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極端天氣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嗎?

作者:哈兔意創

#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

極端天氣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嗎?

近年來,世界各地極端天氣頻發,由此引發的洪水災害愈發頻繁,來勢更為洶湧。

今年1月份,一場冬季風暴席卷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導緻多地引發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大量房屋被淹沒,多條道路被切斷,加州中部聖克魯斯縣的聖洛倫佐河水位線持續上漲。

極端天氣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嗎?

美國國家氣象表示,雨帶和強風從北部向南國戰,預計将還會出現更多風暴。

未來的幾天裡,加州北部的降雨量持續增長,洪水、山體滑坡、泥石流一觸即發。

連續幾天的強降水造成至少19人死亡,高速公路關閉,超過6.4萬使用者斷電,加州的58個縣中有一半以上被宣布為災區,近2600萬人處于洪水警報之下。

極端天氣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嗎?

這場洪災與一種叫做“大氣河”的現象有關,即一條從太平洋熱帶延伸而來的水汽輸送通道,類似于天上的河流。

“大氣河”不僅美國有,中國也不罕見。

去年7月份,大陸連續兩場造成重大損失的京津冀7•12暴雨和河南7•20暴雨,都有強盛的大氣河發生。

這不是偶然,而是來自于大自然的暴怒。

極端天氣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嗎?

如果你還記得七年前的大自然,現在的你或許會感慨萬分。

七年前,一部BBC史詩巨作橫空出世,至今仍稱霸着紀錄片界,它真實地還原了大自然的美麗。

豆瓣打出9.8的高分,幾乎無差評,被稱為當代人的“洗眼神器”。

它就是《地球脈動2》。

極端天氣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嗎?

有網友評論:“這裡的生命,活的不帶半點委屈,死的又那麼輕易。”

從兩極之間到遼闊平原,從洞穴迷宮再到無垠深海,每一幀畫面都是視覺盛宴。

這部紀錄片真實地還原了大自然的原生美,鏡頭下的小動物活潑靈敏。

像雪地裡捕食的狐狸,瞄準時機一躍而下,将自己插入雪地,尋覓獵物。

再比如一頭巨型灰熊靠在樹上,扭動着摩擦自己的後背,仿佛正跳着滑稽的舞蹈。

一幕幕都是我們未曾見過的樣子,或許這就是大自然本來的面貌,令人敬畏,又治愈人心。

極端天氣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嗎?

隻可惜,随着全球範圍内生态破壞,如今所看到的場景,遠不如紀錄片中呈現的一半美好。

導演也曾表示:“這是我所知道的,下一代不會看到的地球景象了,再也不會有人投入和本片同樣程度的資源,拍攝到同樣的片子了。”

那些野性又不失可愛的動物,本該生活在廣袤的大地上,無憂無慮的生,不帶痛苦的死去。

極端天氣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嗎?

現在的大自然又變成什麼模樣了?

《國家地理:洪水來臨前》中有這樣一段話:“過去1萬2千年來,氣溫穩定得近乎奇迹,平均氣溫波動隻在±1℃之間,即地球有完美的大氣層,完美的自我調節能力。”

但近幾年來,氣溫逐年升高,地球的調節能力正在變弱。

即便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南極,也在2020年2月份測出了20.75℃的高溫。

北極也不例外,令千萬人着迷的冰川正不斷融化。

曾在新聞上看到北極附近新發現的五個小島,那是冰川慢慢融化之後的場景。

如果不是這個消息,也許很多人都忘了,原來地球上還存在那樣一塊絕美的淨土。

極端天氣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嗎?

4000年來,因紐特人守護着這塊極北之地,對這片冰冷的土地懷着強烈的熱愛與感激。

一批又一批探險家前赴後繼,不斷發掘北極的寶藏,将旗幟插在北極點上,宣告我們征服了北極。

然而,随着人類探索步伐的增加,北極冰川已不堪重負。

2019年8月,冰島群眾舉辦了一場特殊的葬禮。

去世的不是人,而是一座冰川,一座名為“奧爾屈爾”的冰川。

這座冰川的消逝是大自然發出的一個信号,如果人類不去維持和保護冰川資源,那麼當它消亡之時,我們每個人都要承擔相應的代價。

極端天氣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嗎?

恩格斯曾說過:“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會對我們進行報複。”

當洪水泛濫沖擊人類家園時,我們就該想到,有多少動物在殘害大自然的劊子手中,痛失了家園。

保護生态環境,從來不是一句挂在嘴邊的口号,唯有付諸行動,才會看到希望。

極端天氣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嗎?

大陸很早就重視起自然生态環境的建設,建構了一個囊括黑龍江、吉林、北京、河北等13各省市區,面積為435.8萬平方公裡的大型人工林業生态工程——三北防護林。

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還有千千萬萬個平凡的身影,奔波在生态環境建設的途中,做着偉大的事業。

面對廣袤無邊的大自然,人類的力量看起來似乎很渺小,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依舊有生态保護的踐行者願做點點星火,用個人的力量号召社會,一同保護自然,保護環境。

把安甯還給自然,把風景留給自己。

極端天氣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