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探索太空是人類的終極夢想之一,我們渴望穿越星際、探索宇宙的奧秘。在古代,人類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能力探索太空,人們隻能想象宇宙背後的秘密。但在二戰結束以後,這個情況改變了。
世界上出現了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兩個國家都有世界上最頂尖的人才和科技水準,他們互相競争,要在對手之前将宇航員送入太空。終于在62年前,美國将一隻名叫哈姆的黑猩猩送上了太空。
流浪狗萊卡
我們都知道,蘇聯航天員加加林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但加加林卻不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生物。當然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也不是美國的黑猩猩,而是一隻名叫萊卡的流浪狗。
在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國與蘇聯之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太空競賽,這場競賽被認為是冷戰時期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科技與政治實力的較量。這一時期,被稱為太空競賽的角逐成為了全球焦點,兩個國家都希望通過在太空領域的成就來展示自己的技術實力和國家威望。
在這場競賽中,蘇聯率先取得了重要的突破。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号,它成功地進入了地球軌道。這個驚人的成就震撼了全世界,特别是美國,它們被迫意識到蘇聯在太空領域的領先地位。作為回應,美國加大了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投資,并加快了自己的計劃。然而,蘇聯再次率先取得了突破。
1957年11月3日,蘇聯将一隻名叫萊卡的流浪狗送上太空,成為了世界上第一隻進入太空的動物。萊卡的故事備受關注,它是一隻雌性俄羅斯獵犬,被選中參與蘇聯的太空計劃。在蘇聯科學家的精心教育訓練下,萊卡接受了嚴格的訓練,以适應太空環境。它被關押在一個特制的太空艙中,進行了數次模拟太空任務的訓練。然而,萊卡的太空之旅充滿了挑戰和不确定性:因為在此之前從未有生物進入過太空。
1957年11月3日,蘇聯的火箭發射成功,将萊卡和它所在的太空艙送上了地球軌道。盡管這次任務被認為是一次成功,但實際上,萊卡并沒有真正進入太空,而是被困在了地球軌道上。由于當時技術的限制,蘇聯無法将萊卡帶回地球。太空艙的設計并不具備重返地球的能力,也沒有給萊卡提供足夠的食物和水以維持生命。這使得萊卡注定要在太空中度過自己的最後時光。
萊卡在太空艙中度過了大約幾個小時,蘇聯官方的解釋是萊卡完成了長達一周的飛行任務,并在吃了一頓含有劇毒的晚餐後安靜死去。然而2002年,曾參與蘇聯太空項目的科學家迪米特裡·馬拉山科夫宣布:萊卡并沒有活那麼長時間,在飛上天的幾個小時内,醫學傳感器顯示萊卡心跳加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不到一天就死于驚吓和中暑衰竭。至今它的屍體和當年的太空艙都還在地球軌道上。
萊卡的故事引起了全球的關注和同情。它成為了太空探險中犧牲的英雄,代表着無私奉獻和勇氣。萊卡的犧牲也促使國際社會對于在太空探索中對待動物的道德和倫理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論。盡管萊卡的結局是悲傷的,但它的犧牲對太空競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它證明了哺乳動物可以再太空惡劣的環境下生存,載人航天是可能的。
黑猩猩哈姆
萊卡沒能活着回來,這給了美國追趕的機會——他們要将動物送上太空,然後将其帶回地球。與蘇聯不同,美國人選擇了與人類更加相似的黑猩猩,并制定了嚴密的培養計劃。
在哈姆被選中之前,美國專門訓練了一批黑猩猩,其中有40隻被挑選出來作為潛在的太空任務候選者。這些黑猩猩接受了一系列的訓練,包括體能訓練、行為适應性測試、操作控制台等方面的訓練,以模拟太空任務中可能遇到的情況和任務。但最終美國人還是選擇了來自喀麥隆的黑猩猩哈姆。
哈姆本來是佛羅裡達州動物園的大明星。因為它非常聰明,能夠很容易了解人們的要求。NASA注意到它非常聰明,于是花錢将它買下,并對它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訓練。哈姆在教育訓練過程中表現出色,展示了适應太空環境的能力和智力。為了準備進行太空任務,它接受了特殊的訓練,包括在模拟太空艙中進行重力和失重環境下的訓練,學習執行簡單的任務和按壓按鈕等。
1961年1月31日,哈姆被送上了一次次軌道飛行的任務中。它搭乘了一艘名為"MR-2"的Mercury-Redstone火箭,在飛行過程中經曆了較短時間的失重狀态,并在太空中執行了一系列預定的任務,包括按壓按鈕以獲得獎勵食物等。
雖然哈姆的任務中遇到了一些技術故障,但它成功地執行了任務,并且在飛行了16分39秒之後傳回地球。雖然傳回過程中的小問題導緻它的飛行軌迹偏離了預定目标,但哈姆最終成功着陸在大西洋,美國海軍艦船也成功将其營救。
打開傳回艙時,哈姆立刻獲得了一個蘋果的獎勵,它看起來完美無損,好像隻是做船出去旅行了一趟。就在這一年,蘇聯再次領先,4月12日,加加林乘坐東方一号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美國才剛剛将動物送進太空,人蘇聯的宇航員已經在太空實作了往返,這還怎麼玩?為了國際觀瞻,美國總統肯尼迪在一次演講中宣布:美國将送宇航員登陸月球并傳回地球。
這是一項大計劃,但美國已經沒時間思考更多了,他們必須搶在蘇聯前實作這一計劃,否則美國将徹底輸掉這場太空競賽。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取得成功,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而蘇聯卻在登月項目上屢屢碰壁,直到最後也未能實作載人登月。當美國的登月計劃結束後,人們再次将視線放在了黑猩猩哈姆的身上,因為哈姆的身體好像出了一些問題。
太空的殘酷
哈姆在任務結束後被送回總部,科學家們對其檢查時發現:漢姆的心髒和肺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力,盡管這看起來并不影響它的生命,但這無疑引起了人們的擔憂。
據了解,哈姆後來的歲月中度過了舒适的退休生活。它于1983年去世,享年26歲,這看起來是壽終正寝,實際上卻非常不對勁。
在野外,黑猩猩的平均壽命通常在40歲左右,很少有活得更長的。但人工飼養情況下,黑猩猩活到60歲以上不是問題。哈姆本身就是佛羅裡達州動物園的明星,在宇航任務後又得到精心的照料,不說活到60歲,活到40歲應該不是問題。這意味太空環境看似無害,實際上對哺乳動物可能存在某些緻命因素,并不适合生存,可惜這時候發現已經晚了,哈姆已經死去,而活着的宇航員也多少出現身體問題。
太空是非常殘酷的。在太空中,宇航員處于失重狀态,缺乏地球上的重力負荷。這會導緻骨骼和肌肉組織的負荷減輕,進而引發骨質疏松和肌肉萎縮。不少宇航員在長期太空任務後報告了視力問題,這可能與眼壓的改變和視網膜形态的變化有關。這些問題被稱為太空視力綜合症,可能會導緻近視、遠視或其他視力問題。此外太空輻射和宇宙射線對人體的影響也難以估計。
結語
宇航員看似光鮮亮麗,但背後付出的可能是身體健康的代價。是以無論是流浪狗萊卡,黑猩猩哈姆,亦或是加加林和阿姆斯特朗,他們都是人類宇航史上的英雄。
最後,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