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也要有中國人“搬山”的精神——巴勒斯坦的“愚公”阿拉法特

作者:觀察者網

第六十五屆"100天講中國共産黨對外接觸100個故事"

當提到阿拉法特時,他标志性的紅色、白色、黑色或黑色頭巾首先浮現在腦海中。阿拉法特的頭巾是獨一無二的,據說它給人一種不規則的巴勒斯坦地圖形狀。"這是我的風格,阿拉法特的風格,"被稱為巴勒斯坦'國父'的上司人嚴肅地解釋道。阿拉法特畢生緻力于恢複巴勒斯坦合法民族權利的正義事業,但他建國的願望尚未實作。

巴勒斯坦的命運自古以來就一直不确定。這片土地曾經由猶太人,波斯人和羅馬人定居,伊斯蘭教,猶太教和基督教之間一直存在宗教沖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間爆發了四場大規模戰争,以在這片土地上建立各自的國家,許多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趕出家園,淪為難民。1964年,阿拉法特上司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開始正式武裝以色列軍隊。他是巴勒斯坦建國的希望和象征,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中國人民的好朋友,曾多次訪華,并受到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等上司人的會見。

阿拉法特是毛澤東主席的忠實擁護者,并研究了他的許多著作。阿拉法特的親信們回憶說,當時阿以軍事力量懸殊,但阿拉法特上司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進行遊擊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那些艱難而危險的歲月裡,阿拉法特從毛主席關于遊擊隊的著作中汲取了大量的軍事智慧、經驗和信心。阿拉法特特别喜歡主席的《愚人山》,并多次閱讀。他自己說,"中國人的精神很有價值,不是錢可以兌換的。中國的精神不怕帝國主義。我不怕帝國主義,我是毛澤東說的"傻瓜",要把帝國主義趕下這座山!"

我也要有中國人“搬山”的精神——巴勒斯坦的“愚公”阿拉法特

1994年江澤民主席會見阿拉法特

1991年底,阿拉法特通路東南亞等國家後,因天氣原因降落在上海,受到中方的熱烈歡迎。阿拉法特在出門途中,高興地在虹橋國際機場簽了字:"巴中兩國人民的友誼萬歲!我要表示衷心的感謝!在人民的敬禮下,中國堅定不移地堅持支援巴勒斯坦的立場,我們将肩并肩地站在一起,直到勝利!2000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會見了來訪的巴勒斯坦阿拉法特主席,讨論宣布巴勒斯坦建國問題。"我們一直認為,巴勒斯坦人民享有不可剝奪的自決權,包括建國權,"江澤民當時說。中國尊重巴基斯坦人民的選擇,早在1988年就承認了巴基斯坦,并與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關系。無論中東局勢發生什麼變化,你們作出的決定隻要符合巴勒斯坦民族的利益,有利于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事業,就将得到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支援。"

我也要有中國人“搬山”的精神——巴勒斯坦的“愚公”阿拉法特

巴解組織上司人阿拉法特通路中國人民解放軍

或許正是因為這種深厚的友誼,阿拉法特每次遇到巴勒斯坦事業轉折點上的重要時刻,都會通路中國。阿拉法特一直強調,中國是第一個承認巴勒斯坦地位的非阿拉伯國家。此外,阿拉法特保持着每年與中國上司人交換一次意見的習慣。阿拉法特最後一次訪華是在2001年。當時,根據《奧斯陸協定》,巴勒斯坦已經能夠建立一個國家,阿拉法特在一個月内通路了20多個國家,以獲得廣泛的國際支援。阿拉法特抵達中國後,受到了江澤民主席的熱情接待,雙方就一些重要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

阿拉法特于2004年去世。胡錦濤主席呼籲巴勒斯坦哀悼阿拉法特的逝世,稱他為失去中國人民偉大朋友的傑出巴勒斯坦國上司人。阿拉法特雖然來自異國他鄉,但他的民族獨立精神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共鳴,他與中國的關系将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