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

我來寫“女書”的第三篇文章了(前兩篇《倉颉是她 | 女書:未被文字記錄的文字,就能随意被篡奪?》《如果聊“女書”讓人破防,那我就再多聊一點!(附:學者們對女書創始人的觀點)》)。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竟然能出了“續集”又再出“續集”?是以,車轱辘話我就不想再說了,因為這次“翻車”的是口碑還算不錯的《博物》雜志,那就談談這篇文章的問題到底在哪裡,以及關于科普文章的那些感受。

《博物》錯得冤嗎?

《博物》雜志2023年5月刊這篇作者署名為“蕭陵”的《女書 給漢字加密 為戰鬥而生》文章,引發争議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選擇了一個很不主流、且對于網絡輿論而言非常敏感的觀點——女書男創。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博物》雜志文章全文,圖源@博物雜志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博物》雜志文章全文,圖源@博物雜志

雖然,這可能并非作者的本義(以善意的角度推斷),作者撰文的意圖就在标題裡,他企圖将“女書”包裝成一段隐秘的“保家衛國”曆史下的漢字改造秘聞。這可能是編輯鐘意這篇文章且第一時間沒有發現文章可能存在的風險原因(以善意的角度推斷):“保家衛國”是正向曆史刻畫;神秘漢字能激發讀者興趣。隻不過作者和編輯都沒有想到,這篇文章所選擇的觀點竟然如此“不主流”,甚至在當下的網絡環境裡堪稱“逆流”。

這背後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個人覺得是)作者和編輯都沒有看完“女書”相關的著作,尤其是“主流”的著作和觀點。對于科普類文章來說,不一定要采納“主流”,但一定要熟悉“主流”。

可能有人會質疑,你憑什麼就覺得《博物》的這篇文章作者和編輯沒看過“主流”著作和觀點呢?因為,他們如果哪怕去多盤一篇對于女書有綜合論述的書籍,哪怕是一篇期刊,都會發現自己所選擇的是就那一個人說過的觀點,也就是陳其光的《女漢字典》序言部分。作者和編輯不知道這點,是以在文章裡使用“學者們”來代替“陳其光”,不僅讓大家誤以為這是一個學術圈中的主流觀點,甚至連觀點本人“陳其光”的大名都沒有出現在《博物》雜志裡。

直到@博物雜志 的事後聲明裡才提到“陳其光”(8月13日),但在這之前(8月12日)網友就已經将出處為陳其光、以及陳其光女書著作存在的問題全寫完了。雖說“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科普雜志與科普作者無法做到全知全能,但從聲明看,依然落後關注女書的網友一大截,這就比較令人感到憂愁了。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博物雜志 事後聲明(8月13日)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網友質疑微網誌評論區(8月12日)

不管陳其光家的觀點是否經得起推敲,都得給人家留個署名權吧,以及觀點的完整性吧!

因為,雖然@博物雜志 的事後聲明裡将陳其光與著作精确到了頁碼,但依然無法掩蓋文章本身其實并沒有對陳其光觀點進行正确完整地轉述的這一問題。作者可能僅僅看了陳其光《女漢字典》序言部分,因為他哪怕多看一點陳其光的其他著作就會發現,陳其光不僅主張女書男創還同時主張女書是“瑤族創制”,他在自己另一本晚于《女漢字典》7年的《苗瑤國文》裡寫道:“是瑤族改造漢字而成的書寫自己轉用的漢語五嶺方言的文字”。必須指出的是,這兩個主張是一體的,使用的是同一段論證依據。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陳其光《苗瑤國文》中對于女書起源的論述(《苗瑤國文》2013年出版,《女漢字典》2006年出版)

可以說陳其光真正主張的是瑤族男性創制了女書。是以說,《博物》文章作者并不是直接采用了陳其光的“義軍說”,而是在陳其光的基礎上自創了另一派“義軍說”。

可能會有人覺得,《博物》雜志這次是被打“女拳”了,挺冤枉的,但從科普文章的角度上來說,其實并不冤。隻不過比起某個學術觀點上的讨論,社會話題有天然的易發酵性,更容易引發關注。而且,也不能遇到女性争取權益就扣“打拳”的帽子,而對挑事者視而不見、避而不談。

