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江南是什麼?

它是

“一江春水照晴岚,兩岸人家接畫檐”

(元・張養浩《水仙子・詠江南》)

(浙江嘉興烏鎮,流經古鎮的河水碧綠如藍,飛虹橫跨其上,是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場景,攝影師@江南君)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它是

“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

(明・文徵明《拙政園圖詠・若墅堂》)

(西湖柳浪聞莺,攝影師@江南君)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千百年來它一直是

“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同義詞

那麼

這個讓我們如此魂牽夢萦的精神家園

究竟是如何被塑造出來的?

 01 

神靈之手

江南

因水得名

江南的水天下皆知

長江在此入海

太湖一碧萬頃

(請橫屏觀看,蘇州太湖,攝影師@韓陽)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錢塘江奔騰洶湧

(洪流中的錢塘江與之江大橋,攝影師@肖奕叁)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江南,亦有“山”

紫金山雲霧蒸騰

(紫金山又名“鐘山”,攝影師@方飛)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天目山風姿綽約

(浙江杭州天目山清涼峰日出雪景,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虎丘山雲岩聳立

(兩列火黃的銀杏仿佛雲岩寺塔忠誠的衛兵,攝影師@維生素)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與中國西部數千米的高山相比

它們隻能被稱為丘陵

但卻十分契合這片土地的氣質

溫柔又堅定

兩條大江

一座大湖

塑造出這片土地的基本樣貌

數千條毛細血管般的河道

深刻勾畫出江南水鄉的肌理

(從空中俯瞰紹興安昌古鎮,民居沿河分布,斑駁的黛瓦無聲訴說着歲月的痕迹,攝影師@江南君)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水給予沿岸百姓們人間至鮮

養足了他們挑剔的味蕾

“不是陽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蘇州”

肉質飽滿、口感爽滑

它的千般滋味足以傲視群蟹

(陽澄湖大閘蟹,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水還浸潤了當地人的嗓音

一開口便是軟糯婉轉的吳侬嬌語

(一位昆曲演員正在無錫杜鵑園進行表演,攝影師@陸佳敏)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流水無形

本就點綴于其中的土地

變得更加泥濘

農業生産無法開展,糧食産量十分受限

但聰慧勤勞的先民們頑強地與水争地

他們豎起竹木圍籬

使灘塗中的水滲入河道

之後開挖出一條條縱向的溇

以橫向的塘連接配接

縱橫之間

圩田宛如棋盤

(2016年,湖州太湖溇港入選第三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産”,下圖為航拍蘇州東山島桑基魚塘,攝影師@劉劍偉)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水稻、蠶桑種植和漁業可同時開展

古代中國的循環經濟雛形初現

生産力得到充分釋放

江南

即将走上曆史舞台的中央

 02 

人文高地

地靈,是以人傑

在這裡

重視教育融入地域文化

參加考試成為一道風景

(江南貢院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舉考場,圖為江南貢院明遠樓,攝影師@黎明)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讀書藏書被視為生命

(天一閣位于浙江省甯波市,原為明兵部右侍郎範欽藏書地,是大陸現存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書樓,下圖為天一閣建立人範欽坐像,攝影師@柒哥)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一代代士人從江南走出

發出關照天下的呐喊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無論身處廟堂還是江湖

那一份

關心國家前途

關照百姓命運的擔當

始終未變

(上文出自範仲淹名作《嶽陽樓記》,他雖未親臨嶽陽樓,但卻将洞庭勝景描繪得栩栩如生,下圖為洞庭湖及嶽陽樓,攝影師@呂鈔)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千百年來

文脈未曾斷絕

風骨始終延續

一代代士子滿懷赤子之心

從江南鄉賢成長為精神旗幟

(顧炎武,昆山人,其名言被濃縮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本人也成為了中華文明的精神符号,下圖為昆山亭林園顧炎武雕塑,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這就是江南的底色

柔和但不軟弱

江南人文鼎盛

其中也不乏外鄉俊賢的身影

蘇轼

便是其中之一

文人隻是他最不足為人道的身份

也許他更願意被稱為生活家

蘇轼與江南的遇見

可謂是互相成就

(蘇堤雪景,攝影師@江南君)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江南運河和浙東運河穿江達海

(清名橋曆史文化街區是江南運河無錫段最精彩的部分,夜間燈光璀璨、流光溢彩,攝影師@吳偉偉)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經濟活躍,潮流湧動

江南文人成為了更加閃亮的文化符号

吳門四家奪目生輝

“揚州八怪”接力登場

(鄭燮《竹石圖》,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在這裡

商業與文化并不排斥

文章畫作能夠進入尋常百姓家

職業文人能夠通過買賣維持生計

文人的品味引導着社會的審美取向

雅文化也成為了世俗文化的一部分

(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疏浚山塘河,自此連接配接阊門與虎丘的山塘街便成為蘇州繁華之地,攝影師@黎明)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被水滋養的江南如同水一樣包容

喝茶談天是生活

(藝圃茶室,攝影師@方托馬斯)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縱歌起舞是生活

(下圖攝于甪直古鎮,圖中婦女所穿服飾極具特色,攝影師@羅康林)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搖橹行船亦是生活

(圖檔右下角兩人行船使畫面充滿生活氣息,卻并未打擾到水鄉的安靜氛圍,攝影師@楊友利)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江南

