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极端天气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吗?

作者:哈兔意创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极端天气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吗?

近年来,世界各地极端天气频发,由此引发的洪水灾害愈发频繁,来势更为汹涌。

今年1月份,一场冬季风暴席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导致多地引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大量房屋被淹没,多条道路被切断,加州中部圣克鲁斯县的圣洛伦佐河水位线持续上涨。

极端天气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吗?

美国国家气象表示,雨带和强风从北部向南国战,预计将还会出现更多风暴。

未来的几天里,加州北部的降雨量持续增长,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一触即发。

连续几天的强降水造成至少19人死亡,高速公路关闭,超过6.4万用户断电,加州的58个县中有一半以上被宣布为灾区,近2600万人处于洪水警报之下。

极端天气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吗?

这场洪灾与一种叫做“大气河”的现象有关,即一条从太平洋热带延伸而来的水汽输送通道,类似于天上的河流。

“大气河”不仅美国有,中国也不罕见。

去年7月份,大陆连续两场造成重大损失的京津冀7•12暴雨和河南7•20暴雨,都有强盛的大气河发生。

这不是偶然,而是来自于大自然的暴怒。

极端天气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吗?

如果你还记得七年前的大自然,现在的你或许会感慨万分。

七年前,一部BBC史诗巨作横空出世,至今仍称霸着纪录片界,它真实地还原了大自然的美丽。

豆瓣打出9.8的高分,几乎无差评,被称为当代人的“洗眼神器”。

它就是《地球脉动2》。

极端天气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吗?

有网友评论:“这里的生命,活的不带半点委屈,死的又那么轻易。”

从两极之间到辽阔平原,从洞穴迷宫再到无垠深海,每一帧画面都是视觉盛宴。

这部纪录片真实地还原了大自然的原生美,镜头下的小动物活泼灵敏。

像雪地里捕食的狐狸,瞄准时机一跃而下,将自己插入雪地,寻觅猎物。

再比如一头巨型灰熊靠在树上,扭动着摩擦自己的后背,仿佛正跳着滑稽的舞蹈。

一幕幕都是我们未曾见过的样子,或许这就是大自然本来的面貌,令人敬畏,又治愈人心。

极端天气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吗?

只可惜,随着全球范围内生态破坏,如今所看到的场景,远不如纪录片中呈现的一半美好。

导演也曾表示:“这是我所知道的,下一代不会看到的地球景象了,再也不会有人投入和本片同样程度的资源,拍摄到同样的片子了。”

那些野性又不失可爱的动物,本该生活在广袤的大地上,无忧无虑的生,不带痛苦的死去。

极端天气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吗?

现在的大自然又变成什么模样了?

《国家地理:洪水来临前》中有这样一段话:“过去1万2千年来,气温稳定得近乎奇迹,平均气温波动只在±1℃之间,即地球有完美的大气层,完美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近几年来,气温逐年升高,地球的调节能力正在变弱。

即便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南极,也在2020年2月份测出了20.75℃的高温。

北极也不例外,令千万人着迷的冰川正不断融化。

曾在新闻上看到北极附近新发现的五个小岛,那是冰川慢慢融化之后的场景。

如果不是这个消息,也许很多人都忘了,原来地球上还存在那样一块绝美的净土。

极端天气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吗?

4000年来,因纽特人守护着这块极北之地,对这片冰冷的土地怀着强烈的热爱与感激。

一批又一批探险家前赴后继,不断发掘北极的宝藏,将旗帜插在北极点上,宣告我们征服了北极。

然而,随着人类探索步伐的增加,北极冰川已不堪重负。

2019年8月,冰岛民众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葬礼。

去世的不是人,而是一座冰川,一座名为“奥尔屈尔”的冰川。

这座冰川的消逝是大自然发出的一个信号,如果人类不去维持和保护冰川资源,那么当它消亡之时,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相应的代价。

极端天气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吗?

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

当洪水泛滥冲击人类家园时,我们就该想到,有多少动物在残害大自然的刽子手中,痛失了家园。

保护生态环境,从来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唯有付诸行动,才会看到希望。

极端天气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吗?

大陆很早就重视起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构建了一个囊括黑龙江、吉林、北京、河北等13各省市区,面积为435.8万平方公里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还有千千万万个平凡的身影,奔波在生态环境建设的途中,做着伟大的事业。

面对广袤无边的大自然,人类的力量看起来似乎很渺小,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依旧有生态保护的践行者愿做点点星火,用个人的力量号召社会,一同保护自然,保护环境。

把安宁还给自然,把风景留给自己。

极端天气引暴洪水:大自然的暴怒,你怕了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