科普不是博眼球

我對于科普的認知是,它是對一些高冷、生澀的學術話題進行的白話文翻譯,将之翻譯成普通人能看懂且感興趣的内容。但在這個過程中,“感興趣”這三個字會掩蓋很多人的初心,走向另一種更傾向于博眼球的行為。

還是以《博物》雜志這篇《女書 給漢字加密 為戰鬥而生》為例,開頭提到關于女書發現過程中的“車禍”“特務”等内容,都是我從未在任何女書相關資料裡見到過的。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博物》雜志文章,圖源@博物雜志

盡管關于“女書第一人”這個頭銜許多人都在争,但基本都是受過教育的“他者”達到女書流行區域以後才認識到其價值的。因為在女書流行區域,當地人知道女書的存在且習以為常,而單獨的女書作品流傳在外,也很難被認知到其價值(大多數覺得隻是自己不認識)。

與《博物》文章裡提到的這段唯一相似的内容是宮哲兵轉述的周有光的來信: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宮哲兵《女性文字與女性社會》中周有光的回憶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宮哲兵《女性文字與女性社會》中周有光的回憶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宮哲兵《女性文字與女性社會》中周有光的回憶

這段回憶非常平實,沒有《博物》文章裡的曲折和懸疑,而周有光當時的态度也側面印證了單獨的女書作品是無法引發類似“特務”的轟動,在五六十年代的背景下連民族識别工作都沒有完成,也不會有“全北京的學者”得出“跟已知的少數民族文字都不一樣”的結論。

而這段内容就在@博物雜志 事後聲明裡提及的宮哲兵所著的《女性文字與女性社會》一書中的第1頁裡。如果寫聲明的編輯有仔細看,就會發現這篇文章在網友質疑以外的部分依然是錯漏百出的。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博物雜志 事後聲明

類似這種為了給女書添加神秘色彩而扭曲現實原貌的内容,在這篇不長的文章裡随便就可以揪出來不少。

比如這段,說女書被視作“妖書”而銷毀,折辱使用者是她們不敢傳授的内容,也是胡編亂造。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博物》雜志文章,圖源@博物雜志

《閨中奇迹 中國女書》對于女書瀕危的原因寫得很詳細——

①推行女學。女性可以正常接受教育、學習漢字,自然就沒人學女書了;

②移風易俗。使用、傳承女書的民俗改變或消失,女書失去了社會土壤;

③禁書焚書……這段大家看原文吧,跟那篇文章說的就不是一回事。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閨中奇迹 中國女書》

又比如“結老同”這段,顯然是受到外國作者寫的小說《雪花秘扇》影響,進而将“老同”的關系百合化了。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博物》雜志文章,圖源@博物雜志

何華湘在《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播研究——以女書為例》一書裡就詳細說過這個問題。将女同作為女書話題吸引眼球的做法,既過時又扭曲。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何華湘《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播研究——以女書為例》

事實上,“結老同”被認為是一種同性之間的拟親屬,且存在于很多的确,更接近的狀态是兄弟或姐妹,是以數量上也不是一對一,而是可能會有多人組成老同。而許多提到“結老同”的女書書籍裡都提到過這點,因為女書自然傳人高銀仙就是七姐妹組成的老同。作者和編輯再一次展示了匮乏的女書閱讀量。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永明女書》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永明女書》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女書習俗》

文章裡的這些内容不僅起不到科普的作用,還歪曲了女書習俗的本來面貌。如果科普隻剩下吸引眼球,那跟寫“不轉不是XX”的、以及搞軟色情的有什麼差別?

大膽假設,規避錯誤

如果說事件的發酵的關于女書創制者的性别,以及上一段裡看到了文章裡對于發現女書、女書瀕危、女書使用者習俗上的問題,我們還可以用一句“沒有定論”“大膽假設”來解釋,那麼有一些既定的錯誤做不到規避,在我看來是真正的大忌諱。

比如,作者對于女書的解釋是“和漢字筆畫一一對應”,“把女書還原回漢字”“會變成‘簡體字’”,“筆畫對應的規則如此完備”……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博物》雜志文章,圖源@博物雜志

作者有沒有想過,如果女書文字這麼簡單就可以推回漢字,這麼多學者出字典、研究規範字難道是覺得大把光陰、大把經費可以肆意浪費嗎?我再提醒一下,女書在80年代發現後就有國外學者收集實物并開展研究了,阻礙他們的難道是不識漢字麼?