是每一個人都能自适的真江南

 03 

重塑山水

山水養育了江南人

江南人也在長期生活中

改造着這片神奇的土地

最偉大的創造便是

園林

(拙政園一角,攝影師@方托馬斯)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江南的園林是外向的

它寬闊

自成天地

(請橫屏觀看,穗廬望蘇堤,攝影師@朱萦菁)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江南的園林也是内向的

高牆之内

便是方圓世界

(拙政園航拍,攝影師@劉劍偉)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掘土造園

低者成池,高者為山

俯仰之間,蔚為大觀

(揚州個園内以筍石、太湖石、黃石、宣石疊壘成四季假山,為國内孤例,下圖為夏季假山,攝影師@楊虎)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透過門

姹紫嫣紅開遍

(請橫屏觀看,無錫惠山杜鵑園醉紅坡,攝影師@大胖子)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透過窗

别有一方洞天

(留園八角窗外綠竹生機蓬勃,攝影師@方托馬斯)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行走在園林裡

最忙碌的器官大概是眼睛

畢竟這是一處

門是窗

(蘇州藝圃的“浴鷗”月洞門,自門内可看到“芹廬”月洞門,攝影師@周勃典)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廊檐是畫框

(拙政園紅楓,攝影師@方托馬斯)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窗外是詩的

人間天堂

(蘇州博物館臘梅,令人想到名句“暗香浮動月黃昏”,攝影師@高翔)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它最大程度滿足了

文人詩意栖居的需要

對于他們而言

園林就是家園

讀書、熏香

(熏香是江南文人日常生活雅事之一,宋代香爐追求造型複古,仿銅器者數量較多,攝影師@張豔,制圖@張雄/星球研究所)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喝茶、插花

連文房都滿是江南的氣息

(硯滴,文房器具之一,用來貯水以供磨墨,攝影師@蘇李歡,制圖@張雄/星球研究所)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它給予了建築師最傑出的設計靈感

21世紀的園林氣質

與千百年前一脈相承

(蘇州博物館,攝影師@維生素)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置身街巷但不局促

身處鬧市仍為桃源

在園林裡

閑庭信步,與誰同坐

隻有“明月清風我”

(宋・蘇轼《點绛唇・閑倚胡床》)

(拙政園綠漪亭倒影,攝影師@方托馬斯)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04 

尾聲

現在

讓我們回到文章開頭

江南究竟是如何被塑造出來的?

它是神靈的造物

(請橫屏觀看,浙江甯波東錢湖,多少樓台煙雨中,攝影師@李瓊)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它是人間的浪漫

(統一嘉園緣廊雪,攝影師@大胖子)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它是“風光不與四時同”

(杭州西湖曲院風荷金光穿洞,攝影師@江南君)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它是“暗香幽浮曲臨江”

(杭州西溪濕地曲水探梅,攝影師@呂傑琛)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江南,為何令人向往?

在星球研究所看來

它剛柔并濟

它鼓勵人們努力打拼,創造新生活

它是人類調治自然的典範

師法自然、融入自然

也許江南的存在

就是為了告訴我們

自有清風擁在懷

何必隐逸在山林

(清晨的宏村靜谧如畫,攝影師@何宏程)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而這也正是建發房産

一直秉持的理念

成立40餘年來

他們緻力于成為

”新中式生活匠造者”

對于他們而言

現代材料與工藝

并不能阻礙他們尋找

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精髓

(請橫屏觀看,成都建發天府養雲項目建築圖,圖檔來源@建發房産)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江南園林即為他們的靈感來源之一

亭、廊、橋、石等典型元素

被悉數采用

在水泥森林中

營造出如夢似幻的詩畫仙境

亦傳達出人與自然和諧相生之道

(請橫屏觀看,杭州建發缦雲項目建築圖,圖檔來源@建發房産)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建發房産|成都

始終堅持發揚中式美學傳統

尊重在地文化,創新文脈傳承

先後打造出

【建發・央玺】【建發・央著】

【建發・天府養雲】

等多個新中式項目

如今

即将入市的缦雲項目

由建發房産與華潤置地聯袂打造

承襲蘇杭基因,首入成都

帶來江南與川蜀兩個地域的文化共融

它不僅延續着

建發房産的新中式匠造精神

更着力将生活美學融入居住體驗

(請橫屏觀看,杭州建發缦雲項目建築圖,圖檔來源@建發房産)

江南,為什麼是江南?

在這裡

月照亮了月

風吹起了風

你是那朵輕輕飄在空中的雲

惬意又悠然

- 本 文 創 作 團 隊 -

撰稿 | 山佳

圖檔 | 張钊海

設計 | 張雄

審校 | 野廬 鞏擇楷

封面攝影師 | 潘勁草

本文由 

成都缦雲&星球研究所 

聯合出品

【參考文獻】

[1] 徐茂明.江南的曆史内涵與區域變遷[J].史林,2002(03).

[2] 安在桃:《何處是江南:曆史上“江南”的地域變遷》,《澎湃新聞》2019年1月28日。

[3] 黃绮媚主編.風物中國志・昆山[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

[4] 範亞昆主編.道地風物・蘇州[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9.

[5] 童寯.江南園林志[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