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封神》難破30億,《孤注一擲》卻可以?

為什麼《封神》難破30億,《孤注一擲》卻可以?

今年暑期檔真是意外連連。

先是大規模點映,點即上成為氣候與新的宣發方式,後是各種題材式電影大爆。

如主打性别沖突的《消失的她》,探讨現實社會的《八角籠中》,以及揭露緬北詐騙的《孤注一擲》,兩部破30億,一部破20億。

為什麼《封神》難破30億,《孤注一擲》卻可以?

還有一部20億電影是封神,映前并不被看好。

上映期間随着各種自來水的幫扶,上映35天,票房也突破23億,但過30億困難重重。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孤注一擲》《消失的她》可以上30億,被譽為國産電影工業化的希望的《封神》卻不可以呢?

為什麼《封神》難破30億,《孤注一擲》卻可以?

因為《封神》本身并不是完美的,缺點還是不少。

第一是糟糕的特效,對于一部設定為先的電影,還有不少神仙打架的場面的電影,特效是電影的重中之重。

可《封神》給出的答案卻不盡如人意,所有的特效猶如頁遊之風,看起來十分别扭,甚至導演烏爾善連近景都不敢給。

這樣的特效,難免會讓觀感大打折扣,再加上弑父殺兄的血腥畫面,直接拒絕了親子和老人這一細分市場的觀衆,票房漲幅就會變緩。

為什麼《封神》難破30億,《孤注一擲》卻可以?

第二是對負面人物的洗白和大刀闊斧的魔改。

《封神演義》中本身沒有質子團,但烏爾善根據元代曆史在電影中虛構了這一軍團,并讓姬發在朝歌當質子。

纣王一開始也不是暴戾成性,而是天下人仰慕的大英雄,直至與妲己相遇,天下共主之心被喚醒,這才一步步堕入黑暗。

妲己不再是女娲指派之人,變成了被成湯祖先壓制的千年狐狸,纣王意外令她解封,遂附身妲己,趕來報恩,非紅顔禍水。

為什麼《封神》難破30億,《孤注一擲》卻可以?

第三是各種出格的宣發與導演、演員的迷惑發言。

《封神》的宣發一直不在正路上,沒有側重故事、特效、演技、演員和服化道,反而都在盤外招。

搞男男cp麥麸,導演親自賣慘,所謂的自來水對同檔期其他電影進行拉踩,到處刷屏讓人去看《封神》。

不僅如此,還把《封神》上升到中國電影的高度。

誰不去看就是對不起中國電影,《封神》票房不濟,中國電影就完了,惡意的綁架觀衆的自主權。

嘴上說着看不起流量,可宣發上的操作處處見粉圈的影子,就連娜然的轉發,烏爾善的民族言論都能視而不見。

這樣離譜的行為讓《封神》的口碑受損,路人緣崩壞,結果就是《封神》的票房不會再次水漲船高。

為什麼《封神》難破30億,《孤注一擲》卻可以?

反觀《孤注一擲》,詐騙題材一出手就已拔得頭籌。

上映前,緬北詐騙的新聞層出不窮,《孤注一擲》占得先機,上映後,國家背書,熱度不斷,宣發可以放開手腳。

與之相比對的是《孤注一擲》的宣發,在下沉市場做的特别好,因為行動不便和代溝的原因,老人一般不是觀影的主流人群。

但在《孤注一擲》的影廳中,老人很多,有不少都是年輕人帶着一家人前來觀影,這一下子就比其他電影多出至少兩張票。

為什麼《封神》難破30億,《孤注一擲》卻可以?

另外,随着經濟下行,社會沖突加劇,三年時間,一切都變了。

電影類型不再重複過去,其奶頭樂屬性也無法再讓情緒鎮靜,走進電影院觀影更多是一種表達方式,非消遣放松。

《孤注一擲》恰好掐中了社會痛點,能夠引起觀衆大範圍的讨論,其中的主配角每一個都是熱點,都具有解讀性。

為什麼《封神》難破30億,《孤注一擲》卻可以?

人都是感性動物,在思想受到搖擺時,隻要某個東西一直在他眼前晃悠,就有可能被影響。

平台的推薦機制又是使用者喜歡什麼就給他推薦更多的同類型的視訊,完整看完一個《孤注一擲》短視訊就會有更多的《孤注一擲》随之而來。

所有使用者的點贊、喜歡、評論都會生成一個便于分析的完整模型,片方根據這個模型調整宣發方向,細分市場與使用者,精準營銷,觸達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