雖然,女書可能借源漢字算是目前比較主流的說法,但這不等于它與漢字一一對應,更不等于可以輕易被還原回漢字。女書的變形扭曲的形式是多樣的,會增添、減少、移動偏旁和筆畫,基本就是不告訴你本字就根本看不懂的程度。此外,女書的基本字并不多,這就意味着女書需要用同一個字表示或對應漢字裡可能多個字,更加無法和漢字一一對應了。

而幾乎到了自我諷刺的地步是,《博物》文章作者甚至沒發現《女漢字典》的封面和他在文中給出的“女漢字典”所對應的女字并不相同。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博物》雜志文章,圖源@博物雜志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陳其光《女漢字典》封面

作者給《博物》雜志提供的是來自于趙麗明、徐焰編著的《女書規範字書法字帖》,采用的是胡欣書法體。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趙麗明、徐焰《女書規範字書法字帖》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趙麗明、徐焰《女書規範字書法字帖》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趙麗明、徐焰《女書規範字書法字帖》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趙麗明、徐焰《女書規範字書法字帖》

清華大學趙麗明團隊是《女書國際編碼提案》的編纂者,這份文檔是公開的(http://unicode.org/wg2/docs/n3598.pdf)且經過權威審定的,其中P57開始質疑了《女漢字典》封面用字的“漢”與“典”是僞字。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後面還有大量女書實物裡的用字分析。這麼一舉例,相當于所有去了解女書的人都知道這個bug存在,結果《博物》文章作者沒繞開,反而是一頭給撞上去了。

另加諷刺的是,《女書規範字書法字帖》一書中第一段便是“大家是這樣評價女書 世界記憶遺産名錄專家推薦語”,所列的是季羨林與周有光兩位大學者的話。他們分别如此寫道——

女書作為一種在舊制度下,被剝奪了學習文化的權利的民間普通勞動婦女,運用自己獨特的才識,創造出來的女性專用文字,實在是中國人民偉大精神的表現,足以驚天地,泣鬼神。——季羨林

女書是婦女自我解放的第一步。——周有光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趙麗明、徐焰《女書規範字書法字帖》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趙麗明、徐焰《女書規範字書法字帖》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趙麗明、徐焰《女書規範字書法字帖》

但由于清華大學中國古文字藝術研究中心網站“傳奇女書”主題及“線上女書字典”開源項目都提供直接的漢字轉換女字功能,且都可以查到胡欣書法體,是以無法推定作者是否看過《女書規範字書法字帖》一書,還是僅僅隻用網絡線上工具完成這步。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女書規範字書法字帖》轉換器

如果是看過書卻對這些文字視而不見,那就是“壞”,如果僅僅用了線上工具。那就是“懶”或“蠢”,這兩個結論對于科普作者乃至科普雜志來說,都很緻命。

另外,@博物雜志 可能直到寫聲明的時候也沒有去看女書的其他著作,否則寫不出“陳其光之說有更具體的論證過程”這句話來,比他更詳盡的學者可太多了,還有學者甚至為了女書起源寫過一整本書,難道不比陳其光“詳盡”嗎?這聲明其實也經不起诘問。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博物雜志 事後聲明

《博物》雜志的“女書”争議:性别不是最大的問題,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 《中國女書與史前陶文》

女書相比許多選題來說,需要翻閱的相關文獻算是很少很少了,我一個業餘寫公衆号且領域不在此的都看出這麼多問題,以《博物》的平台和人脈找到女書的相關學者問一嘴會很難嗎?

可惜直到看到@博物雜志 事後聲明依然是沒有看到有相對應的科普精神,反而更多地在跟着網友的質疑的節奏走,解釋自己并非是幫“男性篡改模糊曆史”。如果男性創制主張有證據,哪怕有邏輯,我不希望《博物》因為害怕網絡上的聲音而畏縮,其他聲音、其他主張亦然。但如果文章本來就是七拼八湊的糊弄之作,隻是恰巧在這一篇的這個問題上被網友看到了、成為了熱議中心,我也不希望《博物》隻回應這一個問題。因為家裡已經看到了一隻蟑螂,這意味着……

以上,都是建立在大家依然肯定《博物》做出過的優秀科普,并希冀未來仍然可以做好科普的前提下。如果不是,本文就當你沒看到,很抱歉浪費你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