灣小朋友,也别忘了跟美國小朋友玩哦”,主打一個語重心長但無效。

這場美國夏校,家長我不大滿意,小孩卻滿意的不得了。

第一天放學竟然抱着媽媽狂親,表示感謝媽媽帶他來美國.......小孩才知道,原來美國的學校這麼爽啊——可以帶零食上學,可以在自動售貨機裡買點小孩最愛的垃圾食品,中午能吃瞎糊弄的“白人飯”,聽同學說開學了也沒作業......

我心裡有苦說不出,這美帝的糖衣炮彈對咱祖國的花朵“腐蝕”的夠狠的呀。得了,為了能再來美國上學,決心好好弄英語就當是這一趟的安慰獎吧。

從玩的角度來說,這是一次全家難得的團建,這一趟美國之行順利圓滿。

從娃學英語體驗文化的角度,也不能說沒有收獲,從聖地亞哥到洛杉矶到黃石公園這一路,但凡有問路、打聽各種旅遊資訊、西餐廳點餐等等場景,我都當自己不會英語推娃去做;

去參觀博物館,所有科普講解,我都不動腦子等娃給我翻譯;

“強迫”幾次過後,娃從異國他鄉怯生生不敢上前,到能給家長當個半大的翻譯,進步巨大。

花六位數去美國過暑假,夏令營效果一言難盡啊
花六位數去美國過暑假,夏令營效果一言難盡啊

隻是由于閱曆還知識不夠,以及詞彙量尚小,在租車和酒店入住等複雜一點,涉及保險和信用卡預授權這種問題上,娃就一點聽不懂了,隻能家長自己上。

總的來說,第一次美國“英語拉練”證明,在北京的英語學習思路大緻是對的,小孩子的英語在很多場合都比我這種英語菜雞家長反應快很多,沒有翻譯過程能秒懂。

回國之後,收到信用卡帳單,是個不太小的六位數,又要辛苦好久才能填上這暑假美國一趟燒的坑。

總結一下,作為一個掙着辛苦搬磚錢的普通功利型家長,在這個暑假沒有選擇自己最想去的熱帶海島,而是頂着節節高的美元匯率,和無處可選且昂貴的轉機航班到美國過暑假,就是在玩的同時,對娃的英語有很大的“想法”。

花錢出去玩可以,但是萬裡迢迢去美國夏令營學英語,以後大可不必了,這個心态可以就此糾正了。

不論是國内組團帶隊過去,還是自己找當地學校上,隻要班裡有一個同樣能講中文的華人小孩,這個聽說環境就可能打水漂。

這樣的夏校夏令營類似于早前被大家诟病過的“蹦跳英語”,低幼或者低年級小孩去可能效果好點。

稍有點基礎的大孩子,對他們的英語聽說幫助不大,主打個體驗文化玩吧!

當然可能很多經濟能力雄厚和目光遠大的家長,給孩子上個美國夏令營圖的就不是英語學習,開開心心交流體驗就好嘛。

我這樣的普通家長要學英語,不如在北京報個閱讀寫作的班,就算要去也要自己多做功課,别偷懶找中介,像這樣的美國學校,上幾期夏校,直接一手價格其實便宜到心碎。

可能未來再帶娃去美國,基本不會在暑假了。

我會傾向選擇給娃請假休學,秋季學期連上聖誕假去美國插班一學期,對于學英語而言,可能這是比較有效且經濟的做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